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五老总眼中五大关键词 勾勒上半年期货业发展轨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29 04:13 来源: 证券日报

  编者按:新品种上市、增资扩股、兼并重组趋势、机构参与期指、资管业务破题,上半年的期货市场可谓风生水起,“创新年”搅动了沉闷已久的期货业。未来,期货公司将逐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迎来以传统经纪业务管理模式为基础,新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为主的全新局面。

  机构参与期指指引基本出齐

  特殊机构入市商品期货开闸

  QFII、基金、私募等及其创新产品参与到股指期货中来是未来的工作重点。虽然券商、基金公司在股指期货上市不久即获得股指期货投资资格,但是实际参与的程度依然较低,而在海外市场,机构投资者是股指期货的主要参与者。国际上金融衍生品市场容量巨大,机构投资者开发了大量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形成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局面;而在国内,产品创新与传统套保从股指期货推出以来就处于平行发展,传统投资组合进行套保不占主流,因此,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更容易找到目标适合的投资者,也将对股指期货市场有益。在开发机构投资者方面,银河期货成立了专门的部门,在IT技术上给予大量投入,并且在RBS培训下针对QFII交易习惯建立符合国际投行要求的专业交易室,在与国际接轨上走在前列。

  ——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

  在基金、QFII、信托、证券相继被允许进入期指市场之后,保险资金也即将被准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目前保险资金参与期指的有关规定正在征求意见,近日《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已由保监会下发至各保险公司。

  而商品期货方面,特殊机构入市也在今年上半年正式开闸。今年4月底,中国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正式向各期货公司下发了《特殊单位客户统一开户业务操作指引(暂行)》(下称《指引》),首次明确了基金、券商、信托、社保、QFII等机构投资者在期货交易所开户的流程与要求。

  据了解,去年9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正式打开了基金公司投资商品期货市场的大门。

  据报道,基金公司在这些机构中反应很快,《指引》下发后不久,国投瑞银基金就开始发行一款含有商品期货套利策略的基金专户产品,基金专户客户所能享受的投资标的也从股票、债券、期指进一步拓展至商品期货领域。

  据了解,在该专户产品中,商品期货投资标的包含农产品、金属、橡胶等26种商品,本月将上市的白银期货合约也将随着策略的丰富陆续纳入。具体投资将由国投瑞银基金专户投资部与衍生产品及数量化组合,同时引入招商期货作为策略研究伙伴。

  股指期货方面,目前各相关监管部门已经下发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合格境外投资机构参与期指交易指引》、《信托公司参与期指交易业务指引》、《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指引》的多个文件,但真正入市的QFII仍然为空。

  据了解,保险资金可能将参与期指的消息是去年8月下旬出现的,而去年6月底,银监会印发了《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也意味着纯信托形式的阳光私募可以正式参与期指的交易。随后到了去年年底,华宝信托旗下信托产品——“励石一号”,通过海通期货成功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户,取得阳光私募参与股指期货的第一个交易编码。这是继券商、基金有序入市后,股指期货引入机构投资者工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前,华宝信托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获得股指期货交易业务资格。

  据了解,阳光私募“励石一号”投资于A股股票、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含ETF,不含LOF)、货币市场基金、金融衍生产品(含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股指期货交易)、银行存款等其他投资品种。该信托计划预计投资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从而为对冲市场风险提供了新的工具。

  据了解,股指期货上市以来,中金所一直倡导理性的风险管理文化,积极发展和培育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在股指期货交易中逐步扮演重要的角色,绝大部分机构利用股指期货这个风险管理工具,成功规避了现货市场波动的风险,获得了稳定的投资收益。

  期货业将告别“小而散”局面

  并购重组成趋势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正处于从由量向质转变时期,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日益增加的风险管理需求,与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相对不足的主要矛盾,正在加速期货行业品种创新、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兼并重组的进程。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和功能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介机构的发展与壮大,行业总体上将是“大鱼吃小鱼”,创新业务上将是“快鱼吃慢鱼”。

  从期货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兼并重组已经从收购排名靠后的“壳资源”发展到“强强联合”,并将成为期货业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

   ——申银万国期货总经理李建中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期货公司功能定位及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不过,同质化竞争、行业基础薄弱及多数公司综合实力较差成为制约行业迈向“质变”的屏障。多位参与人士表示,期货公司“小而散”的状况无法推动期货市场从量变转向质变,而市场化并购重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据悉,市场化并购重组不仅对整合市场资源、优化行业结构及培育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能够直接推动期货公司做优做强。自2011年11月中国证监会批复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吸收合并珠江期货有限公司、中证期货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浙江新华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之后,市场开始高度关注行业逐渐兴起的并购重组浪潮。而针对这一新的动向,各期货公司如何认识当前形势,借助市场化并购重组的契机加快做优做强,将是摆在面前的重大课题。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侯苏庆此前表示,市场化并购重组使期货公司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市场规模和综合实力得以大幅提高,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优化资源配置,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目前,期货行业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期货公司“小而散”,期货公司总体数量多、单体力量弱的特点仍然比较突出,期货公司规模小、数量多,同质化现象严重,经营管理、合规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促使资源结构集中,缓解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在公司后台模块,公司通过并购重组不但对公司的资产进行优化配置,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还能促使各类人员有机配合,有效的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其次,优化业务布局,降低经营风险。期货公司并购重组,可以使其业务布局更加均衡、合理。中国国际期货通过并购珠江期货,把营业部由31家扩充到了50家,而中证期货在并购新华期货后,营业部也由8家扩充到了19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优势互补,营业部数量迅速扩张,公司触角向全国伸展,同时降低了新设营业部所带来的一系列经营风险,公司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最后,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期货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通过并购重组,管理完善的公司可以改善被并购重组公司的内部管理问题,使公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反过来公司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也对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有重要作用。进行并购重组可以形成控制权市场,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公司的股权结构性瑕疵,形成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客观上促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

   申银万国期货公司总经理李建中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兼并收购是现阶段期货公司做大做强做优的有效途径。第一,从市场规模来看,通过并购其他期货公司,可以摆脱监管政策限制,短期内快速扩展营业网点,迅速提高市场占比,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业务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很多期货公司增资扩股时已经考虑了并购的部分资金需求,成功并购有利于提高公司闲置资金利用效率,发挥规模效应、降低管理成本。

   第三,促进公司创新业务开展。如果能够成功进行并购,期货公司将获得分类监管评级加分,有利于期货公司在争取和开展创新业务方面抢占先机,扩大品牌知名度,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第四,赶超行业内竞争对手。在行业“强强联合”的并购趋势下,单纯依靠内涵式增长会导致与一流期货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大,并购是实现赶超竞争对手的优先策略。

  新品种满足避险需求

  提供更多套保选择

  期货新品种的推出,将扩大期货投资者的投资范围,提升市场交易容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渠道。随着更多投资者参与期货交易,将增加市场活跃程度和流动性,反过来,新品种也为企业套期保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新品种不断推出,将使期货避险覆盖面更加扩大,将有更多的期货相关品种企业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利用期货市场实现套期保值,实现经济的稳定运行。例如:股指期货推出,使市场格局出现较大的改变,不仅改写金融期货的空白,也为期货公司的发展积累了经验,拓展市场力度,为期货公司在日后的竞争中快速崛起,重新回到领先地位。

  ——北京中期期货总经理许丹良

  随着期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加快期货新品种上市步伐及完善金融期货的呼声愈烈,而新品种的推出将增加市场活跃程度和流动性,也为企业套期保值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随着期货品种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在服务于国民经济方面将发挥更加促进作用,期货市场也将大放光彩。

  北京中期期货总经理许丹良表示,期货行业的宗旨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农产品新品种的推出为农业商品价格的涨跌起到稳定作用,中国尚未在原油价格方面拥有定价优势,而原油期货上市对于争夺国际定价权起到积极作用,国债期货上市也将丰富金融期货品种,市场对于利率期货、期权的青睐也是与日俱增,新品种的推出对于投资组合有很大的帮助。

  另外,期货公司在应对期货新品种的同时,应当做精、做深现货产业链结构,这对企业回避市场风险有很多促进作用。在证监会创新思路指引下,期货业创新品种步伐也是在逐渐加快。

  许丹良表示,新品种的推出将提升市场交易量。期货公司要安排相应的研究人员和市场开发人员,研究和市场要同时推进,公司的投入和收益都会有所体现。期货公司要想面临创新挑战要加大投入,要想服务好企业,要做精做深产业链的研究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各个经济领域。

  现阶段,中国期货市场处于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阶段,而期货的价格发现和回避风险功能,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处于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完善期货品种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体制的不断发展壮大,期货市场的不断成长也是经济体制成熟的表现之一。

  据了解,三大商品交易所在今年将加大商品期货上市步伐,除了已被市场熟知的生猪、铁矿石、原油、白银、焦煤、玻璃、菜粕、菜籽,土豆和鸡蛋外,还有中金所推出的仿真交易国债期货,以及未来准备推出中小板指数、中证500指数。据知情人称,预期近几年可能上市十几个新品种。一个新品种的上市表示着一个产业的带动,加之期货业务创新步伐的提速,期货行业也将迎来提升发展的时代。

  据悉,自2月13日中金所推出了国债期货仿真交易以来,各合约走势较为平稳,整体运行情况良好。各行业权威人士表示,目前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希望能尽快推出。

  大商所总经理刘兴强此前表示,服务“三农”并不是让农民直接参与期货,通过上市新品种扩大覆盖面,让相关产业通过品种在期货市场上市发现价格信号,帮助企业及投资者控制住风险、稳定企业收益。就鸡蛋期货来看,他表示,目前我国鸡蛋需求量大约2300吨,总体价值量高达1800亿元,而国际市场已经有黄油和鸡蛋期货品种,而且比较成功,可以借鉴国际经验,保障国内期货市场相关品种的平稳运行;大商所已经着手制定相关合约规则,等条件成熟之后就适时推出。

  5月10日,白银期货合约正式于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交易。上期所副总经理霍瑞戎指出,白银期货的获批是贯彻落实2012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有关精神的重要体现,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白银期货的上市对于优化白银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白银上下游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国白银产业结构调整,健全我国贵金属期货序列,促使期货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意义重大。

  资管业务破题

  17家期货公司可申请试点

  资产管理业务是除经纪业务外,期货公司最主要的业务了。这该项业务将使期货公司从一个交易的“通道”转变为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投资顾问角色。从内容上看,未来期货公司可参与到基金的发起、设立等业务当中去。从实质上看,资产管理业务是期货公司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结合在一起的纽带型业务,这对期货公司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也对期货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向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资产管理业务属于“又说又练”的业务,既能说的好,也能练的好。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将为期货业开启一扇希望的窗户。

  ——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

  为业界翘首期盼的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终于在上半年最后一个月破题。6月8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就《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旨在改善期货公司市场投资者结构,提高中介服务能力。

  根据《征求意见稿》要求,期货公司申请试点,净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并且申请日前6个月的风险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最近两次分类监管评级均不低于B类BB级。此外,一家期货公司至少需配备1名专职高管人员和5名以上取得期货投资咨询业务资格的专职人员。

  通过上述意见稿中的几项条件,国内的160家期货公司中,仅有17家期货公司有申请试点业务的资格,其中A级中15家,B级中2家。在2011年期货公司分类结果中,其监管评级不低于B类BB级的期货公司仅为49家,其中3A级的3家,A级的17家,其后的BBB级有14家,BB级的有15家,因此大多数公司与此次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无缘。

  而在征求意见稿中,净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这个条件也把更多的期货公司排除在外。

  据了解,该办法总体思路是先部分试点、再稳步推开,从“一对一”扩大到“一对多”的资产管理业务。而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单一客户起始委托资产不得低于100万元,并实行实名制。期货公司通过接受单一客户或者特定多个客户的书面委托,运用客户委托资产进行投资,收取费用报酬。

  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的投资范围可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试点办法》第12条规定,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可以投资于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还可以投资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央行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另外还有中国证监会认可的其他投资品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南方券商系期货公司总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资管业务可使期货公司可投资范围扩大。从1992年9月万通期货成立至今,国内的期货公司近30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经纪业务,公司的一系列制度都是围绕经纪业务进行和展开的。如今资产管理业务破题,将促使期货公司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就是围绕资产管理业务展开的管理体系,但这是一个逐步摸索的过程。

  中证期货增资至15亿元

  引领新一轮增资潮

  增资扩股对于期货公司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创新业务的扩展,因为创新业务需要发展空间,对期货公司的核心资产要求增多。二是有利于企业的兼并重组,因为企业需要动用自有资金进行兼并重组,同时不能够影响创新业务的开展。三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可以说明公司及其股东的实力。

  ——广发期货总经理肖成

   中证期货于5月底的增资将引领今年期货公司的新一轮增资潮。5月底,中信证券发布的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对全资子公司中证期货增资7亿元。增资后的中证期货注册资金将达15亿元,一跃成为国内注册资金最大的期货公司。

  此间有相关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证期货增资原因在于去年并购了新华期货,其实力倍增,同时其经营压力也倍增,因此被倾注了更大的希望,伴随动力和压力,其注册资金相应也会得到成倍提升,同时也是为未来创新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据中信证券2011年年报中披露,中证期货有限公司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2.9亿元,利润总额1.15亿元,净利润8014.2万元,同比增长88%。分析人士指出,中证期货背靠本土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可谓手中拿着一张“金字招牌”,虽然期货业整体利润不高,但中证期货净利润增速很快。

  本报记者查看证监会网站获知,目前中证期货变更注册资本申请已被证监会受理,据证监会最新的《期货机构行政许可事项申请受理及审核进度公示表》中显示,6月12日,证监会已受理中证期货注册资本变更,而此前的6月8日,该公司申请材料被证监会接受。

  此前,中证期货注册资本8亿元,为中信证券全资子公司。截止2011年末,中证期货总资产7.63亿元,净资产为9.3亿元。据了解,今年1季度中证期货手续费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1.24亿元和0.51亿元,排国内期货公司前三。

  今年以来,其实不止中证期货一家增资。据了解,今年3月底,国投中谷期货有限公司顺利引进第三方股东上海河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并完成了新的增资,其注册资本金变更为人民币3亿元,股东及持股比例变更为:国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53.33%)、中国粮食贸易公司(26.67%)和上海河杉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

  据了解,2011年以来,在期货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及创新业务逐步启动的背景下,期货公司涌现出新一轮的增资扩股热潮。中证期货、中国国际期货、海通期货、广发期货、渤海期货、国元海勤期货、大华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均获得增资。其中广发期货于2011年9月再次获得增资5亿元,注册资本增至11亿元,一举成为当时国内注册资本最大的期货公司。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