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机构力挺央企股遇巨亏:持股信心降至冰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12 01:16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谷东

  原本由机构投资者统治的央企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个人投资者的身影却在增加。而十大央企绞肉机公司正是个人投资者集中现身之地,包括中国交建(601800.SH)、中国一重(601106.SH)及中煤能源(601898.SH)已各有一位个人股东出现。

  这说明机构参与的热情已降至冰点。某保险机构投资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由于市场不好,对于去年以来发行的央企大盘股,已经不敢再参与了。

  事实上,仅从去年中国水电(601669.SH)的缩股发行,到中国交建出现主承销商包销,就已经说明了投资者对于央企大盘股的态度变化。

  配售、包销均遭巨亏

  在中国水电发行时,就曾传出发行失败的谣言,尽管最终成功发行击碎了谣言,但为了确保发行,中国水电不仅将发行数量由当初计划的35亿股降至30亿股,发行后的网下认购倍数也仅为1.75倍,且以4.50元的下限定价。

  另外,中国水电的成功发行也得益于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机构的力挺,仅两家券商当时就合计动用逾18亿元购买中国水电股份。其中国泰君安按上限5亿股申购,最终获配达2.86亿股;另一家上海当地券商海通证券及海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获配了约1.15亿股中国水电。

  但上述机构所持股份在解除限售后,却难保证获利退出。以中国水电一季报为例,截至一季度末,海通证券已有逾3500万股的减持,海尔财务减持也超过千万股,而国泰君安尚未减持。但在这期间,仅有7个交易日其收盘价在4.50元的发行价上方,且仅有3个交易日的最高价超过4.60元。若国泰君安至今尚未减持,其浮亏也已接近10%,按其持股数量计算,浮亏金额或已逾亿元。

  相对于亏损仍在模棱之间的中国水电机构投资者,中国交建更是罕见地出现了主承销商包销的情形,且其包销股份在解禁后出现亏损也已是板上钉钉。

  中国交建发行时,由于发行价格坚持确定为区间上限5.40元,联席主承销商主动包销了约1.02亿股的股份,而当时,中国交建网下发行总量也仅约2.25亿股。

  目前,中国交建股价也已较发行价下跌了逾10%,若主承销商在解禁后尚未卖出,浮亏已超过6000万元,即使在解禁当日就立即卖出,仍有逾2000万元的亏损。

  已成A/H股折价主力

  Wind资讯统计显示,在76家A+H股上市公司中,截至昨日收盘已有9家A股对H股出现折价。而上述10家央企上市公司中,就有中国交建、中国铁建(601186.SH)及中国南车(601766.SH)、中国中铁(601390.SH)等4家位列其中,成为A/H股折价的主力。

  这10家央企上市公司有6家同时拥有H股。其中,中国铁建和中国交建A/H股的折价比例最高,均已达0.84;中国南车及中国中铁的折价比例则分别为0.96和0.98。

  一位私募投资人士指出,根据以往经验,H股投资者相对应该更理性,因此出现A股相对H股折价情况,一方面有利于稳定A股股价,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是A股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更加失望情绪的表达。因此短期来看,A股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对H股保持折价。

  高华证券此前也曾对此专门进行研究:从过去的周期中观察到,较短时间内两个股市表现的分化主要是受到两个因素的推动:一方面是A股更易受到国内货币政策尤其是贷款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H股更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尽管股票供应等其他因素也在过去影响了A/H股的相对表现,但此类影响更多是暂时的,而不是持续的。

  热情重燃尚待时日

  一家大型投资机构分析人士认为,央企上市公司多属于传统行业,尽管盈利能力较其他公司相对稳定,但仍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的情况下,其盈利也会出现不利的变化。

  据统计,在市值下降较大的10家央企上市公司中,尽管如中国建筑(601668.SH)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仍出现16.16%的增长,但仍有中国中铁、中国中冶(601618.SH)等4家上市公司一季度的净利润出现下降,其中,中国中铁同比降幅高达44.53%;中国中冶降幅也高达27.81%。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有利于公司的分红政策,而对于投资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来讲,也会更关注分红的高低。即使现在看股价已经很低,但很多公司分红的股息率甚至仍不如债权利息,由此来看,这些公司目前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还不够。

  尽管中国交建上市后,立即抛出了每10股派1.794元(含税)的较有吸引力的分配方案,但由于其一季报净利润出现3.64%下降,仍导致了其股价的逐级下探。而本周一,中国交建股价也再创历史新低。

  但市场也已有不同声音出现,中银国际曾作出预计,尽管中国交建前5个月业绩仍有下滑,但毛利率逐步改善,未来宏观政策渐趋宽松的背景下,下半年业绩将会逐步向好。当然,这还要考虑宏观政策宽松低于预期以及海外需求复苏低于预期的风险。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