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股市扩容2012预告片 产业资本或将继续抽空股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9 13:02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旧岁并没有“悄悄地离开”,沉淀在2011年的资金困局正在左右2012年的股市命运。

  新年伊始,宏观流动性的些许春风没能驱散股市流动性的阵阵寒意。尽管3个月期央票继2011年最后一周首度停发后,又于2012年第一周再度停发,春节前再次“降准”的预期迅速升温,但2012年开市首周,沪深两市依旧“跌跌不休”。

  根据新金融记者的了解,“中字头”企业和中国银行业极有可能再掀2012年扩容狂潮,创业板首发原始股的解禁也将考验股指的承受力。更为重要的,随着限售股不断解禁,A股市场定价主导权正在从金融资本转移至产业资本,习惯于减持套现的产业资本将继续抽空股市吗?

  2012年的扩容大戏,未演先热。

  中国的股市正在直面一场严峻的“资金困局”:二级市场因赚钱效应缺失而渐渐失去对资金的吸引力,这迫使其必须割肉来满足一级市场的圈钱欲望,但割肉之举本身将进一步打压股指,造成更多的资金离场撤退。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士判断,如无政策层面的作为,2012年股票市场内部供求失衡的命运难被改写。

  潜伏在这场股市困局背后的,是一场更为严峻的“货币困局”:代表着经济货币化程度的M2与GDP的比值已经高达1.94,任何货币层面的宽松随时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卷土重来。而解决货币化困局必须在不加速货币流动速度的情况下,创造或引导新的货币需求——或者引导人民币“走出去”,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或者在国内找到疏通广义货币M2的“池子”,从目前看来,不创造货币的直接融资市场似乎是最佳的选择。

  扩容,以提高直接融资市场在社会融资总量中的比重,正成为货币困局破题的筹码,但这样的“使命”却令中国股票市场不寒而栗。

  “中字头”坐镇IPO

  2012年的股票市场没能迎来一个美丽的“开场白”。

  新年开市第一周,上证综指下跌1.64%,深成指下跌3.19%,创业板指在1月5日创下历史上第三大单日跌幅,全天大跌5.7%,紧接着又在1月6日盘中触碰历史最低位645点。

  更可观的是,3只率先闯进A股市场的年度新股N加加、N利君、N博彦上市首日全线破发。1月6日,N加加狂跌26%,盘中最深跌至21.12元,相比30元的首发价格径直缩水30%。

  开市首周的“破发秀”是否在预示A股2012年的宿命?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数据,2012年股票市场整体流动性仍不乐观,扩容规模恐将更盛,其中IPO市场的扩容量有望达到3000亿元至4000亿元。

  而Wind资讯统计数据也显示,截至1月4日,尚有12家公司正排队审批,65家公司已成功过会,15家企业正筹备发行,另有博彦科技、加加食品、利君股份在内的9只股票已完成一级市场发行、正待上市。不难看出,一级市场发行热情依旧高涨。

  当然,首发募资分别仅约5.5亿元、12亿元和10.25亿元的博彦科技、加加食品和利君股份3家公司的集体破发,不过是2012年发行场泛起的一小朵浪花,更大的IPO“洪峰”还在后面。

  目前,3家“中字头”企业中化股份、中铁物资和中交股份,以及“西部煤炭航母”陕煤集团均在2011年展露上市雄心。根据新金融记者掌握的数据,如果4家企业在2012年集体上市,那么有望联手缔造最高规模达870亿元的天价扩容量。相比小盘股的缓慢抽血,这4家公司才是沪深股指“壮士断腕”的心腹大患。

  值得在日后关注的是,在股指持续疲软、新股屡屡破发的情况下,航母级企业是否真正能以大盘股的身份入主A股,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在去年,多只大盘股融资计划遭遇过“瘦身”。

  2011年,唯一一只百亿量级大盘股中国水电的发行计划从最初的35亿股调整到30亿股,融资规模也从173亿元下调至135亿元。与之类似,高举着大盘股旗号入市的新华保险最终只带来了不足37亿元的扩容量,相比融资超百亿的H股规模,新华保险的A股身份仅可称得上一只中小盘股。

  根据新金融记者掌握的信息,截至目前,中交股份和陕煤集团的IPO申请已经得到证监会的批准,首发上市箭在弦上。而中化股份和中铁物资也于去年11月进入环保审查阶段。投行分析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正常情况下,两家企业将会于2012年一季度上会。”

  相对乐观的是,大盘股空袭A股的戏码或许不会在今年前半程早早开演。“上半年发行的大型IPO项目会比较少,2011年持续压制市场的IPO因素有望在2012年上半年有所缓解。”嘉实基金公司副总兼首席投资官戴京焦如是判断。

  “银行系”再掀圈钱风

  “中字头”之外,威胁2012年市场的另一柄“利剑”来自中国银行业。

  中化股份

  中铁物资

  中交股份

  陕煤集团

  城商行

  创业板限售股

  主演列表:

  RQFII

  社保基金

  公募基金

  阳光私募

  险资

  券商理财

  友情出演:

  神秘嘉宾:

  养老金

  公积金

  ……

  2012.1.4-2012.12.31沪深两市 纠结上映

  随着2010年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联手将银行业IPO推向高潮,2011年的IPO市场上,银行系似乎销声匿迹,这也导致2011年IPO大单项目骤减。不过,种种迹象表明,银行系IPO停摆仅是短暂的温存。伴随金融系统新一届领导班子在2011年年底上任,“城商行上市”正被提上日程。

  其实,自前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履任新一届银监会掌门人后,城商行上市提速的猜测已流传于坊间。在2011年12月1日举办的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二部张海川处长证实了市场的猜想。

  张海川认为,城商行上市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并表示目前为止所有报上市申请的城商行,符合标准的都将获得银监会的通行证。

  根据新金融记者的了解,目前全国147家城商行中,仅有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3家实现上市,城商行体系存在着巨大的上市存量。而且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浙商银行、大连银行、成都银行、天津银行、徽商银行、广州银行和上海银行等多家城商行通过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的方式积极清理股权关系,为顺利上市铺路。

  根据民生证券分析师田慧蓝的介绍,目前大约有10家中小银行报会。而身处民营经济发达区域的上海银行、浙商银行、杭州银行和江苏银行,以及具有成渝新区概念的重庆银行、具有东北振兴概念的盛京银行有望成为城商行冲刺IPO的第一梯队。

  当然,在城商行集体冲刺IPO的同时,较早上市的北京银行则在取道增发市场,规划着一场更为壮观的再融资热潮,甚至极有可能成为今年再融资市场的领军人物。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4日,累计有72家已上市公司的增发申请获得了证监会批准,但尚未执行,其扩容总规模有望逼近1700亿元。这其中,由北京银行提出115亿元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增发股,是目前为止已过会的最大再融资项目。

  事实上,2009年至2011年3年间,累计有470余家企业提出过增发预案,剔除中途停止和过会失利的公司,2009年沉淀至今的尚未实施再融资存量已经超过6300亿元,这也将成为2012年A股二级市场的沉重负荷。

  根据中金公司的预测,2012 年再融资需求可能会与2011年持平甚至略有增长,总量约在5000 亿元左右。另外,A股银行板块约存在2000亿元-4000亿元的潜在融资压力,根据他们的判断,这部分资金需求很可能会以债券和股市再融资的方式体现出来。

  不可回避的是,股指的持续下挫已使得大多数再融资方案实施举步维艰,多数公司的增发价与股票现价发生严重倒挂。其中,北京银行9.37元的最新收盘价距离其10.66元的增发价已有1元以上的距离。

  “创业板”领衔解禁潮

  2012年,沪深指数上行的第三大阻力来自限售股。不过从目前来看,这或许是今年A股市场最轻的一个“包袱”。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沪深两市将迎来1555.22亿股解禁,解禁总市值约为1.25万亿元,是近5年解禁压力最小的一年。

  从解禁时间段来看,2012年1月份将形成本年度第一个解禁小高峰,全月将解禁1156亿元限售股。2012年二季度将是全年解禁的“波谷期”,平均每月仅承载500亿元的解禁容量。而2012年第四季度将形成全年最为壮观的解禁“波峰”,解禁市值将从10月份的1187亿元逐步攀升至12月份的2188亿元。

  基于此,西南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刚判断:“2012 年A 股市场迎来股改以来解禁市值最低的一年。结合市场走势,2012 年上半年将是A 股市场的主要上升波段,而下半年将出现回落。”

  从解禁结构来看,年满3周岁的创业板,其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的解禁是今年A股市场的一大看点。本周,天立环保等7只股票就将掀起创业板原始股解禁的第一波高潮,本月30日,还将有包括东方财富在内的8只创业板股迎来原始股解禁。

  当然,创业板解禁的真正高峰还在四季度,仅10月30日一天,就将有28只创业板股票的原始股步入解禁期。目前,海通证券已经通过研究报告明确提示要避开2012年创业板限售解禁抛售的雷区。

  除此之外,“中字头”阵营的解禁表现同样值得关注。2011年IPO第一大单中国水电就将在1月18日迎来第一批机构限售股份的解禁。截至上周收盘,该股依旧处在破发状态,最新收盘价相比发行价仍低了10%。

  根据新金融记者掌握的数据,“中字头”阵营中的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重工和中国北车,其首发原股东的限售股都将在今年下半年步入解禁期,成为今年限售股解禁规模最大的4家公司。

  值得思考的是,由于限售股不断解禁,中国股市已在短短3 年内快速成长为一个半流通的市场,资本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样结构性的变革正在挑战着中国股市的定价模式。

  近期,来自中金公司的分析表明,A股市场的定价轴心正在发生偏移,由原来金融资本的供需关系作主导,逐渐变成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决定。毫无疑问,这样的偏移势必对2012年的股价走势造成影响。

  对此问题,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认为:“估值底正是由产业资本决定的,而现在金融资本的收益率依旧高于产业资本,只有当二者趋同,越来越多的老板增持公司股票、甚至从其他渠道融资来增持的时候,市场才会真正到底。从现在来看,这个底还没到。”

  RQFII“供血”杯水车薪

  勾勒股市扩容“2012预告片”,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要素——在需求端不断扩容的同时,供给端是否能够实现同步补给呢?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届证监会领导班子在2011年12月14日提出了供给端扩容的方案: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要研究加大鼓励各类长期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的政策措施,适当加快引进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步伐,增加其投资额度,尽快出台人民币回流资本市场(RQFII)实施办法,逐步扩大港澳地区投资沪深股市实际规模。

  紧接着,在12月15日召开的媒体年会上,郭树清进一步建议养老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可学习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市获取收益。

  对于此,一位来自北京的机构分析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长期资金入市固然是利好消息,但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量,习惯于左侧交易的长期资金通常会小仓位试探,越跌越买,在股市疲软期,只有跌得深才会对长期资金形成吸引力。”

  当然,相比长期资金入市这座“空中楼阁”,RQFII计划已经踏上征程。2011年12 月16 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RQFII 试点正式推出。

  RQFII 试点将会对2012年的股市造成怎样的影响?东兴证券分析师王明德认为:“RQFII初期试点最多带动40 亿元资金进入股票市场,对于沪深交易所近20 万亿的市值来说仅是很小的一部分,从短期看对A 股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在该分析师看来,RQFII的真正意义将体现在未来。等到试点转常规后,伴随香港地区人民币存款的持续增加,RQFII 对证券市场未来资金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上述情节仅是2012年股市扩容大戏的“预告片”。无论主角会否真的是“央字头”企业、中国银行业,抑或是年轻的创业板,无论戏份是否将从金融资产转移到产业资本,作为宏观调控“货币困局”的破题筹码,2012年的中国股市注定荆棘丛生。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