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王莹:金融工作会议或更强调风险防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5 04:20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作者:王莹

  无论是关于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愿望,还是股市中关于发行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新金融创新工具、新市场体系(如国际板)的推出,其推进速度都有可能不如预期的那么快。在现有体制下,如何确保既有的市场、既有的政策体系能够具备更强的风险防范能力,防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输入、影响,可能才是决策层关注的焦点。

  据媒体报道,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或将于2012年 1月6日~7日召开。作为中国金融界最高规格的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自1997年开始隔5年举行一次,每次都推动国内金融领域重要改革。

  近期,市场上关于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内容很多,也有颇多解读,例如类似“十五项重大金融课题”、“二十个部委确定的十大议题”、“市场化”与“风险管理”两大的会议主体并重、更有解读认为将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成立金融国资委、甚至有分析人士提出“等待全国金融会议给出新的胡萝卜,让投资者能绝处逢生”等等。无不把五年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提升到至关重要的高度。

  不可否认,金融工作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会议主要是为未来五年金融发展定调。比如2007年会议,主要讨论农行股改,成立中投公司等;2002年的会议主题是推动银行改制上市,随后成立了银监会,工行、建行、中行等先后获得外汇储备注资以补充资本金;再往前,1997年召开的背景和谈论的话题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回顾历史上三次金融工作会议可以发现,每一次金融系统的重大改革都源自于对外部冲击的应对,同金融体系改革的内生性驱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012年会议正处于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爆发频率加快的时期,由此判断,金融工作会议应该更加务实——有关防风险的问题或将更加突出。毕竟,在“稳中求进”的政策总基调要求之下,金融首先要稳,其次才是追求市场化的进步。

  从表面上看,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步入“尾声”,但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仍然处于蔓延和爆发的“危险区”,会不会给全球经济造成新的冲击和影响,造成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实在难以预料。当务之急,可能并不是市场化更快推进,而是如何更好地建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为此,哪怕是多运用一些行政手段、甚至后退几步,也不是不可能,毕竟目前最重要的还是防范金融风险、运用智慧和谋略消化危机、战胜危机,解决危机留下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2011年底已经有了明确的倾向性信号。王岐山副总理在此前的有关专门会议上,突出强调了金融系统的“防风险”问题、甚至直白地要求“谁的孩子谁抱走”。随即,国务院针对泛滥成灾的各种交易所,出台了“关停并转”的政策文件,要求证监会牵头各部委组成专门班子,弹压不守规矩的各地方,并限期改正。在2011 年的最后几天,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工商总局、银监会和证监会等五部委还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黄金交易所或从事黄金交易平台管理的通知》,明确了除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外,任何地方、机构或个人均不得设立黄金交易所(交易中心), 也不得在其他交易场所(交易中心)内设立黄金交易平台。正在筹建的,应一律终止相关设立活动;已经开业的,要立即停止开办新的业务。

  这些政策透露出的,正是“稳”字当头,先规避风险、再寻找机会。至于“进”的部分,必须在确保安全、风险无虞的基础上,才能考虑。鉴于此,可以认为,无论是关于利率、汇率市场化的愿望、还是股市中关于发行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新的金融创新工具、新的市场体系(如国际板)的推出,其推进幅度都有可能不如当前市场预期的那么快。而在现有体制下,如何确保既有的市场、既有的政策体系能够具备更强的风险约束和风险防范能力,防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导、输入、影响,可能才是决策层关注的焦点。

  因此,投资者应当降低“政策创新”因素带来的刺激,而更多侧重于有关政策对“防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政策利好。具体到证券市场,那些自身风险防控能力更强(如在银行业和券商当中,已经达到或超过管理层相关风险防范政策要求,特别是资本金雄厚、内控机制领先的优质上市公司),或者能够通过防控而对外输出管理资源、乘势扩张的企业,应该的得到更多的关注。

  (作者单位:第一财经研究院)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