分享更多
字体:

交易所之殇实为货币之伤 应鼓励金融深化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11:54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作者:丛屹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货币超发”意味着实体经济对货币的吸纳力不足,自然产生了对虚拟经济“池子”的需求,各类交易所应运而生。

  11月14日,国务院发布《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随后展开了八部委联合清理活动。市场消息面几乎一致将此解读为打压各类交易所的信号,甚至有媒体解读为“只留下国资背景的‘正规军’”。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不能不说。

  和中国的市场经济一样,中国的资本市场远未发育成熟。已发展了20多年的证券交易市场,今天仍问题频出,缺少投资价值。各类交易所恰如其翻版或缩影,只不过是在具体内容、时间和规模上不同而已。有问题很正常,但不一定意味着不能发展。关键要看清楚为什么发展?怎么发展?

  货币被动超发需要“池子”

  近年来,交易所经济在各地蓬勃兴起,引发多路资金云集追捧,抢眼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时至今日,伴随着货币政策的紧缩,如大潮退去留下满滩的沙蟹,追捧的声音转变为绞杀的声音,令人唏嘘。是投机之错,还是模式之错?专家的解读,多停留在对投机的厌恶、模式的不严谨、监管的不到位上。有人提出,应以“是否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区分交易所“好与坏”的标准。私下以为,这样的理解过于简单、不够全面。试问今天的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程度又如何呢?

  从深层次看,今天各类交易所的问题,根本源于“货币超发”问题。理论上,虚拟经济起源于货币。如果说各类交易所属于虚拟经济范畴的话,它们的共同问题往往可以追溯到货币这个“根”上。但这一点,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前一阶段,大家热议过的“池子论”,就是这个道理。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最令人担心的是实体经济偏弱或式微,而政策面的错误往往在于试图用货币政策“拖延”或“掩盖”。全球化时代,美、欧等发达经济体更将其作为一种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以“超发货币”拖延,甚至转嫁危机,造成新兴市场对策性的“超发货币”。中国的货币问题,莫能例外。2000年以来,我们启动的“贸易开放”和“金融深化”的发展轨迹,内在地遵从了这一逻辑,人民币长时间处于超发格局。

  “货币超发”意味着实体经济对货币的吸纳力不足,自然产生了对虚拟经济“池子”的需求,各类交易所应运而生。到微观层面,表现为各种投机资金的形成,进而由资金逐利形成各种“价格泡沫”。

  所以,从“货币超发”角度理解交易所问题,可以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靠打压各类交易所来抑制投机,恐怕还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应鼓励金融深化

  中国的问题还复杂在其内在的不平衡和各种差距上。忽视差距,政策上往往会犯“一刀切”的毛病。

  交易所的设立,需要注重区域条件。货币需求泛滥和过度的标准,是相对于所在区域的经济当量而言的。近代的天津,作为最先开放的北方商埠,尽管发生过多次金融风潮,但始终能够作为北方经济和金融中心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天,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具有“面向东北亚、对内辐射三北”的经济体量,具有发展各类交易所的基础条件。这种情况下,资金的吸聚与各类交易市场、交易所的设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吸纳、留住,转而能够运用这些吸聚来的资金,也是天津发挥北方经济中心作用的重要体现。作为“经济增长第三极”,需要相当体量的交易所来支撑其金融创新,以弥补其没有“上交所”、“深交所”的缺憾。

  个人认为,天津的金融创新必须继续保持“先行先试”的势头,利用一定的容错率,不断改善和创新,打开天津的金融发展空间。否则,天津会因为“金融抑制”失去发展国际分工地位的机遇。

  俗话说,流水不腐。市场的活力其实就是“流动”,“泡沫”是“流动”的体现。一个相当大体量的区域经济“池子”,需要,也盛得起一定数量的“泡沫”,而这在欠发达区域的“池子”可能是难以承担的。所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区域差距很大的国家而言,防范“货币之乱”的手段恰恰不能“一刀切”。对不同区域的金融创新,需要结合其发展条件进行识别和区别对待。否则,岂不是又犯了 “因噎废食”的简单错误?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