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深陷两难一高困境:不愁订单愁招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7 14:58 来源: 国际商报樊曦 王希 赵晓辉
“去年一年基本白忙。”记者2月在广东采访时,东莞三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平这样感叹。
谢平的企业是一家专业加工生产电脑电源的小厂,年产值2000多万元人民币,产品出口到美、欧、东南亚等地。
如今,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多重因素挤压着三仁的利润空间,激烈的竞争环境让他不敢轻言涨价。谢平也想到过开拓公司的生产业务,可从银行贷不到款。“这就是夹缝中的生活。”谢平苦笑说。
记者在采访两会的代表委员时得知,有谢平这样苦恼和感叹的不在少数。代表委员普遍反映,中小企业目前正遭遇“两难一高”的困境。
融资难:
“不借是等死,借了是找死”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老问题,2011年这一问题更显突出。资金短缺是目前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关门倒闭的主要原因。”全国人大代表、中航黎明锦西化工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谷文涛说。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中国独有,几乎是个世界性难题。
根据银监会测算,目前我国大企业贷款覆盖率为100%,中型企业为90%,小企业为20%。据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刘迎霞介绍,以黑龙江和内蒙古为例,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总量在600亿元以上,但小微型企业自筹解决的资金不到30%,有50%以上的企业新上项目后,由于缺少流动资金而影响生产。内蒙古自治区7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筹措资金,很少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贷款不仅难,而且成本也高。据浙江政协专项民主监督调研组一份报告显示,部分企业即使贷到款,银行通常会对小企业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报等费用,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高达15%左右,实际贷款成本接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
面临资金紧张,但又不能从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只好转向民间借贷。在浙江温州等地,民间借贷非常活跃,规模不断扩大。但民间借贷利率之高也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有的甚至达到月利率一毛到两毛。“不民间借贷等死,民间借贷找死”。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表示,如此高的借贷利率,让坚持从事实业发展的中小企业无法承受。
用工难:“不愁订单愁招工”
2011年,用工难的顽疾在范围上有逐渐蔓延的趋势,影响最大的当属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
据广东省工会反映,有些企业因为招不到工人而不敢随便接单。去年第三季度,广州市600家用工监测企业中反映招工难的占三分之二。浙江工会的一项调研反映,在温州调查的855家企业中,有近75%的企业表示用工紧缺,特别是中小企业比较集中的鞋类、服务、眼镜、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缺工更为严重。用工紧缺已经成为制约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代表们认为,当前中小企业用工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短缺,熟练工缺口现象明显,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十分难招。二是流动性影响,由于用工难造成的工资上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线工人流动性大,尤其是新录用员工频繁进出,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大,有些企业甚至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或无力完成订单生产任务。
而出现用工难的原因更是多方面的。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群部党群干事张晓燕说,随着经济发展,很多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愿意外出务工,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到东部务工每年需多支出生活费及与家人分离等隐性成本。与东部相比,几百元的工资差距很难对农民工产生吸引力,劳动力出现回流。“我发现人才市场里找工作的人很多,原来是企业支付的工资和工人们的期望差距太大。”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外经贸厅巡视员鞠雅莲表示,一方面迫于物价上涨的压力,工人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希望涨薪,另一方面,企业利润薄、经营压力大,涨薪空间有限。
成本高:“越来越透不过气”
2011年以来,在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用工、用地、财务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企业经营利润大幅降低,有的甚至亏损,不得不减产或停产。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一项数据显示,近55%的企业表示,盈利“低于正常水平”。其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的盈利情况相对较差,而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当前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2010年,我国物流成本在GDP中所占成本达到18%,而日本是11%,美国是8%,欧盟只有7%。”谷文涛说。
“税负过重也是成本推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国人大代表、峨眉山乐山大佛旅游集团总公司董事长马元祝说。
2011年10月,民建中央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民营企业家认为税负“很重”或“较重”,15.6%认为“一般”,仅0.5%认为“较轻”。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反映,中小企业实际税负已经超过30%。刘迎霞表示,在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环保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多重压力下,一些不断积累的不利因素导致小微企业出现了成长性弱化、盈利能力弱化、转型升级能力弱化等“三弱化”倾向。她表示,在这种背景下,要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眼下靠帮扶,长远靠升级。政府要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摆脱困境。只有企业经营上了台阶,才会吸引信贷等资本的关注,生存难问题才可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