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各行各业都需要软科学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6 10:05 来源: 新浪财经新浪财经讯 “第二届(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颁奖典礼”于2011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上图为著名经济学家、软科学奖评委会召集人樊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樊纲:谢谢诸位,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非常感谢刚才马行长已经介绍了软科学基金和整个奖项的宗旨、目的,我在这儿着重介绍一下评选的内容和评选的方式。这已经是第二届了,由于是第二届,仍然是比较新的,上一次讲过的,我再继续讲讲,也有很多朋友不太熟悉。
什么是软科学奖,什么是软科学。大家应该知道这个概念,我在这里再稍微重复一下。一般自然科学被称之为硬科学,社会科学和一些决策研究被称为软科学。硬科学和软科学在科学学上的定义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硬科学是可以通过实验室的办法,通过控制各种变量来进行实验来论证、证明或者证伪某个假说、某个命题,而软科学做不到这一点,这也是我们最近在讨论经济的时候经常举到的例子,我们要讨论金融危机、金融大萧条,我们没法做实验室,只能用历史数据,历史的案例去进行比较,所以这次只能这么比较1929年大危机、1929年大萧条,那个时候是什么情况,我们如何从那个时候吸取教训,进行对策研究。软科学尽管是叫软科学,但实际意义上它更难一些,最近我还在读一些科学学的书。英文里有一个科学家说了一句话,我觉得非常有意思,软科学甚至比硬科学更硬。用语言上的词来表明软科学不是容易的事儿,是更难的,工具受到社会科学变量太多、无法控制。而且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社会科学在英文里也叫人类科学,你无法拿人做实验,你可以拿物体做实验,所以很多问题更难。所以软科学涵盖了社会、人文和一些政策决策的研究,是一个很大的范围。特别是包括综合性研究,利用科学技术,同时要利用社会科学的知识来解决前的很多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这是软科学奖的含义。在中国软科学有大的发展潜力,各行各业都需要软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奖项使得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决策、公共决策等领域的研究有更深入的发展。
评选方式,我们去年也介绍了,我们在这里再介绍一下。我们不采取广泛投票、反复甄别、反复评审的过程,在理事会的领导下,我们成立了一个7人的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专家型的,5位经济、社会、法学、管理学、环境科学的学者,2位资深媒体人。除了我之外,还有两位在这儿,一位是法学家李曙光教授,一位是资深媒体人、第一财经的主编秦朔先生。我们的想法是我们这样的评选是否有公正性,这样几人坐在屋里,马行长刚才说了我们广泛征集各方面的信息,尽可能不漏掉信息,对过去三年的成果进行评选和筛选,会不会挂一漏万,肯定的,会不会有有偏见,肯定的,我们不可能做到代表绝大多数人,就是用这样一个专家评审的办法,我们避免各种其他的各种关系。社会上还有其他奖,还有其他人可以组织其他的奖,我们就是这几个人,也许我们这几个人,评委的过程中就有点偏见,我们志同道合,我们没有根本的分歧。跟其他另一些人,可能他们有他们的特殊标准,别人也在评别人的奖,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包括了评选奖的角度也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们这样的一种办法,通过比较简单的方式,争取在我们可选的范围内,根据我们的观点,我们有我们的观点、我们有我们的主张,我们评选出的东西,只代表这样一个奖项、代表这样一个独立的角度,完全不否定有其他的角度,完全不否定有其他人、其他的观点、评出其他的奖,这本身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过程。
我们这样一个小评委会,独立评委的另一个好处是我们把钱省下来奖该得奖的人,而不是把大量的资源花在评审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住在一个山庄里两个月,看这个东西,几十人把这些东西评来评去,成本也是蛮高的。我们用这样的特殊方式,希望大家理解。至于它能否真正反映软科学的发展,这个奖项能否立得住,这是我们的责任,从长远来看,我们评的东西是否被大家认可,我们评的东西是否真正有价值,这是我们几个评委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社会的责任。
评选方式完全匿名,原则来说我们都不该说评审委员会都是谁,但事实上谁都知道,我们不像诺贝尔评选委员会都不知道,如果说谁说他跟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沟通了,那是说瞎话。我们也不否定知道,但是内部经定律了非常严格的规则,我们不得和评选的对象接触,评选对象如果找你,这项自动删除。谁来找你,谁听说了,谁给你做工作了。这个项目就必须退出参选,去年一个受奖者是我们研究所的,我们天天见面,直到最后他才知道。在座的,我和李晓西是硕士生、同学,我们多年的好朋友,天地良心,我没有跟你打过任何招呼,你也没有跟我打过任何招呼。我们天地良心,我们这几个人,至少这样一个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要做到,使这个奖具有公正性。
评选具体是我们跟各个研究机构接触、我们在网站公布、我们通过媒体宣传,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媒体、各位专家也广为宣传,我们来报,有的是推荐、有的是个人报,能够把资料传给我们,我们最后进行各种筛选,最后评比奖项。刚才马行长说了,我们今年评出三项大奖,基金会还有点钱,还想设几个专项奖,最初几年我们探索这种模式,今后逐步稳定下来,大奖可能有空缺,但有专项奖,鼓励在某些领域的专项研究。
我们这次评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过去三年当中的,不去做像诺贝尔做历史回述,我们一定要在当前有价值、有意义的,但略微有点时差,让它接受社会的考验,这是三年来的社会影响、学术价值、实践性,我们进行评选,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全体评委的共识是评选结果基于评委的认识水平、社会良知,尽管有可能有好的成果没有被评选,但评选出的必须达到高的标准。这就是我对奖项和评选过程的介绍。
主持人:谢谢樊纲教授。下面请他为我们揭晓第二届软科学奖。
樊纲:第二届(2011年度)中国软科学奖的优秀成果是:
《思想解放与政治进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2月出版,作者俞可平
《行政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制度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作者王锡锌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2010》,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
大家对他们表示祝贺!
主持人:为了让大家更多了解三个获奖成果,下面用短片介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