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对话:中国品牌国际化实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16:46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2011年8月8日-9日,由中国贸促会和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品牌节”在北京召开。图为高峰对话:中国品牌国际化现场。
这么多人刚才见证了我们的誓言,这一场的讨论肯定会精彩纷呈。前两天我见了冯总,冯总问我你现在在忙什么呢,我说我离开了环球企业家,他说,你离开了环球企业家,我在做环球企业家,我成立了一个爱国者学习俱乐部,也就是说爱国的人都应该进这个俱乐部,不进来就不爱国了是吗?我们进入今天的讨论环节,关于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我们前面几位嘉宾还有刚才讨论嘉宾或多或少都涉足过,今天有实践者,研究者,有第三方机构我们一起探讨中国品牌国际化问题,我想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必要性,因为我刚才在下面听到很多嘉宾说中国的市场非常非常大,其实也没有必要费力不讨好走向国际,我想从冯总开始表达一下您的观点,必要性有没有,如果有的话我们下面再探讨如何做。
冯军:
这个话题让给尊敬的老师特别是先从吴老师开始,吴开始开始是驻法国大使,后来是外交学院的院长,我们先听老师讲。
吴建民:
刚才主持人说到中国品牌国际化问题,这个问题有没有必要,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今世界上大家看到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世界上很多品牌,都是跨国公司打造的,这些品牌在世界历史上、人民心目当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今天陈德铭部长所讲的,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产品的100个产品当中,没有一个品牌是中国人创造的。我们对这种状况应该感到很惭愧,当然一个品牌的发展跟一个人的发展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我们经过30年大发展,现在到时候了这个时候。我说这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中国如果再过20-30年,在世界跨国公司当中,没有中国的公司的地位,那个时候你说我们的现代化完成了吗?可能没有,因为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很多源于本国企业走向世界,92年以后,跨国公司逐渐演变形成。如果再过20-30年,中国这样的公司很少,你说我们对人的贡献是不是太小了一点,所以我想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概念,我认为很有必要。
第二个概念就是大家讲的民族品牌,什么叫民族品牌?大家想一下,中国人创造的叫民族品牌对不对,中国人跟外国人一起创造的叫不叫民族品牌,外国人品牌中国人买过来了叫不叫民族品牌?我认为这个时候我下午讲话讲到王志乐老师观点我很赞同,品牌主要是企业。冯军会走向世界,爱国者公司在世界上,它可能收购其它的品牌,在大范围之内,这不能狭隘,中国狭隘了就坏了。狭隘了就会走向保守,狭隘了就会走向封闭,狭隘了就走向落后,这是我讲的第二个观点。
最后一个观点,跨国公司来到中国,说我是中国公司,中国政府也说跨国公司来中国就是中国公司,这个现象是新的现象,过去没有这样的现象。这后面是什么呢?如果说你到国外,冯总你有一天走向美国,远于中国,你到了美国之后你是跨国公司,这样对你的生存、发展才更加有利。这后边需要有一个胸怀,今天中国人的胸怀,需要有一个全球眼光,对吧?这个是中国的,当然要爱国,我们搞外交第一个条件是爱国,全世界外交官没有一个不爱国的,爱国非常重要,爱祖国,这是我们搞外交人第一个标准,但是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也要爱人类,二者必须结合起来。你到了国外,把你知识产权带过来,把创造带过来,你公司营销肯定上升。另外一方面,你要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好处,不能坑人家,坑人家待不久,在市场竞争当中就没有了走向。我们视野不能狭隘,狭隘以后我们自己把自己手脚捆住了,狭隘以后我们再一步走向落后。所以,爱国不排外。
主持人:
吴老师大半生经营中国品牌,所以他走在国际上感受特别深刻,我相信今天他所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如果没有企业品牌国际化支持的话他是孤独的。下面请一位企业家响应一下吴老师,冯总吧。
冯军:
我非常认同吴老师观点,爱国是内心深处的东西,中国企业要想长期发展必须跟全世界合作,特别是跟我们的目标市场用户,要让他们受益,这样的话才能树立起真正的中国品牌,同时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品牌能够真正扎根全世界,所以我们比较主张走出去。第一、我们不太主张直接并购,我们主张合资,出去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内和当地公司合资,现在一提国际化包括刚才反思的时候,很多朋友一提国际化都头疼。一说中国企业这么多国际化的没有一个成功案例,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有很多成功案例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现在来讲比较痛苦的案例基本是在海外并购大型企业,那么我认为并购人家50%的股份比较合理,当并购100%的时候其实就埋下了后面的种子,对方没有利益了,比如说明基收购了西门子的手机部门,西门子倒贴3个亿给明基,如果来说当时不是完全并购而是收购50%,我相信西门子不会把那么多垃圾全给明基,所以很痛苦,一年之内亏6亿美元,所以被迫把公司放弃了,明基即使是我的竞争对手我也很同情他,莫名其妙在欧洲整个就栽了。不要着急,应该先谈恋爱。就像奥迪进中国,为什么在中国销量这么好,因此是开始独资,但是现在开始合资了,但是动作慢了,奥迪十几年前就是合资所以产量非常顺,中国企业到海外的话,第一我们要爱国,我们自己有根据地,同时我们应该采用合作,两种合作,一个是跟海外企业合资,另外中国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企业能够形成一定的联盟,大家互相分享经验和教训,这样减少学费和成本。另外人多打群架,赢的概率就多了许多,这就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
抱团打天下就容易多了。黄总您是做太阳能,我知道伟大的太阳谷这是在中国实现的,您对国际化思考是怎么样的?您觉得您的企业会国际化吗?
黄鸣:
先说两个并购的案例,第一个我们在日本买的一个不是太大的公司是光伏双面电池,是日立夏普的一部分技术,技术不好经营不好。我们并购了49个,但他管理层要占51个,这很麻烦,所以我们就给了一些技术顾问,原来夏普公司的太阳能老总退休了,他组织了顾问团,这样我们是相对大的股东,这部分人员有干头了,他占40%多。地震延迟了一部分时间,因为是在岩手县的北上,大家知道黄鸣光热是世界最大最强的,一问黄鸣在光电方面怎么样,尤其是太阳谷技术是最小的,我们并购这个公司使我们在光伏方面成为最大最高的领域。这样一下子黄鸣在光伏终端、光伏建筑构建以及光伏灯、光伏喷泉和双面电池占据了优势。双面电池有什么好处?比如说高速护栏装太阳能的时候很多方向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并购案例,设计公司是英国林能馆的设计师,他也是这样的情况,经营不好,我们把他并购下来,也是我的老朋友——比尔单斯,这样我们在英国有巨大的跳板,不仅仅是我的太阳谷设计、城市规划也可以用他。反过来可以让我在整个欧盟有一个市场平台,这是一个很小的并购案例,不算太多的钱。
说到国际化必然,我们要做一个伟大的梦想,让全球为了子孙蓝天全球能源而实现,这个口号已经国际化,但做其实非常困难。前面国际部叫国际贸易部,结果陷入了别人的怪圈,用自己最好的品质替别人做品牌,他不让你用品牌,用你的品牌以后,中国制造结果以后卖不上价格,你是直接最好的,所以这样回过头来在国内做品牌。建中国太阳能,变成世界太阳能硅谷。做了三件事情,一个是未来50年全球城镇的模板;第二个是未来30年全球人均模板;第三个是整个制造、研发和国际品牌建造建立一个未来百年新兴产业的运营操作模板。这三件事情走了第一步,结果发现全球的媒体,全球的国家领导人都来接见我,都来参观。我偷换了一下概念,本来太阳能,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国际舞台,中心不在中国。所以我们要去中心舞台表演,现在反过来我这儿建舞台,我变成一个世界中心,虽然我走出去的那一部分很小,而且非常困难。说实话确实很困难,他说抱团,我就很高兴。我们在国外的话语权极差,出去抱团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另外我说的这个方法,把中国建成世界的中心、世界的舞台。衣服的时尚是巴黎,未来能源、节能环保生态在于住宅产业,我在中国建太阳谷,甚至在中国复制,包括在国外复制,建立一个新兴的运营模式。让中国大陆的舞台在全世界创新。
主持人:
也就是说您的国际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国际化的概念。
王志乐:
国内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出了很多的书,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国家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企业发展的需要等等。我想从我研究跨国公司的角度探讨一下跨国公司从它的变化中,看我们走出去的必要性。我是从92年开始研究跨国公司,92年正好是一个转折点,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全球市场,这时候的跨国公司就开始了一种重大的转变。因为全球市场出现以后,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寻找、吸纳最有价值的资源整合到自己的价值链、产业链中。从那以来将近20年,跨国公司完成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从跨国公司走向了全球公司。我这里所说的全球公司指的是他们在海外的销售、海外的资产、海外的员工,这三个指数超过50%。在1992年前后,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他们海外的这三个指数大约是40%左右,也就是说他们40%的销售、40%的员工、40%的资产来自海外。但经过二十年,最近刚刚发布的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有一个最新的统计,到之2010年的时候,这三个数都达到了60%的目标。差不多一年一个百分点,这种跨国指数高的公司有什么优势?他能够把全球最好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整合到自己的价值链中来。他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中国公司是什么情况?联合国也发布了一百家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的跨国指数,中国有十家公司在这一百家公司的排名榜中。这十个公司平均的跨国指数只有20%左右,像大名鼎鼎的中国石油是2.7%,而像美国的都是在70%左右。全球性的公司能够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球的市场赚全球的钱,我们中国的公司现在在这方面实际上是比较薄弱的。但中国的国际化,我认为有两个阶段,在前三十年我把它叫做内向的被动的全球化,为什么?这种全球性的公司,它是主动的,它来整合中国的资源、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劳动力,这是两大优势资源,它整合进去,提高了它们在全球的竞争力。而我们中国公司在这个时期,通过引进来,是一种被动的全球化,是一种内向的全球化,到了今天三十年后,我们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能不能从内向全球化变成外向,能不能从被动走向主动的,改变我们吸引全球资源的能力,变成利用全球的资源、在全球市场赚全球的钱,这个时候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会大大提高。
我的想法是说,我们可以讲出一大堆的理由,但能不能从跨国公司的发展得到借鉴,我们中国公司达到一个新的转折点,我们也要成为发源于中国的跨国公司、发源于中国的全球公司,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
从被动国际化走向主动国际化。孙陶然孙总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孙陶然:
今天的话题很大,好像跟我们平时的经营远一点,但还是非常的有必要,就像冯军冯总不但做一个好的品牌出来,还把这个品牌推向国际,现在还组织爱国者学习俱乐部来探讨这些东西,关于中国品牌国际化我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我个人认为养外必先安内。作为中国企业来讲,先把中国市场做好了,因为在国际历史上所有的品牌走向国外的时候都不是为了比如说民族的荣誉、为国家争光,不是这种驱动力,而是因为国内市场已经满足不了它的需求了,然后它需要有更大的市场这样走出去,然后客观上打造一系列全球品牌,最后形成了民族自豪感。在中国来讲,比如说像爱国者,或者黄鸣,做到这样的程度一定要去国际化,但是对于其他大多数企业来讲肯定先把国内的市场做好再走出去。
第二个我认为企业的经营已经全球化了,不论是哪个企业,比如说原材料是全球采购,你的研发是全球合作,你的某些关键元器件,你的制造都是全球布局。不管品牌是否国际化,你的经营全球化,已经是你必须去面对的一个现实,否则你的竞争力肯定会受影响。
第三个我个人认为任何一个品牌,最后要想成为一个百年品牌或者一个响当当的品牌,肯定必须经过国际化的洗礼,如果只是在中国市场上横冲直撞不可以成为真正的英雄,一定是通过到国际市场上,在其他的国家里边也能够有你一定的市场份额,才能奠定你品牌的地位。
至于走出去,因为我们的企业也碰到这样的情况,我非常赞成冯军冯总提到的,恐怕自己出去打品牌是很难走的一条路,会需要通过并购合作的方式,而在做这些的时候,其实中国企业所能借助到的中国机构中国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还是需要大家多沟通、抱团去发展。
王永:
我讲四个观点。
第一,上一节探讨海尔和联想的问题,其实我们并不是在批判海尔,我们是帮助海尔一起来反思。海尔和联想无疑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但当我们发现海尔做房地产,在做保健品的时候,发现联想在做投资,在做出租汽车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有一些担心。我们这种担心恰恰是对联想、海尔的爱护,我想这是本次话题的初衷所在。
关于这个话题我有三个分享,第一是关于国际化的必要性,做企业做人做事,无非是追求名和利,所谓的名就是尊严、尊重,利就是利益。我们为什么要国际化?我非常同意孙总的看法,中国的人口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总和,我们的可消费人口,我们新兴市场的总量很大,他们在国内市场已经饱和的时候,国际化成本会非常的高,因为法律、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因为语言的问题会导致国际化会很难。我认为,小企业、大企业做好本省的市场,我们去全球市场分不同的梯队。
第二,我们要警惕两种观点,第一个没有品牌,全球一体化的策略,体育是无国界的,但奖牌有归属。否则美国、日本就不会去排奖牌榜。同样市场是无国界的,但品牌是有归属的。
第三,国家实力和我们的品牌是如影随行的,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中国现在是朝阳,我们迎着朝阳前进,我们的影子是我们的形象。到日本的时候,太阳在正中,这个时候我们的实力和影子是同样的。而美国相对我们而言,是成熟的,他们的太阳在下午,他们影子在前面,也就是说他们的现象会前置,而我们的形象会后置。所以我们要冷静的看待我们的差距。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出国比较多,全球有很多国家在探讨中国模式、中国未来,甚至在美国有一个地方的学生跟我聊,我女儿说他们都在讨论中国,说我们怎样帮助中国怎样做好服务,我们未来才有出路,这个话可能说的有一点儿夸张,但我想告诉大家,我们不过于自卑,对中国我们认为的是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我们应该客观看待。
最终的观点是,我们要国际化,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国际化,我们要专注,苹果的成功就是两款产品,就是iPhone和iPad,我们的联想、海尔有上千种系列的产品,图钉能够把一个墙钉破,但我们的拳头可以把一个墙打碎,这就是我讲的专注,专注,再专注。
谢谢!
主持人:
吴老师在前面演讲说用开放的胸怀来讲创新,我们不能泛国际化。中国是国际舞台的一部分,我们今天谈到更多的是在国际舞台上塑造这些品牌的企业的国际化。再把话筒回到吴老师身边,从您多年跟国际的交往,您感觉中国企业这些走出去的,在国际上有雄心壮志,要塑造品牌的企业,他们得到的经验和教训,您作为一个旁观者您是怎么看的?
吴建民:
中国企业走向世界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到现在我们报道了不少失败的案例,也有成功的,比如刚才讲的联想、海尔,我觉得华为是成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没有谈到华为,有几个成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今天中国人如何看这件事情,出现这种状况是必然的,因为我们走向世界,我们不了解世界,我们往往容易用自己的想法去套人家的想法,这是不行的。我想中国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起来,人家对你不警惕是不可能的。人类历史上没有13亿人崛起的先例,你块头这么大,你起来要干什么。这是我们换位思考,此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人家对你有怀疑、不信任。另外我们正在一个成长的过程中,成长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毛病,有一些人把毛病夸大,包括723的动车事故,这些事情确实我们在考虑,在走的过程中有毛病才会出这样一个大的东西。这些东西都影响企业走出去,人家是带着各式各样的怀疑眼光来看你,中国人走向世界就像毛主席讲的,如何既强大又可亲,可亲不是叫出来的,可亲是做出来的,我们的历史经验证明,71年我们进入联合国,毛主席很感动,非洲兄弟把我们中国人抬进去,中国人60年来、70年来,把非洲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我们真正帮助非洲,我们修一条(坦赞铁路)花中国外汇的1/3,当时1/3是不得了的钱。这件事情我们做了,非洲人怎么说,过去有人帮助非洲修铁路、公路,那是为了掠夺,中国人帮我修铁路是为了帮助我们发展。在联合国担任理事的代价很大,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跟联合国建交是中国进入联合国之后,这是多少钱都买不回来的。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大的眼光,必须要讲到这些疑虑,有历史上的偏见,也有用自己的头脑来套。中国企业也有做的不好,也有不少害人家的。中国人走向世界,不管是冯军、黄鸣,人家眼里都是中国人,你们做得好说中国人好,你们做得差,可能其他的中国人要用十倍的代价挽回你的影响。
主持人:
走出国门我们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
冯军:
吴大使刚才说出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中国的企业如果是抱团走出去,如果政府组织的,人家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问题,很容易抵制咱们。这不但是咱们的问题,全世界都是这样的问题。就像莫斯科奥运会,全世界抵制,包括中国都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是政府办的,是政府行为,其他有一点儿意见的国家就以此为理由抵制了。洛杉矶奥运会之所以没有抵制是因为不是政府办的,而是民间来办的,这时候就有可能会绕过非常尖锐的矛盾。原来成立爱国者学习俱乐部之前,我已经连续四年写政协提案,希望国家能建孵化器,我们来享受孵化器。我很执着写了四年,折腾了一大圈人,有的部委领导点名你别折腾我了,不是我们不想帮你,我们要真正帮你实际上是害了你。政府在海外建立孵化器,带有一定的某种意识形态的问题,还是民间自己办。所以我们看到了福清商会巨大的成功,福清商会相当于都是许三多这样的兄弟姐妹,甚至很多都是通过偷渡出境的。这些在国内条件并不好,学历也不高的农民兄弟,结果在阿根廷非洲等很多地方繁荣起来,因为中国人勤劳,星期天西方人都去教堂,而中国人在海外基本上是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可以工作二十四小时,因为中国人穷怕了,创业有的时候是一种本能。其实现在有大量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社会问题,其实我觉得还不如说民间优秀的企业在海外建立办事处,轻易别大的投资,别建厂,咱们先去尝试,国内优秀的80后适应能力非常强,把国内的公司培训一年半年再送出去。就有一点儿像92年韩国人大量派他们的年轻人来五道口到语言学院学习中文,最后干脆把望京小区变成韩国城。
我觉得关于怎么解决全世界对咱们的看法问题,刚才吴大使说的很好,民间的企业和政府之间应该达成一种默契,形成互相带动,让中国的民各行各业的品牌到海外去提高品质,回过头再在全世界带动中国的形象,在后盾上来讲给予更大的支持。当然这里边有非常重要的元素,也就是说对要走出去的这些企业来讲,绝对不能丢中国的脸,否则起反作用。所以我们成立爱国者学习俱乐部就是想,团结行业里的前三名,而且我们自查,我们用不着老外检查,我们自己赶紧清理掉,如果他在里头我们几百个企业都会受损。在这方面政府是一个服务平台,什么都要服务,我们是一个民间机构可以自己投票决定。真正的让大家所交过的学费,别让别人再教了,中国人老是重复犯错误,只要内部有一个小团队,先打开一个缺口,将来中国国际化的大趋势是必然的。所以咱们想要做的事情是先撕开缺口的那一批人,总得有人来做事情,咱们低成本、低风险的把这件事情完成了,拜托大家。
主持人:
所以冯总爱国者学习俱乐部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的,您要组织的80后的创业者就坐在台下。
黄总,刚才微博(http://weibo.com)上讲“黄总咬牙国际化树立品牌”,我想为什么要咬牙,一定是在做国际化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如果黄总在开始的承诺确实是承诺,那应该跟大家分享一下。
黄鸣:
确实要咬牙下决心,在三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层差异化,第二个是品质差异化,第三是文化的差异和独特化。举一个例子,比如说科技技术方面的差异化,对于一个产品,全世界只有我们一个人能做,德国公司来砍价,我们就是不让。我问项目组,别丢这个单,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热发电工厂。他说不会,我看他们网上到了交工期限,推算一下半个月以后他们必来。最后半个月就来了,按照我们的价格订的订单。
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你如果从产品、技术等方面,确实别人做不出来,你就有了定价权。我们是出口大国,但价格都是非常的低。第二个中国制造的品质,现在我们很多人出去,为什么冯总要组团,要没有组团的话,单打独斗,平时中国制造的名声我们就支撑不了,没有话语权。品质问题,我们是请进来,当时国际上的光伏产业,靠量,前一段时间很火。但我们想,我们分析了一下国外的光伏方面的投资商和工程商,都是几十亿销售额,但是他们买中国产品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后来我发觉没法跟他们打价格战,怎么办?请进来,看了我们24个检测室、实验室,所有的试验都是破坏性试验,耐温、耐高强。看了以后他们愿意以高30%的价格买我们的产品。因为他们是大的投资商,他们是通过政府补贴,每年都去补贴回来,必须是八年以后他才能够赚钱。我们告诉他,我们真的能够25年,所有的都是老化,所有的都是疲劳试验,所有的都是寿命试验。这样我们的代理商才能做成功。
第三个是文化,中国的文化可能老外感觉听不懂,怎样用国际语言来建设文化,我们抓的是世界上大家共同关心的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建设这样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是有形的。我们建立一个太阳谷,我们建立未来的城市模板,城市运营中心,包括小区。把德州这样一个在世界不起眼的地方建设成超过美国德州,建立太阳能世界未来城,这样你代表了世界的未来。去年我投了13个亿为了世界太阳城市大会,结果就像开奥运一样,下一届组委会就很担心下一届怎么办,没法办了,没法超过中国。他就做了一个最重要的,这13个亿投了以后,发觉这一年几乎世界的所有中央媒体,所有的大媒体全到太阳谷参观。我想,10个亿的美元也做了这么多的广告,这也是一种方法。
主持人:
黄总积累更多的是经验,教训还没有提炼出来,以后慢慢提炼。
王志乐:
这几年我们研究国际跨国公司的同时也调查几十家走向中国的跨国公司项目,有的是像欧洲、韩国、美国的投资公司,到现场也考察,看了之后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对外投资得强调去意识形态化,去政治化。刚才几位都提到这一点,怎么去有三个观点要转变,一个时代观要转变,这个时代是和平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思维和原来应该是不一样的。第二,公司观的转变,现在的公司从跨国公司走向全球公司,产业观也在变,从过去自成体系,在一个国家之内完善一个产业,这种思路正在被全球产业取代。如果这三方转变之后,你在对外投资还是引进来,他往往是按照经济规律去做,而不是政治化、意识形态化。
第二个观点,我在考察这些公司的时候感觉到,应该循序渐进,逐步的往外走,比如说调查国外成功的收购案例,这些公司看国内,往往已经在国内做过大量的收购,有收购的经验,甚至已经引进来,和跨国公司在国内合作过,而且我也感觉,不一定说每一个公司都要出去,但出去的公司应该做好基本的功课,循序渐进,一步步走。而且你要研究,你要研究你的产业链哪一个环节要出去。销售市场中国最大,你的上游研发该不该出去吸纳人家的资源。你上游的原料,钢铁、矿山这些原料该不该出去。得出去,不一定是整个产业链都出去,而是某一个环节出去,应该循序渐进。
第三个观点,从我们最近研究来看,中国在外的企业应该特别注意合规。合规这个词是从英文的单词上翻译过来的,最近的联合国OECD以及各个跨国公司都在强化合规。什么合规?要按照法律法规做事,要按照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办事,还要按照公认的法规、规制、规范。强烈打击这些不合规的企业,大家都知道像西门子、戴姆勒,几家著名的跨国公司被美国的反腐败法,被英国的反贿赂法在处罚。如果现在走出去的企业不合规,也有被处罚、被抓住的。
所以这一条路做到了才有可能把企业在海外得到人家的尊重。我想中国人学东西很快,当年引进来的时候,我们学的很快。现在走出去必须得让他干,哪怕干错了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在干中学,在干中总结经验,如果能够去意识形态化,按照规律去办事,如果能够循序渐进的一步步的往前走。特别是能够中规中矩合规的去经营,我觉得中国的跨国公司也会迅速的成长,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谢谢!
主持人:
刚才王永先生讲到了体育的国际化的问题,我想谈到国际我们一定会想到奥运。08年奥运举行到现在已经第三年,据说萨马兰奇先生曾经说过,一般一个奥运会在一个国家举行第四年,这个民族会进入失恋年,韩国整个民族的崛起就是在这种情绪下诞生的,汉城奥运会之后1992年,曾经与自己相恋走进教堂的新郎倌又到别的国家去恋爱去了,明年我们也到了第四年,我们是不是也要进入失恋期,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想探讨一下,首先有请冯总。
冯军:
我很幸运,长的不怎么样,又土又木,结果很幸运有这么好的品牌。在奥运期间,萨老总是邀请我陪他逛故宫,包括去他巴塞罗那的家,包括去他的银行,我才知道萨老跟大家一样,都是企业家,原来是开纺织厂,做到一定程度转公益,成为奥委会的主席。
我问萨老,为什么老抓着我给你干活,他一口气让我成为了五个奥运伙伴。今天有三星、松下的人在场都会不太高兴,因为他们掏了7000万美金组织我们成为奥运合作伙伴。结果萨老给我们全部都是依法的成为奥运会的语言培训供应商,这是日本人、韩国人干不成的,而且还成为一大堆奥运各方面的技术伙伴。我说萨老为什么这么看中我,给我机会。最早我跟萨老打交道的时候,其实我是有一点儿隐性营销的想法,但是没有想到跟萨老成为朋友之后,萨老根本不机会隐性营销,干脆成为我们荣誉总顾问。也让爱国者整个品牌翻了身。我就问他,到底是为什么这么给我机会?他说原因很简单,就是我背后的三个字,爱国者。萨老是这么说的,因为这三个字是奥运的灵魂。我说为什么?他说奥运其实很简单,奥运从专利上来讲,没有一项专利,只有一个商标,它没有实用新型专利,也没有发明专利,也没有外观专利,它只有一个商标。它干了什么事?奥运就是把各行各业的优秀的运动员整合在一起,跟全世界各个城市谈判。跟谁谈判?跟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爱国者谈判和合作。只要谁赢了,他立刻走那个国家的国歌,升那个国家的国旗,把那个国家的整个凝聚力凝聚在一起。用萨老的话说,奥运会就是各个爱国者的体育盛会。
我听了他的想法压力很大,爱国者给了我们中国驰名商标,全项保护。我一想,奥运能成功,80年都快倒闭的一个品牌,在萨马兰奇运营之下成功了。我们是不是能把这个品牌,把团队的做法也应用于中国各行各业的优秀企业,大家组合在一起,咱们也让全世界各个优秀的企业来争咱们。今天伦敦市长中国首席代表刘总也在这里,明天还有比利时大师的奈斯大使也会参加这个会议,我举办了一个小PK,给各位企业家讲一讲伦敦有什么好,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来说如果在欧洲投资,第一个点是设在伦敦,伦敦有什么可吸引力的地方,当然也请奈斯大使讲一讲比利时有什么好的地方,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企业过去,大家说好不好?(好)。咱们也让海外的朋友,对于应对中国各行各业优秀的企业,因为我们选择的标准很严格,大家也都知道,包括有朱新礼,有黄老师,只要是行业前三名都可以报名,当然我们会进行严格筛选,大家也要做好准备,你什么错误都可以犯,就是不能犯质量错误,如果质量有错误,我们是霸王条约,就把你清掉。政府不敢干,我们民营企业,大家投票认为你有问题,我们只能把你清掉。目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核心竞争力,学习一下奥运。奥运征服了全世界,全世界都欢迎奥运,而且跟奥运合作以后,虽然四年后会有失恋感,但跟奥运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所以我们也希望伦敦和布鲁塞尔能够成为中国企业第一批过去的落地平台,到底哪家能够成为第一个,就看谁给中国的企业优惠条件更好。我们一辈子让海外的企业挑我们中国,供外国品牌挑中国的企业,看谁的条件最好。我们颠倒一下,让海外的朋友竞争一下,看他们谁给中国的企业条件好咱们就选择谁。
主持人:
冯总的意思是大家如果有失恋的感觉,一定不要像陈阿娇学习写《长门赋》,而是跟冯总学习,创造爱国者学习俱乐部。我是王永多年的好朋友,品牌中国在创立之初就是零,但今天看到高朋满座,我想王永也是用奥运的精神创办品牌中国,让中国的品牌真正成为品牌中国。
王永:
品牌中国有一句话,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其实这句话在国内说是没有太多价值的,主要是在国际上让中国的品牌更受尊敬,这一点我跟冯军两人是一拍即合,或者说高度的一致。所以品牌中国和爱国者学习俱乐部的合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个话题是讲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我想通过一个特别小的事例来讲一讲中国企业国际化成功的经验以及背后的辛酸故事。我跟李书福是比较好的朋友,我们六年前就认识了,那个时候他的吉利也不被认同,品牌中国也刚刚开始。我们有缘在一起认识了,认识之后我跟李书福晚上谈到一点钟。其实五年前我就知道他要收购沃尔沃,那个时候外界都不太清楚,连我都觉得有一点儿好笑。结果他后来说,不笑我是不正常,笑我是正常的。他说准备在人才、法律、在资金、在自己的管理水平上各方面对接,花五年的时间去准备收购,而不是我想收购,我拿了钱就收购。有的时候为了请一个副总裁,副总裁对他没有兴趣,他说好,你给我三分钟谈一谈,他说好,我在香港,一会儿又说在北京,他又飞到了香港、又飞到了北京,又飞到了上海为了见他谈三分钟。李书福的这种精神,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是比较少见的,为什么说中国汽车希望在民间,而民间的希望在李书福。李书福把他的吉利汽车当成他的命,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做成功。
这是我关于国际化的一个建议,中国人不是不能国际化,而国际化需要脚踏实地,胸怀高远的同时要脚踏实地,中国人在国外收购了一个汽车,但人们都不太清楚,他说我也不说,我去做就好了。包括李东升,去年我在亚运会开幕的时候,李总请我参加开幕式,我也非常荣幸的跟他交流了一次,他说TCL国际化是失败的,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的失败或者暂时的失利我让中国的企业家长了经验、长了教训,我的教训、我的失败就是大家前行的动力。接力赛一定能够做赢。
我建议大家用掌声对李书福、李东升这样的企业家表示敬意。
我有十六个字关于品牌中国国际化的观点,胸怀高远,脚踏实地;积极稳步,把握好度。谢谢!
主持人:
王永比较谦虚,其实有李书福精神这样的企业家中国有一批,所以这就是中国的希望。因为我跟企业家打交道16年,我发现这样的企业家真的有一批。比如说现场作的两位企业家,孙陶然、黄鸣先生,冯军更不用谈,是在他们领域的偏执狂才能成功。
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的论坛。
黄鸣:
奥运的保障是兴奋剂检测,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保障是自己的质量意识,包括行业的、包括组团,旁边的两位你们是怎样有自己的兴奋剂保障,希望考虑。
主持人:
可以给他们建言,良药苦口。
吴建民:
重视改变自己的力量,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时候,你看到一种现象——失败了怪人家。我们党在走向胜利的时候有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自我批评,现在整个社会浮躁,批评与自我批评几乎没有了,被表扬与自我表扬取代,这非常危险。成功固然可贵,失败要分析,这方面有哪些不对,想象一下改革开放改变这么大,就是改变自己的力量,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个地,人还是这些人,政策变了就不得了。同样的道理,中国企业家走向世界的时候,不要老怪人家。
王志乐:
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时候,首先要有全球的视野,要有历史的眼光,最后还要有未来的意识。有了这样三个纬度,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在全球竞争中成为强者。
孙陶然:
我对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还是充满信心,因为联想走向国际已经成功了,现在很多的企业家又意识到大家一起来交流这样的经验,随着国力的增强,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一较高下。
主持人:
中国企业品牌的国际化是知易行难,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有在座的各位跟台下的各位。今天的论坛部分到此结束。接下来进行一个仪式,给爱国者学习俱乐部顾问颁发证书。
冯军:
作为爱国者学习俱乐部要把团队精神发挥出来,这不单单是500个团队内部,是要把社会上更多优秀的资源像奥运一样都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共赢的局面,所以要把业内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学者、老师,也请国际上优秀的合作伙伴成为我们的顾问,这样我们作为一个爱国不排外,同时变成一个能够与全球共赢的中国品牌企业家高端的俱乐部为全世界创造价值,为中国创造价值,最后帮助爱国者学习俱乐部所有国内国外专家们、伙伴们、朋友们,一起1+1=11,共赢。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接下来有请:
达沃斯论坛中国首席代表韦瑞荣先生;
英国大伦敦市市长办公室及伦敦发展署驻中国首席代表,刘宏柏(音)先生;
欧洲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国际占三局名誉主席,吴建民大使。:
请几位顾问对中国企业家的看法。
刘宏柏(音):
我觉得历史会记住这一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需要从小做起,也需要从大家共同团结做起,我们团结了自己,也要团结全世界的人民。
韦瑞荣:
首先感谢所有爱国者俱乐部的参与者,能把大家团结起来,我相信也能够共同创造成功。谢谢大家!
吴建民:
爱国者学习俱乐部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发起的一个组织,我认为在21世纪,中国的民营企业走向世界大有可为,所以我愿意当他们的顾问,我也预祝他们取得成功。
主持人:
谢谢各位!论坛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