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乳品新国标:谁制定谁执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2 09:29 来源: 正义网-检察日报

  郑赫南

  近日,有关乳品新国标“被大企业绑架”、“专家要求公开乳品新国标起草过程”的说法屡见报端,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也相继回应。12月6日,又有媒体报道,食品安全标准制定中,部分企业私下接触专家…… 

  究竟食品安全国标该怎样出台?卫生部门应如何打消公众的重重疑虑?日前,记者采访时,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建议起草过程应扩大公众参与度、拓宽信息公开的范围。

  乳品国标  到底有没有被企业绑架

  在新国标中,生乳蛋白质含量由旧国标中的每百克2.95克下降到2.8克,远低于发达国家3克以上的标准;每毫升生乳中的菌落总数最低标准也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200万,远高于欧美40万、日本20万的标准…… 

  这一生乳新国标,是卫生部2010年3月发布的,一年来多有争议。今年7月,光明乳业总裁、食品学博士郭本恒表示“中国生乳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之后,人们的质疑开始升级。有网友在亲子论坛上发帖:“难道要让宝宝一直喝进口奶粉吗?” 

  11月底,中国奶业协会乳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寿瀛透露,巴氏奶标准初稿起草单位是蒙牛,生鲜乳标准由伊利起草,酸奶标准由光明起草。西部乳业协会执行副会长魏荣禄表示,生乳国标最终送审稿是“菌落不超50万个、蛋白质不低于2.95克”,他不解该标准为何“最后被推翻”。 

  “新国标被奶业三巨头绑架”的说法不胫而走,乳品企业纷纷选择“低调”。伊利表示,圣元、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也都在参与新国标的起草,但负责起草的只是最初讨论稿,并不参与后期决议会议,没有权限也没有能力“绑架”国标出台。 

  12月初,卫生部回应称,企业只参与起草,不参与审评,而审评委员全部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故而不可能“绑架”。乳品安全标准专家组组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表示,放到百姓餐桌上的产品,新标准只高不低;该所研究员刘秀梅表示,老国标将菌落总数分4个等级,I级低于50万个/毫升。新国标将最低门槛调整为200万个/毫升,实际要求更严了…… 

  “牛奶是每天都要喝的,消费者当然有理由期待新国标更严格、更安全。”12月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邱苏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乳品国标的争论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消费者更深入了解国标出台过程,对乳品企业、卫生行政部门都是一种监督。 

  代表认为 国标应当逐步与国际接轨 

  新国标被质疑的要点是:为何与欧美等国家的生乳标准差别那么大? 

  蛋白质指标为何定为2.8克?记者看到,卫生部2010年发布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问答》(下称《问答》)的解释是:我国目前奶牛饲养中,粗饲料结构单一、优质饲草饲喂率低;绝大部分奶牛在5月至9月的炎热季节进入泌乳高峰期,其生乳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的常乳是客观存在的;有利于生乳质量安全监管。 

  对于菌落总数指标200万,《问答》表示,主要是养殖水平低导致——目前我国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仅为23.1%,5头以下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该指标“符合我国发展实际,能够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 

  “是散养,还是集中饲养,对生乳的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影响都很大。”12月6日,一家总部在安徽的乳制品企业推销员丰女士告诉记者,菌落总数的指标越低、牛奶越新鲜,但是这需要大大缩短挤奶到加工的时间。她所在的企业,因集中饲养大量奶牛,通过机器挤奶,两个小时就可以做好,但是一般的散养户做不到这一点。 

  “国情固然要考虑,但是为了奶业有长远发展,乳品国标还是应该逐步和国际接轨。”12月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公共卫生应急检测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卢亦愚告诉记者,乳品国标应该更加严格,即便不能立即达到国际标准,也应该逐步向其靠拢,尤其是制定了国标之后,对国标实施的监管更为重要,对违法者必须加大处罚力度。这客观上对奶牛饲养、生乳收购、乳品参与国际竞争都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是国情现状,一方面是国际标准,两者如何兼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建顺告诉记者,乳品国标与一个国家总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不能因为乳品对国民重要,就将标准提高到很多企业无法生产的程度,大量中小企业活不下去,反而会形成垄断,进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在杨建顺看来,对乳业、奶业而言,首要的是做到“按现有标准”生产,而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要求的提高,再逐步提高标准,与国际接轨。 

  国标的起草 应有各方代表参与 

  尽管卫生部和有关乳品企业都表示绝不可能“绑架”国标出台过程,但人们依然担心企业的“参与”。《问答》在论述“2.95克蛋白质”原国标偏高时,也列举了“某乳品企业2010年6月份西北、中南、东北等三个区收购生乳蛋白质含量低于2.95克/100克的比例分别达75.8%、33.8%和24.9%”的情况。 

  “企业肯定要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利己的痕迹。”卢亦愚表示,即使企业制定的标准是合理的,人们也会怀疑乳品企业帮自己说话,所以,不论哪个企业,都避免不了“为自己服务”的嫌疑,最好“避开嫌疑”。 

  在卢亦愚看来,所有的企业都是国标的执行者,卫生部吸收部分企业的专家参与讨论可以,但让企业承担起草工作不合适。最好由卫生行政、食品安全、食品营养、疾控等部门与相应厂家的专家共同起草,同时广泛听取公众意见,这样出台的标准,消费者更认同。因为标准的执行与标准的监管,需要厂家与消费者来共同实施,受到广泛认可的标准,更有利于实施。 

  曾参与过食品国标审定工作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系主任雷晓凌持不同观点。她告诉记者,实践中,卫生部门既可以选科研、教学机构等,也可以选企业来起草,“特别是有的出口企业,对国标的了解可能比科研单位还清楚”。 

  “国标出台的主体性、参与性问题,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杨建顺表示,被规制企业参与其中,可能会导致利益、价值判断的偏颇,但与此同时,国家的标准要依赖行业和企业,企业的积极性也该发挥。他建议对企业的介入予以监督,更多鼓励食品企业的专业人士以“专家”身份参与。 

  邱苏伦、卢亦愚均建议,扩大国标起草、讨论的主体范围。邱苏伦认为,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应参与进来。至少在讨论阶段,除了专家、企业的意见外,还应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消费者的意见。 

  被质疑的,不仅是生乳新国标,还包括近日结束征求意见的速冻米面制品新国标。前不久,思念、三全、湾仔码头三大饺子品牌均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新国标将该菌种的“不得检出”改为“限量检出”。消费者不解:难道又是开倒车?

  “现在不知道该不该相信食品新国标,超市里的东西都标着‘GB’字样,谁知道都怎么出来的啊?”12月8日,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超市,4岁女孩的妈妈施女士向记者表示,实在无奈,她会选择进口乳制品。 

  雷晓凌坦言,目前有关部门对国标的科普工作做得还不够,导致公众容易产生误解和担忧。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国际上,也是允许速冻食品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检出的。旧有的“不得检出”的标准过高,导致一些企业不得不造假,新的标准更科学。她建议,在国标起草、讨论过程中,有关部门要搭建“与公众顺畅沟通”的平台。 

  “不能光有政府、专家和企业的声音,国标起草、讨论过程中,也应该有公众代表发声。”卢亦愚向记者表示,尽管公众代表的表述不那么专业,还可能存在片面性,但加强国标起草审评机构与公众沟通,可以向公众进行宣传与解释,以提高国标的公信力,增强群众的认同感。 

  杨建顺建议,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标制定的全过程应该公开——企业起草的标准,是否被采纳了?专家分别提了什么,为什么没有被采纳?“信息公开得越全面、越及时,公众的误解越小。不一定要让每个人都懂,让行家一看能明白‘没有猫腻’就好了。” 

  卢亦愚也建议有关部门应“尽量详尽”地公布乳品国标在出台过程中的背景资料,同时要公布听取公众意见的网站、电话,让公众参与的途径更便捷。邱苏伦建议参与国标制定的专家们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进行自我约束,“用良心说话,而非替企业说话”。

  相关链接

  生乳安全标准的演变 

  1986年颁布的GB/T6914B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规定,生乳中细菌总数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每毫升低于50万个,二级每毫升低于100万个,三级每毫升低于200万个,四级每毫升低于4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95克。 

  2010年6月公布的新版《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将生乳中细菌总数规定为每毫升低于200万个。生乳蛋白质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8克,比原来标准降低。国际上,发达国家的生乳蛋白质含量为每100克3.0克以上。菌落总数普遍为每毫升20万个以下,标准最高的为美国,每毫升10万个以下。 

  新版国标《生乳》是整合两个老国标GB19301B2003《鲜乳卫生标准》和GB/T 6914B1986《生鲜牛乳收购标准》的产物。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