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千亿公务车蛋糕将重新划分 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00:59 来源: 北京商报

  政府采购是自主汽车品牌的灵药吗

  一纸关于公务车采购的征求意见稿,再次激起了自主品牌汽车业的波澜。上周五,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目录》),根据《目录》,此次公务用车选用的车型涵盖25家企业的412个款型车辆,不仅对排量有限制,而且清一色都是国产车,外资和合资企业的车型没有一款入选。

  面对这样的利好消息,正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苦苦挣扎的自主品牌车企满心欢喜,业界多年来的呼声终于得到官方响应,自主品牌汽车有望独享每年高达1000亿元的市场蛋糕。然而,公车采购的示范效应能持续多久,又能作用几何呢?

  缓解政府采购冷遇之困

  自主品牌在公车采购中遭受的冷遇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即提出,从2009年开始,各级政府和公共机构配备更新公用车自主品牌汽车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

  这一以政府规划为杠杆的政策并没有给自主品牌带来福音。由于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自主品牌始终没能摆脱被采购比例过低的现状。有统计数据称,长期以来中国公务车采购中,有近九成都是合资品牌。截至2009年11月,全国公务车上牌量为615426辆,而自主品牌车企获得政府采购的份额却不到一成。2010年,自主品牌轿车的政府采购量也不足总量的30%;2011年1-6月,政府采购中自主品牌比例仅为20%。

  去年3月,执行了12年之久的公务车配备标准进行大幅调整,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双18”限制,即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1.8升(含)以下、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机要通信用车配备排气量1.6升(含)以下、价格12万元以内的轿车;值得关注的是,“办法”再次对于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的新能源汽车给予“关照”,并对申报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的汽车企业提出要求:必须“具备持续的整车技术研发和产品改进能力,设有产品研发机构”,要求近两年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不低于3%。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正是上述硬性规定,将不少合资企业挡在了《目录》之外。因为目前中国合资车企生产的车辆,几乎都是外资品牌的产品,研发投入和排量、价格等符合要求的并不多。这也为自主品牌扩大在政府采购的市场份额,改变目前国内政府采购以合资品牌产品为主的局面提供了保障。

  本土车企期待示范效应

  自去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被宏观经济形势所“刹停”,自主品牌更是显得颇为低迷。中汽协对于2011年自主品牌汽车给出的评语是:增长下滑,份额下降,自主品牌形势严峻。

  而此次《目录》中选用车型被自主品牌垄断,让众多国内车企看到了叩开公车采购市场大门和恢复整体市场增长的曙光。

  在奇瑞汽车新闻发言人金弋波看来,《目录》如果正式实施将有望成为公务车市场的一个分水岭,不仅让自主品牌有望分享公务车市场的大蛋糕,更由于政府的带动在普通消费者中产生很强的示范作用。毕竟不同于受季节性影响波动较大的私人购车市场,公车采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示范意义。“政府支持自主品牌对做强中国汽车意义重大,在中国汽车尚未做强之前,政府采购向自主品牌倾斜,是解决自主品牌摆脱困境的出路之一。”

  比亚迪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去年底要求申报时比亚迪即积极参与,上报了多款车型,而最终入围《目录》的车型证明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这对于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极大帮助。

  而长城汽车则表示,该公司在政府公务用车方面付出了很多努力,如设立专项客户部,有针对性地对政府采购用车提供服务,丰富和调整车型、排量;推出专项售后服务,每年集中一段时间对政府采购用车进行上门服务等。“过去在政府采购用车上,长城都是以SUV、皮卡车型为主,现在轿车的入围对未来长城品牌轿车的销售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位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称。

  更多的本土车企也期待,新的公务用车采购规定和具体程序应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在进入政府采购目录后能实际增加企业的订单。据专家测算,按照公务车每年1000亿元的采购计划计算,如果政策能切实落实,则意味着进入《目录》的25家自主品牌车企,平均每家能从政府采购中分得40亿元的份额。加之公务车市场“旱涝保收”的特点,这无疑将给自主车企的经营带来较为稳定的业绩提升。

  政府带头并非一劳永逸

  然而,即便《目录》的实施对自主品牌销量和品牌有推动作用,但自主品牌车型的产品品质和环保要求仍有待于市场的考验。

  按规定,《目录》为年度目录,原则上每年制订、发布一次,这也意味着此次入围《目录》的自主品牌并非一劳永逸,未来也面对着新的车型补充和符合要求的外资品牌加入竞争的局面。

  贾新光认为,在国外,政府采购引导的潮流是安全和环保,但是国内自主品牌的短板就是安全和环保,未来如何下大力气弥补与合资企业的差距,恰恰是各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未来,自主品牌还需加大研发的力度,不能单纯地靠政府扶植。”贾新光称。

  一家自主品牌车企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承,虽然现在自主品牌大多入围了《目录》,但因为入围的企业很多,车型非常多,公务车采购可选择的范围还是很大的,而这也意味着大家的竞争将会很激烈,品质的考验将在未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对于合资品牌全部出局的原因,贾新光认为,合资品牌一般是在总部研发,再拿到中国来进行二次开发。而《目录》出台后,可以推动外资车企把研发也转移到中国来。同时也可以推动合资企业做合资自主品牌,如果能够达到中国公务车采购的标准,今后仍然可以进入这个名单。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依然对自主品牌的市场前景担心,他认为,《目录》的公布可以说是在全力支持自主品牌上迈出了一大步,除了给自主品牌带来利润,更重要的是政府采购带来的强烈示范效应。“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执行,在执行中会不会走样,这才是自主品牌能否真正受益的关键问题。”罗磊说。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下降到30%,加上政府采购的10%,自主品牌的整体份额也不到40%,由于品牌众多,单独的车企很难成为市场上的主流。贾新光表示,新的公务车采购政策对促进自主品牌发展有积极意义,但自主品牌如果只靠政府保护,这将失去新的公务车采购政策的意义。

  商报记者 蓝朝晖 王万利 钱瑜/文

  韩玮/制表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