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光伏产业入冬:尚德电力步履维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5 15:23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自身的判断和决策失误,加上欧债危机和美国双反调查,让无锡尚德内外交困。

  曾经抢得市场先机的它,这次能否涉险过关?

  文|CBN记者 兰红

  光伏电池需要阳光的照射,但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无锡尚德却为一片阴霾所笼罩。

  直到11月3日,在无锡举办的第三届国际新能源大会上,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还在一如既往地发布乐观言论。台下的人都想听听行业大哥的意见,没想到他花了15分钟时间老调重弹,在描述了一个人口增长、全球变暖、光伏取代煤炭和核能的未来美好市场之后,他便匆匆离去。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施正荣在会后接待了来访的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在饭桌上,施正荣委婉地提出,税务部门能否考虑减轻尚德的税务,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11月22日,尚德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净亏损为1.164亿美元,是截至目前亏损额最大的光伏企业。

  不仅如此。尚德今年坏消息不断—多名高管离职、与供应商中止合作关系并赔付2.12亿美元、诈捐门,再加上被收购以及破产的传言。其股价从2008年高峰时期的90美元跌至2.08美元。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涵说,这是尚德为自己的短视付出的代价。从2005年以来,光伏行业一路高奏凯歌,尚德没有预见到其中产能过剩的风险;施正荣此后对市场又出现多次误判,以致尚德在产业链整合和薄膜电池的研发上都栽了跟头。

  这直接导致了尚德先发优势的丧失。

  尚德的净利润率在2004年达到23.2%之后便持续下跌,即使在行业大好的2005年到2007年间以及2009年,尚德也出人意料地出现低净利润率。

  到了2011年,中国的光伏企业又开始出现行业性的危机。赛迪智库光伏产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今年国内行业利润率从139%下滑到20%,1/3的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仅第二季度,浙江就有超过50家光伏企业破产。

  这场危机是以美国的光伏企业危机为发端的。独立研究机构GTM Research的调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美国约有1/5的光伏产能破产或停产,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于是,有7家美国光伏企业开始指责中国企业能够拿到低息贷款以及更低的地价和电价,认为这造成了市场不公。美国政府也据此决定对中国光伏企业进行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欧洲市场也遇到了麻烦,这一方面是因为欧债危机,另一方面,近日有消息称,欧盟也将跟进双反调查。

  对于绝对依靠出口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没有比这更坏的消息了。尚德媒体关系部经理张建敏说,最令企业忧虑的还是欧盟市场,一旦欧盟跟进,多数企业只有死路一条。

  这是施正荣创业10年来碰到的第三次企业危机——在2004年和2008年,施正荣两次遭遇资金困局差点破产,最终依靠银行贷款渡过难关。

  这一次,施正荣希望同样能够涉险过关,他把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市场,他预测到2015年中国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年装机量将达到8000至1万兆瓦。

  只是恐怕到时候中国市场也是一个靠压价竞争的市场。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