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首钢通钢重组迟到两年放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4 01:3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本报记者 黄烨 实习生 李柯达

  可以预计的是,有了首钢对通钢的重组案例,未来中国钢企的跨区域重组或仍将继续推进,而不是流于纸面

  “重组事宜全权交由首钢解释。”针对首钢与通钢兼并重组的方案,3月13日,吉林通钢方面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回复称。然而,截至记者发稿,首钢方面一直未向记者作出实质性的回复。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在官网发出公告称,已批复同意北京首钢集团(下称“首钢”)和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通钢”)的兼并重组方案,并要求双方加快推进实质性重组。

  这显然是“旧事重提”——据报道,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解释称,当事双方虽已重组两年,但一直没有按审批程序上报,所以才拖到现在。钢铁处同时对相关媒体称,“工信部批复的首钢通钢重组方案没有新的内容,仍然是两年前的协议条款。”

  前世今生

  记者了解到,在首钢“瞄上”通钢前,通钢就在不断改革。2005年11月28日,民营企业建龙钢铁首次出现在通钢的视线中——据当时的规划,建龙钢铁和通钢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史称“新通钢”。“新通钢”最大的亮点就是建龙钢铁持有了36.19%的股权,而吉林省国资委持有46.64%的股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14.6%的股权。

  2009年,当建龙钢铁母公司——建龙集团想以民营企业的身份主导重组通钢事宜时,此前公司内部民营和国资对峙所累积的矛盾集中爆发——当年7月24日,仅上任一天、被建龙集团委任为集团总经理的陈国军在相关事件中被群殴致死。随后,据吉林省国资委发出的公告,“吉林省政府称,根据广大职工的愿望,建龙永不参与通钢的重组。”

  在建龙退出重组后,2010年7月16日,首钢总公司、首钢控股公司与吉林省政府、通钢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通钢集团重组协议》。

  据协议,首钢出资25亿元收购吉林省国资委持有的通钢集团部分股份并向通钢集团增资。同时,吉林省国资委也向首钢总公司划转了部分通钢集团股份。重组完成后,首钢持有通钢集团77.59%的股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10.33%,吉林省国资委持有10%,其他小股东持有2.08%。

  官方放行

  两年后,就在大家遗忘这件事的时候,工信部官方通告却将业界的视线重新拉回到通钢。工信部日前要求,“重组后的通钢要按有关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工信部称,首钢要把通钢纳入集团总体规划,发挥重组方各自优势和协同效应,在资源配置、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依托,做强通化钢铁主业,优化产品结构。按期淘汰现有落后钢铁产能,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通钢厂区现有基础,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对于工信部的说法,首钢新闻办昨日给《国际金融报》记者的回复称,“首钢与通钢的重组已于两年前完成,对工信部批复一事并不知情。”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也拒绝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虽然没有新意,但却表达了官方对首钢重组官方的认可,这将成为首钢深化对通钢细节改革的通行证。”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在官方放行后,首钢将继续扩大在东北钢铁市场中的影响力,同时,将在铁合金等领域得到相对优质的资源。而通钢则将继续保持国有特色,也能继续为通化市和吉林省作贡献。

  突破阻力

  在兰格钢铁网分析师王国清看来,此次首钢与通钢算是“成功重组”了,成功的意义在于,中国钢企终于在跨区域兼并上实现了不大不小的突破。

  “钢铁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一方面要面对各级地方政府出于‘税源保护’而采取的种种限制措施,比如,在现行税收分配体系下,企业兼并重组,常常出现税源的再次分配,部分地方政府担心被重组后的企业将不再为地方财政作贡献。”王国清表示,“另一方面,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等统计数据也存在汇总至总部的协调问题,这会直接导致兼并重组企业在地区间GDP贡献的重新分配,还会影响地方政绩。”

  “这往往成为困扰钢企跨区域整合的重要阻力。”王国清认为。据了解,在首钢重组通钢前,惟一比较成功的案例就是宝钢2007年对新疆八一钢铁的重组。而宝钢当年对河北中小钢企的整合无不以退出告终。

  “然而,可以预计的是,有了首钢对通钢的重组案例,未来中国钢企的跨区域重组或仍将继续推进,而不是流于纸面。”王国清说。

  事实上,工信部的批复已经要求吉林省工信厅会同相关部门,在首钢和通钢兼并重组的基础上,根据吉林省钢铁产业总体规划要求,进一步整合省内其他钢铁企业,减少企业数量,全面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