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香港消委会:如再遇数码店宰客即刻投诉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10:10 来源: 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记者 江华 香港报道

  晨报6日报道,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简称“香港消委会”)发游客电子产品消费预警近一个月,被曝光门店仍在“宰客”。昨天该消委作出回应:香港海关已对两店进行查处,而内地消费者如果再遇类似纠纷可随时向该会投诉,上海游客则可回沪后就近向市消保委投诉。

  香港消委会总干事刘燕卿女士同时表示,该会虽曝光了两家问题店铺,但这样的商家在香港毕竟是极少数,该会对其点名曝光为的是让香港“购物天堂”的环境更加纯净,内地游客大可放心来港消费。

  两问题店仍在“低价”诱客

  9月5日,记者实地调查一月前曾因常用饵诱式及误导手法经营、被香港消委会点名曝光的位于九龙尖沙咀的两家音像店(主要出售单反相机、电脑产品等),发现该两店仍在虚构“低价”诱客购买。

  对此,香港消委会总干事刘燕卿女士表示,在该会曝光这两家不良商铺、并向外发布相关电子产品消费警示后,香港海关已派员前往该两店进行查处。虽然具体查处结果海关方面暂未向该会通告,但从8月9日曝光至其接受采访时,该会已未再接到针对该两店的游客投诉。“这两家店你昨天去过,他们的生意怎样?”刘燕卿笑问。记者一回想当时情形方恍然大悟,原来前天在这两家店及其不远处,记者分别暗访半小时以上,发现相比附近一些商铺,这两家店顾客寥寥,偶有光顾者,聊了不长时间也都空手离去,期间两店均没有一例成交。生意不好,两店多名店员都纷纷站到门外拉客。刘燕卿说:“这就是欺骗顾客应该得到的惩罚。”

  而对于记者仍然遇到的该两店部分产品报价明明高于内地、店员却仍称至少要比大陆低20%的情况,该会公共事务主任黄映秋建议游客,如遇类似“宰客”现象,可立即向该会投诉。

  刘燕卿特别提醒,上海游客如果回沪后方知在港所购商品有问题,除可拨打该会热线投诉外,还可直接向上海消保委投诉,因为香港消委会已与上海及内地一些城市的消费维权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相关信息会很快转至香港消委会,而香港方面则会尽快将处理结果与内地消费者沟通。

  港消委会揭多种宰客伎俩

  黄映秋介绍,除了此摄影器材商家采常用虚构“低价”、偷梁换柱等手法诱使游客上当外,其他商家手法五花八门。

  钟表投诉主要涉及品牌虚假宣传等情况,如一些旅游团将游客带至指定门店消费,结果游客在重金购买商家号称是“全球十大名表”之一的商品后却发现所购手表并非名牌;电讯器材投诉主要集中在水货充行货、二手充新机等方面;对黄金珠宝等的投诉则主要由两地文化差异所致,如误将店家所说的白金理解为铂金、香港惯用其他数字代表24K、18K等K金级别,不少内地游客则以为上了当等;对燕窝、海味、人参及中药材等方面的投诉不少由商家误导所致,例如一些商家会口头对游客许诺货品“很便宜”,但真到顾客付款或将药材等切碎后,才“亮牌”说前面的价钱是按“两”而非“斤”计的。更有商家玩“障眼法”,如卖花旗参时将价格数字写得很大,而后面的计价单位“两”字则小得让人看不到,有的索性把“两”字埋在花旗参里,让游客误以为是按“斤”论价。

  中秋和国庆假日在即,黄映秋特意提醒申城遇赴港购物的消费者,在香港消委会网站內还有一个网页专为旅客提供在香港购物的注意事项。

  [温馨服务项目]

  港消委官网充当港民“贤内助”

  不但是维权,在选购“柴米油盐”等日常消费等方面,香港消委会还为港民提供了非常贴心比价服务。刘燕卿说:“我们的比价服务开始于2008年,那年5月份香港通货膨胀很严重,然而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同一种商品在小店里也许只卖2港元,但在一些大超市却买到了4-5港元,不少居民日常用品在不同商店里的价格悬殊达到1.5-2倍。”

  由于香港没有类似大陆的针对价格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于是香港消委会想到了对市民较为关心的食品、日常用品等的市场价格进行监控,把结果公之于众,让百姓可以货比三家,放心消费。刘燕卿说:“三年过去了,市民反响很好。”

  打开香港消委会官网首页,一个名为“网上价格一览通”的栏目跃入眼帘。“市民坐在家里,就能把当天一些主要超市里食品、生活用品的最新价格查个清清楚楚。主要提供香港惠康、百佳、吉之岛、大昌等四大连锁超市遍布全港500多家超市每天的商品价格,内容涉及粮、油、饮品、奶粉、家用品等1100多种食品及日常消费品等。”负责该栏目的该会研究及商营手法事务部总主任郑跃年告诉记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