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版OTC券商隐踪:引柜台市场主导权悬疑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7 01:18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蒋飞
[ 一位券商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券商自己搞柜台市场,如何与地方合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券商如何处理与地方的关系?是否会造成不必要的壁垒,导致资源浪费?本地券商建柜台市场,外地券商如何公平参与等 ]
随着日前沪版OTC——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首批19家企业挂牌,上海、天津、重庆三大区域OTC从此三足鼎立,市场对于“以地方柜台市场为基础发展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寄予厚望。但是,证监系统的思路或许与市场期望并不完全一致,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证券公司作为推荐会员参与上海股交中心的工作突然生变。
这背后的悬疑仍然待解:地方柜台市场到底是由地方政府主导,还是由券商另起炉灶?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其实现方式是“证监会-省级政府金融办”的两级模式,还是证监体系内的“一竿子到底”?
推荐机构名单券商突然消失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昨天获悉,申银万国(微博)和国泰君安这两家原本与上海股交中心合作程度最深的上海本地券商,已经从上海股交中心的推荐会员名单中消失。此前曾有报道称,上海股交中心首批挂牌企业中有7家系上述两家券商推荐,以申万为多。但本月13日,上海股交中心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首批挂牌企业中没有申万推荐的企业。次日,股交中心网站公布的上述7家企业的推荐机构全部更换成了投资类机构和银行。
为何突然变更推荐机构?记者昨天向一家挂牌企业的董事会秘书询问,对方表示无法回答此问题。
一位知情人向记者表示,申万和国泰君安此次临时退出上海股交中心,是应上海证监局的要求。此外,国信证券也曾对担任上海股交中心的推荐会员非常积极,记者日前查阅股交中心网站时,该券商仍在推荐会员名单中;金元证券也曾受到邀请加入上海股交中心的推荐会员。但是到了昨天,这份推荐会员名单已没有任何券商的踪影。
此次券商被排除在上海OTC推荐会员之外,并非没有征兆。上周,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有区域代表性的中信建投、东北证券、齐鲁证券、申银万国、兴业、平安证券(微博)、西南证券(微博)、长江证券、西部证券和宏源证券等10家券商,商讨场外市场建设的思路和制度安排。
据媒体报道,此次会议讨论了“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试点暂行办法”,并形成一份草案,主旨是以券商为主导,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
草案提出,股份公司的股份需要上柜,应向证券公司申请,证券公司项目小组对其尽职调查,并完成上柜推荐书、上柜说明书等文件。如证券公司同意上柜申请,股份公司应与证券公司签订证券登记服务协议书,办理股份公司全部股份的托管登记后,其股份便可以转让交易。
这份草案虽然也提出与地方政府合作,但却是以券商为主导的。各地的券商分别建立区域性的柜台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再形成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证券公司直接受证监会监管,因而证监会对这些由证券公司主导的地方柜台市场也可以“一竿子插到底”,实现垂直监管。
但是,由券商主导区域性的柜台市场后,置地方上已有的柜台市场于怎样的地位呢?记者日前就此问题采访了一位参加上述证券业协会研讨会的券商人士,他向记者表示,即使是在上海、重庆和天津,现在的思路也是由证券公司“另起炉灶”。
事实上,除了沪、渝、津三地之外,目前江苏、浙江等地也计划建立区域性的柜台市场。一家券商的代办股份业务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券商自己搞柜台市场,如何与地方合作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在地方主导的柜台市场已经有所发展的情况下,券商另起炉灶如何处理与地方的关系?是否会造成不必要的壁垒,导致资源浪费?另外,本地券商建的柜台市场,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外地券商如何公平参与?这些都令一些券商人士感到迷茫。
“在‘新三板’的工作中,券商与地方金融办、科技园区是相互合作的关系。说到底,券商只是个中介机构,在现在政府行政力量很大的格局下,它本身无法调动所有的市场资源。”上述券商人士说。
历史上,券商的确曾经在股份公司挂牌交易中起过主导作用,比如申银万国前身工行上海分行证券业务部门所属的静安营业部,以及深圳特区证券等。但这是在A股诞生初期,当时券商交易柜台更像一个小作坊,挂牌股票寥寥。沪深证券交易所成立后,这些股票柜台也随之消失。
两级监管还是“一竿子到底”?
今年1月召开的全国证监系统年度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要以柜台交易为基础,加快建立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阳光化、规范化的股份转让平台”。
市场对此的解读是,地方上的柜台交易市场将有望被纳入构想中的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并给予了较为正面的评价。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认为这种方式更为稳妥,因为采用地方柜台可以为注册制探索经验,风险可控,易于监管,难度会相对小一些。各个地方的柜台市场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来摸索监管经验。
也有市场人士分析称,新思路体现了“疏堵结合”的策略。一方面,由证监会牵头全面推进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另一方面,证监会协调各类地方的柜台市场发展,逐步建立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会大大降低场外市场建设的难度。既满足了各地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又规范了此类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但是,在场外市场的建设中“兼容”已有的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柜台市场,或许会加大监管协调的难度。一些人士担心“证监会-省级政府金融办”的两级监管模式,容易在监管权的问题上产生矛盾。
从地方金融办官员的姿态来看,上述担心似乎并无必要。
15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挂牌仪式上,上海金融办副主任徐权对本报记者表示,上海股交中心将对接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目前要对接的主要是北京中关村园区正在试点的“新三板”。他表示上海股交中心的挂牌门槛低于“新三板”。
徐权还特别强调,上海股交中心是面向特定投资者的非公开市场,挂牌公司不公开发行股份,股东人数也不超过200人;股份转让不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投资者买入和卖出的时间间隔不少于5个交易日等,符合国务院38号文的规定。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的一个原则是,证监会牵头的部际联席会议不代替省级人民政府的监管权;但另一方面,证监会又对地方政府有督导权。因此在今后针对包括柜台市场在内的交易场所的监管工作中,证监会对于地方政府应该会有足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