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燕赵都市报:食品安全到底能不能管出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9 01:19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特约评论员 张 恒

  批评,严厉的批评,才是对当下食品安全现状“民意正确”的态度。若有专家学者,稍带肯定之意,或曰问题没那么严重,都很容易享受到“全民公敌”的待遇。研究食品安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不过是又一个新例子。他认为“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是全世界监管力度最强的国家”,他坚持“食品安全不是政府监管出来的”这样的判断,也因此而招致了齐飞的板砖与难听的骂名。(6月18日《新京报》)

  但那些满怀愤怒之气的人们,只看到了他前半句肯定的表述,却忽视了后半句的转折:“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生产出安全的食品,守法与诚信是最重要的。”

  说到底,食品产业仍然是一种良心产业,需要依靠企业的道德自律。但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初,就将“企业性本恶”做了假设的前提,对食品制造者良心的讨论未破题就被抛在一边。但若我们不相信企业者的良心,那为善的企业如何彰显?若我们不相信道德的自律,那企业为恶,是不是就应视为一种正常状态?从这个意义而言,人们关注河北的“良心油条哥”刘洪安,对这样的良心餐饮进行褒扬,是对食品安全丛林时代发出的一个正面信号。

  当然,单纯依靠企业的自律并不能拨开餐桌上空露着獠牙的凶神恶煞,正如陈君石所认为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也不能单靠政府监管一样;对这个伤人心、催人肝的食品问题,需要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思路,而非单兵作战。企业的自律,只是第一步,政府的监管,是第二道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关口。

  陈君石在肯定政府监管的同时,他也认为我们依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监管链条。在欧洲一些国家,一枚鸡蛋可以追溯到产蛋鸡的饲养方式、出产地区,甚至是养鸡场和鸡棚,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快就能追溯到源头。而我们的监管体系,仍然只是限定在食物成品的最后一环,从农田到餐桌,多个环节都存在漏洞。一言以蔽之,食品监管虽然严格,但不科学,监管部门虽然压力很大,但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更甚者,面对数以十万计的食品加工企业,成百万计的城市个体摊贩,难以计数的经营着两亩菜地、养着10只奶牛的农牧民,政府的监管再科学、再严格,建立再庞大的监管队伍,也会力有不逮。所以,必须要把消费者的力量给激发出来,通过消费者的求偿,给予食品企业以更大的压力。最终让企业负责任、政府严监管、消费者能求偿这“三驾食品安全的马车”同时发力,形成良好的互动。

  我们已听说过太多西方国家的食品药品企业,因为安全问题被消费者索天价赔偿以致倾家荡产的故事,所以也就不会对英国一家超市的做法感到奇怪:2012年5月,萨里伯连锁超市全面召回了一款下午茶饼干,理由是这批产品的过期时间是9月1日,距离当时不足4个月,消费者可能会吃到过期的食品。

  反观我国,或因为地方政府对问题企业的保护,或因为在司法资源上的投入不足,消费者针对问题企业的求偿之路,走得坎坷而艰难。也因为很难通过司法途径自己解决问题,公众自然而然就把所有问题、所有压力都丢到政府身上,他们希望政府什么都管,而一旦出现食品问题,也都归于政府部门的失职。

  与其眼看着自己代问题企业承受不满,政府部门为何不改变把所有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的做法,相信一次消费者的理智与成熟呢?为什么不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健康的渠道,鼓励他们去与食品企业进行直接互动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清这“三驾马车”的关系,只有这样,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我们才可能走进一个健康的循环。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