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场外市场建设提出新方案地方监管有望获主导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20:23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易斐 北京报道

  在中关村试点6年之后,呼声不断的“新三板”扩容将成为历史。由于“新三板”的扩容方案(即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股份代办转让的基础上扩容,发展全国统一场外市场的方案)数次遭国务院否决,“新三板”这一提法将成为历史,逐渐淡出官方口径,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以柜台交易为基础的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市场建设方案出现重大变化

  据了解,原先的“新三板”扩容的方案出现重大变化,与一步到位的全国性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不同的是,新方案可能将以地方性场外市场建设为基础,待时机成熟后再扩建至全国性统一监管的场外市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按照原来的设想,要一步到位地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场外交易市场的话,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做市商制度需要培养,二是在注册制下实行一步到位的全国统一的场外市场会有风险。而如果采用地方柜台来积累经验的话,可以把风险控制在一定地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监管,难度会相对小一些。各个地方的柜台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来摸索监管经验。

  西部证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表示,“无论如何,让地方政府参与建设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比证监会通过新三板收编各地交易所更具可操作性,这将为建设统一的全国性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毕竟各地的系统都是由现有的券商来运行的,证监会调动它们要比调动地方政府简单得多。”

  从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来看,最初也是许多州都有自己的场外交易市场,后来随着发展的需要逐步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交易市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市商制度得到了逐步检验和修正,为之后的纳斯达克报价系统打下了基础,中国的新三板要建成自己的纳斯达克,显然可以借鉴其发展经验。”程晓明说。

  据程晓明介绍,证券公司柜台交易系统定位类似美国OTCBB市场。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相关资格的规定下有望参与场外市场的柜台交易。可以预见,作为场外市场的首个制度性文件,在进行修改完善后,今年下半年有望推出。

  新旧思路对比与国家地方利益博弈

  然而,在场外市场建设思路出现重大变化的背后,关于其监管主导权的归属始终是市场建设推进无法绕过的难题。可以看到,无论是尚福林还是郭树清,对于场外市场均强调“统一监管”,而现实是,目前国内场外交易市场监管主体不一,天津、上海、重庆等地的股权交易所主要是由当地政府(主要是当地金融办)进行监管。

  按照老的思路,新三板扩容是通过把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代办股份转让推广到全国其他50多个科技园区;同时,在北京新建一个专门服务新三板的交易所。这种模式显然是建立全国性场外市场的较为简便和直接的方式,但却把全国各地其他同样开展股份流转服务的柜台市场排除在外。

  学界不乏对该扩容模式的批评,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今年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现在各地发展了200多个产权交易中心,这些产权中心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在进行股权转让业务,不应该一棍子都打死,而应该借着新三板的开通结束中国产权交易中心无序发展的现状,以此进行整合,把中央和地方的力量汇集起来。

  此次场外市场建设思路的调整,摒弃了原有三板市场成为场外市场发展核心的思路,充分发挥地方股权托管登记中心的作用,放弃了通过行政力量统一规划全国性场外市场的方案。

  券商人士坦承,在新的思路讨论中,债权融资等其他金融产品均在讨论范围内,可以看出,监管层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局限于股权的场外市场,而是希望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平台。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负责人说,现在的新思路找准了证券公司在市场中的中介服务商的定位。他介绍,从场外市场发展的规律看,该市场一开始不会是全国性的,而是区域性的市场。哪个市场能够取得发展都是通过市场来选择。

  此外,未来场外市场建设以券商为核心还是以地方性股权托管登记中心为核心,未来场外市场如何跟新三板市场衔接等问题仍在讨论中。

  国信证券鲁先德说,此前关于场外市场的建设,主要探讨的是在新三板市场的基础上建立,对于以柜台交易为基础的新思路各界还要理解、消化,得出一个可操作的方案也需要一个过程。

  新旧两种思路的对比,更多的要看哪种方案能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