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房地产调控搅动上下游 关联行业短期难有起色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2 05:21 来源: 证券时报网

  编者按:房价在持续的政策调控下终于开始形成下行趋势,但长期的调控也使得房地产业陷入了成交清淡、投资萎缩的困境,而与之息息相关的上下游几十个行业也随之进入寒冬。观察上市公司最近几个季度的业绩对比情况可以发现,水泥、玻璃和家电等房地产上下游行业的业绩增速随调控的深入而逐步下降。

  证券时报记者 建业

  调控之下的房地产行业萎靡不振,而与其密切相关的上游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和下游家电、装饰装潢等行业的景气程度也在下降。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目前A股中共有玻璃制造类公司10家、水泥类公司21家、白色家电类公司32家。今年第三季度,上述三个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家数分别为4家、14家和23家,除了玻璃行业以外,另两个行业整体净利润增长状况似乎较为正面。但是,查看今年第三季度与第二季度的环比指标,这三个行业中分别只有2家、6家和6家公司实现了正增长,可见这三个行业正在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水泥:价格疲软

  未来需求进一步放缓

  显示在财务报表以外的经营中,水泥、玻璃和家电行业都已出现部分停产的现象。虽然水泥价格仍较去年同期为高,但目前浙江、江苏的苏南区域、巢湖及长江沿线部分水泥厂已于11月下旬开始新一轮的停窑检修,苏南初定开始日期为11月20日,浙江则从11月25日至12月2日期间熟料生产线将部分停窑。有分析认为,此轮停窑后再次出现大面积停窑属于大概率事件。

  记者了解到,由于集中度相对较高,虽然开始停窑,但华东地区的水泥价格仍然明显高于去年同期,而集中度较低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水泥价格已经下降到全年的低位。

  深圳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我国水泥总产量的30%用于房地产,与基建的需求基本相当。目前华东地区的价格维持较高水平是因为当地厂商之间存在价格联盟,所以当地价格比其他地方要好。不过,如果需求持续疲软,这种价格联盟迟早会有瓦解的一天,价格继续下行是很有可能的。”

  根据部分券商近期对水泥市场的调查,尽管11月下旬呈现高铁建设项目的一定恢复和信贷规模的一定增加,但大部分调研对象反映,实际需求并没有因为短期政策的微调而出现实际改善。只有不到一成的生产商认为11月的销售好于预期,而多数水泥厂反映近期房地产投资下滑明显,商品房停工或缓建的现象显著增加。

  由于房地产和基建需求合计达到了水泥总消费量的60%,因此水泥需求的恢复将主要依赖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恢复,但从目前情况看,复苏并非坦途。

  中金公司预测,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从2011年的29.4%下降至14.5%。受此影响华东、华中、华南水泥价格今年四季度将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明年一季度水泥价格将回调。预计今年全年,水泥需求将增长10.3%,而由于高速铁路和社会房屋建设增长放缓,2012年水泥需求增长随之进一步减速至4.7%。

  玻璃:大面积亏损

  短期反弹难言复苏

  东方证券分析师罗果认为,水泥和平板玻璃价格走势疲软,反映了目前地产调控对建材需求的压制,与地产投资相关的建材各子行业的需求增速都将面临下降趋势,企业盈利将受到实质性影响。

  相比于水泥30%的需求来自房地产,玻璃产量有超过70%用于房地产,因此房地产调控对玻璃行业的影响比水泥更直接。目前玻璃全行业已出现大面积亏损,并已部分出现停产情况。据有关数据,截至11月20日,国内玻璃行业停产24条生产线,冷修20条,比上月增加8条,冷修日容量增加3230吨至8010吨。

  2008年,玻璃行业曾出现过一波严重的行业危机,当时全国200多条生产线中停产超过40条。而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目前停产情况尚未达到2008年的水平,但玻璃行业近半数企业已经出现亏损。11月9日,华东区域玻璃生产企业召开市场形势研讨会,会议决定各参会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减少产能20%,实现减少产能换空间。券商普遍预计,如果未来2至3个月内下游需求没有好转迹象,冷修的生产线还会增加。

  据悉,目前市场上普通平板玻璃的价格约为1300元/吨,比年初下降近三成,接近2008年的最低点,而企业目前的平均成本约为1300至1400元/吨。

  虽然有一半厂商在亏损,但10月份全国玻璃产量仍创出年内新高。根据近期公布的数据,1至10月全国平板玻璃产量6.24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8%;其中10月产量6383万重量箱,同比增长23%。据中国建材信息总网统计,重点联系企业10月销量增速也回升,10月销量4716万重量箱,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5%,产销率107%,比9月大幅提高12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的最高值。

  然而,短期的产量反弹并不代表玻璃行业正在复苏,山西证券就认为,随着天气转冷,北方地区进入冬季,玻璃行业步入淡季,玻璃价格下行概率加大,行业盈利不太可能持续。

  华泰联合分析师鲍雁辛则告诉记者:“玻璃在房地产行业中属于竣工时才需要的原材料,因此应该更多关注竣工方面的数据。被部分投资者寄予希望的1000万套保障房大多是在今年三季度集中开工的,因此这方面的需求何时释放仍是个未知数。”

  家电:减产应对

  影响程度尚难确定

  与玻璃行业类似,家电业与房地产的竣工时间也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受益于2010年房地产行业的巨额投资,房地产竣工面积在2011年有一个较快的增长,但是市场却普遍不看好家电业明年的业绩。不仅仅是因为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的退出,更多的是来自房地产行业的不确定性。

  家电行业需求方面的疲软已经在今年表现出来了。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今年11月份,全国空调库存高达2500万台,而8月底的库存为1600万台,已是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据悉,格力、美的、海尔等一线空调品牌11月的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30%~40%,志高、格兰仕等二线品牌11月同比减产40%~50%。

  作为空调上游的铜管生产企业也开始降低开工率。相关调研数据显示,由于下游产业需求不足,10月份国内铜管企业的开工率也回落至65%,是近两年来的新低。

  面对这种萧瑟的局面,平安证券分析师朱政表示,从历史数据看,房地产与家电存在一定趋势上的相关性,目前,商品房销量增速处在下滑通道,对家电的影响偏负面。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各个公司的统计口径不同,一些数据并没有媒体上说的那么糟糕,至少没有超出预期。

  国金证券家电研究员王晓莹认为:“市场的预期会更加的悲观,主要是因为房地产的销售非常差。但房地产对于家电实际业绩的影响其实是低于市场因此对家电股投资的影响。因为大家看到的都是销售的下滑,而家电销售和竣工紧密相关。今年以来,商品房竣工面积增速快速增长,而且还在向上走。”

  显然券商分析师对房地产市场给家电业带来的影响有不同看法,招商证券分析师纪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不同品类的家电受到房地产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但是房地产对家电需求的影响具体有多大很难确定,因为家电的需求由消费习惯、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

  部分市场人士却认为保障房可能给家电行业带来一定的增长机会,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虽然是保障房,但相关配套家电产品的毛利率并不会比较低。因为家电厂商都是根据利润空间决定销售价格,如果这方面的量足够大,应该可以说是一块值得期待的市场。”

  ·相关数据·

  中国指数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上周被监测的35个城市中,超过八成城市楼市成交量出现同比下降。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交量出现同比下滑,北京同比下滑21.83%,深圳、上海同比下降12%。其中深圳上周商品住宅仅成交294套,成交面积跌破3万平方米,为2.66万平方米,仅为去年同期的50%。

  成交面积的下降必然带来商品房投资的下降,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今年10月,房地产投资中银行贷款余额约为1.06万亿元,同比仅增长1%,而企业自有资金投资同比虽然增长了31%,但较2010年增速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从未来开发潜力来看,今年前10个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22%,同时购置土地面积仅同比增长了3%。可见,房地产企业在坚定的去库存化过程中,尚没有精力顾及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仁际宇)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