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经营模式根深蒂固缺乏创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0-11-08 11:41 来源: 新浪财经《金融e路通理财日报第五期: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揭秘》指出,16家上市银行三季报展示的业绩很靓丽,但其背后却是超过7成的银行中间业务在放缓的事实。这将是影响银行未来业绩的一大隐患。中国银行业能否平衡、高效发展?能否从大变强?将工农中建交这五大银行的经营特征同其他银行进行对比,会发现中国银行业改革任重道远。
丁志杰(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孙小娟
不可否认,中国银行业已跟随中国崛起的脚步不断成长。在2010年世界银行500强的排名中,中国已有18家跻身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逾两千亿美元的庞大市值,更是位居全球银行业第一、第二。
但亦不可否认,大并不意味着强。工建两大行的实力在世界500强排名中都未挤进前十之列,中国银行业的品牌价值远远低于美国、摩根大通、花旗等银行,综合实力亟需提升。
分析中国上市银行2010年的基础数据表,可谓是喜忧参半,中国银行业是否抓住了危机后转变与成长的契机,尚无定论。
喜的是,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以及资本结构有了很大改观。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工农中建交五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了11.57%、11.38%、11.73%、11.64%和12.53%。上市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也都超过了10%。较2009年底,截至2010年6月底,除农行外,工、建、中三行的核心资本分别增加了7.5%,8%,9.8%;上市中小银行的核心资本平均增加水平甚至高达23%。
其次,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稳步下降,成绩可圈可点。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除农业银行外,各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都低于1.3%,且中小银行的不良率都在1%以下。
再次,中国银行业拨备充足,银行体系保险系数上升。截至2010年第三季度末,十六家上市银行的平均拨备覆盖率已高达232%,远高于100%的理论要求。
最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逐步提升,盈利方式逐渐多元化。十六家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净收入比重均值从2009年4季度的11.8%上升到12.8%。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例甚至超过了20%。
但是,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根深蒂固,缺乏创新,依然严重依赖存贷利差获利,12.8%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国外超过30%的平均水平相差甚远。
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国银行业能否平衡、高效发展?能否从大变强?将工农中建交这五大银行的经营特征同其他银行进行对比,会发现中国银行业改革任重道远。
首先,大银行的盈利空间正逐步缩小。一方面,2010年三季度,五大银行外加深发展蝉联十六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的末六位;另一方面与之形成鲜明的是,2010年三季度,除中国银行原地不动外其他四家大银行都纷纷扩大了存贷利差,以提高其利润。而其他中小银行都纷纷不同程度的缩小息差,以争夺市场。
其次,大银行的业务调整远不如中小银行灵活。工、建、农、中、交五大行的中间业务增速在十六家上市银行中的排名不断下降,至2010年三季度,已分别排至13、8、11、16、15名。规模排在第八位的浦发银行则有着中间业务的最快增速,高达78.49%。而在三季度因整个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逐步达标而大量增加的信贷投放中,仅四大银行就占全部金融机构的40%。
再次,大银行人力资本利用空间越来越狭窄。数据显示,五大行的成本收入比保持最低,且每个季度逐步有所下降,今年以来几乎维持在30%一下。表面上看这是好事,但其一方面来源于银行存贷息差扩大,利息收入增加;另一方面说明员工的福利待遇没有中小银行多。的确,各个上市银行报表显示,在以浦发银行为首的中小银行,其人均薪酬要高于四大行。
最后,中小银行的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主要表现有:一是中小银行获得市场的机会不平等。在2010年三季度,整个银行业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逐步达标,信贷投放加快的背景下,仅四大行贷款投放量就占到了全部机构投放量的40%。二是中小银行业务发展受到不平等的限制。截至2010年三季度,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只有0.7%,几乎是五大行1.34%的二分之一,但却有着254%的拨备覆盖率,远高于五大行的190%。
但是,中小银行的社会贡献要高于大银行。2010年平均每家中小银行吸纳近一千名员工,与四大行的精兵减政形成鲜明对比,其平均每股0.98元的收益也是五大行0.39元每股所望尘莫及的。
如何提高大银行的竞争力,如何提升中小银行竞争的空间,从而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效率已迫在眉睫。
首先,依靠息差生存早已非长久之际。一方面,长期的高息差是建立在储蓄居民忍受低收益甚至负收益的基础之上。尽管忍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持续的财富流失作为社会分配不公平的体现,是不应该也不可以持续的。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融资渠道多元化,仅依靠吃存贷已不是求胜之道,更不能提升银行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给予中小银行更多的政策鼓励和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小银行的高效率,使得中国银行业不存在公平和效率二者不能兼顾的局面。相反,促进银行业的公平竞争,将会提升中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
最后,稳步推进银行业改革与创新。在美国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发达国家经济未见好转的国际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极有可能面临新一轮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收紧银根已崭露头角。巴塞尔协议III更为严格的资本及杠杆要求,更是挤压了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盈利空间。这一方面,为我国银行业谋求创新,推进经营模式改革迎来了契机;但另一方面,又会削弱我国国际金融实力,金融体系的脱媒还会造成监管真空的出现。因此,配合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加强银行创新与资本市场监管成为银行业改革和创新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