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外资药企大撒网:加大在中国并购力度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26 11:32 来源: 英才

  文|本刊记者 裴瑜          出处|《英才》杂志2011年9月刊

  这不像是一种巧合,到更似一场“密谋已久”的战役。

  近几个月以来,默克、辉瑞、葛兰素史克、诺华、赛诺菲-安万特、奈科明……,跨国药企巨头纷纷加大在中国的并购力度,并斥巨资选择与“本土联姻对象”建立合资公司。连此前一直强调不会展开大规模并购的礼来也开始“动心”——礼来全球新兴市场总裁戴柏豪不久前公开承认,礼来去年就已经成立了一个针对中国并购的团队。

  跨国药企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也并不稀奇,早在30年前,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就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成立了我国医药行业第一家中外合资制药企业——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但是,此番“合资并购潮”似乎远比以往的任何一波都来得更为密集、更为凶猛,中国医药市场是否会就此进入一个外资与本土企业整合争霸的时代?

  并购好时机

  “合作是默克在中国扩大业务战略的重要一步。”在最新的合资案例——默克与先声药业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后,默克公司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石亚敦表明了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的关键原因。

  而在此前的6月初,辉瑞和海正药业也签订了合资意向书,双方有意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目标是在中国打造一个一体化的开发、生产与商业平台。”辉瑞中国战略及业务发展部总监高博文(Evan Goldberg)对《英才》记者表示。

  高博文认为,在今后几年中国制药行业的整合还会继续。“现在中国有3000多家制药企业,行业高度分散,排名前几位的制药企业每家所占市场份额大约只有2%。而在发达国家市场,这一比例往往要超过10%。所以,制药企业尚有很多机会来扩展其产品组合、提高市场覆盖率、完善渠道建设。”

  显然,这也同样是跨国药企展开并购的好时机。今年3月,诺华斥资1.25亿美元收购浙江天元生物85%的股权正式获批,外资药企首次在中国疫苗行业并购方面大有斩获;2月,赛诺菲-安万特也正式宣布完成对BMP太阳石集团公司收购的最终协议,交易总额高达5.2亿美元;而在此之前,葛兰素史克以4.66亿人民币吞下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奈科明则用2.1亿美元换取了广东天普51.34%的股份……

  葛兰素史克中国总裁李博忠说,公司在中国的并购有三个清晰的标准:产品的互补,即被并购企业的产品能够与葛兰素史克目前的产品线形成补充并能提供额外的价值;并购公司有较高的质量标准,不存在安全问题;最后是收购价格合理。

  “外资药企并购我国药企的好处在于,可以用最小的精力、以及最低的投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利用本土企业已经布局好的销售网络及渠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

  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对《英才》记者表示。

  一位兴业证券分析师表示:随着新药研发的日益艰难,国际制药巨头为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纷纷将研发和生产等业务逐渐向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根据权威机构预计,今后五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照此计算,新兴市场制药行业增长的40%将来自于中国。这一形势促使本地和外资制药公司不得不积极寻求合作和并购机会,以获得合适的产品和能力来充分把握中国不断增长的市场机会。

  两大危机

  跨国药企的并购潮,还因政策环境的变化。自2009年新医改推进以来,中国政府对外资进入逐步放松管制,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开始入华进行并购、合资,甚至独资。

  “与过去相比,外资药企在税收、租金等方面都有不少优惠。”郭凡礼坦言,外资药企正是藉此机会,积极寻求新政策带来商机。

  业内人士指出,新医改的核心内容是“基础、基层、基本”。顺应这一思路,外资药企已将目光从原来的处方药销售转向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进军医药流通领域以及争夺国内非一线城市的主导权是最新的三大发展趋势。

  高博文明确表示,辉瑞会通过和本地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来支持其重点领域的增长,并将产品和医学教育计划推广到更多的城市和医院。

  中国医保商会综合部许铭则主任将跨国药企进军新兴市场归纳为“二步策略”:第一步,继续保持原研药的核心优势,确保市场份额;第二步,重视仿制药领域,抢占普药市场;而新的市场策略则是嫁接资源,即将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资源嫁接。

  除了政策“放行”及顺应新医改,另有观点认为,此番合资并购潮与跨国药企正面临的专利到期、原研药降价两大危机有关。

  资料显示,2011—2015年将是外资药企专利保护失效高发期。其中,仅2011年,外资药企就将失去对10多种畅销药品的控制权,与之相关的年收入近500亿美元。

  “辉瑞旗下的重磅药物立普妥将在今年11月专利到期,诺华将于2012年和2015年丧失最畅销药物抗高血压药Diovan和抗癌药Gleevec的专利权,专利药到期迫切需要药企收购新的企业、新的业务,以平缓业绩。”郭凡礼表示。

  中信建投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罗樨进一步指出,药物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在第一年可占据50%的市场,第二年就可占据70%-80%的市场。占据这块市场也是外资药企纷纷在华寻找仿制药合作伙伴的主要原因。

  高博文指出,在中国,品牌仿制药目前占了全部药品市场的60%以上,其增长率接近或者超过整体市场的增长速度。他表示,辉瑞此前还没有参与中国的仿制药市场,这无疑是辉瑞在中国制药业务面临的一个重要机遇。

  谁是赢家

  无论是看中低成本还是多渠道,跨国药企与中国公司合作,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要在中国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但显然,“联姻”成功并不意味“婚姻美满”。

  业内人士指出,当下国内并购的难点,除了买卖双方对并购期望不同,中国企业经营方式的多元化与外资单一并购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对立,并购后期的文化和管理层整合更是困难重重。

  “研究结果显示:57%的跨国药企倾向于独资新建,有37%的跨国药企愿意与具备一定技术和生产资源或能力的企业合资,倾向于通过并购相关生产工厂来投资的跨国药企为28%。”郭凡礼认为,外商投资越来越多地采用独资方式设立企业,或通过收购中方股东的股份对原有合资企业实现独资,使国内合资制药企业呈现出独资化趋势。

  虽然外资药企的并购行为削减了国内药企的市场份额,还抢占了国内药企一部分资源,但郭凡礼认为,总体来说外资“入侵”利大于弊,毕竟外资并购我国药企对促进我国整体医药产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有好处。

  而许铭则认为,外资进入中国是一个博弈,是否涉及产业安全,需放在产业竞争力的角度去分析。若占股没有达到控股比例,不仅不会涉及产业安全,还会对中国本土药企竞争力提升有好处。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