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国内艺术保险市场引而不发的症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3 20:24 来源: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邓丽娟 北京报道

  中国在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中取得排名第一、占全球市场超过四分之一的佳绩,带来了的巨大艺术品保险市场发展空间。然而,在外资品牌强势抢占市场的时刻,回首中国自己的保险公司在这块业务的发展速度,不免让人沮丧。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专业机构的缺位

  中国的艺术品交易如火如荼,中国在2011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几乎相当于美国和英国交易额的总和,仅北京的艺术品交易额就占全球拍卖总值的27%。但面对巨大的市场,艺术品保险却始终不成气候。去年5月,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在斋宫临时展出的7件展品失窃,估计价值数千万元。香港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称,出于对故宫安保的信任,香港方面为这7件展品只象征性地投保了31万元,离其真正的价值相距甚远。

  故宫的失窃案虽然是偶发事件,但也凸显了中国艺术品保险发展的迫切性。随着国际国内收藏品展、拍卖品展等市场的火热,如果艺术品保险继续缺位,后果将不堪设想。

  2010年12月29日,保监会与文化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确定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3家试点公司以及第一批11个试点险种,试点险种包括:艺术品综合保险、文化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等,试点经营期限为两年。

  根据艺术品保险的服务范畴,辨别真伪与估值评定应由第三方权威评估机构提供,但国内此类专业机构相当稀缺。由于价值和损失难以估计造成艺术品投保成了难题。截至目前,国内艺术品保险成交案例依旧寥寥无几,直至去年8月,国内保险业完成艺术品综合保险首单,由中国人保财险北京分公司为总价值1.2亿元的29件艺术品提供馆藏、展览、运输的艺术品综合保险。

  “不是保险公司不愿进入艺术品保险市场,而是多数保险公司尚未设立能全面覆盖艺术品保障范围的保险产品。”一家保险公司产品设计部人士向《中国联合商报》表示,艺术品保险的保障范围通常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盗窃、烟熏、污染、自动喷淋水损、恶意破坏等,而现行的国内艺术品保险,只是由企业财产险“转变”而来,缺乏艺术品保险的专业性。分歧的产生,同样涉及鉴定机构责任划分的“缺位”。

  记者分别联系了作为首批试点的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获悉,由于国内缺乏专业的艺术品安装运输机构,部分保险公司只能适当提高保费以规避经营风险,但这却留下理赔纠纷的隐患。目前文化产业保险仍未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可,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内,该项业务基本上仍处于空白状态。

  不能执行的流程

  记者了解到,欧美国家保险公司接受艺术品保险业务的一般流程是:接到保险申请后,保险公司会聘请独立的艺术行业顾问进行价值评估,查阅申请表以及艺术作品的“身份证”和专业交易机构出具的原作保证书及历史交易记录。

  而在中国,这样的流程却变得异常复杂。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保险公司并不愿意大规模承接艺术品保险项目,原因在于:首先,基础数据缺失,无法计算损失率。损失率决定了保费规模,这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其次,安全措施是否完善也是保险公司承保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如2009年台湾国际珠宝展6克拉裸钻被轻易掉包,这样的安保和安全意识令保险公司颇为担心。第三,以往的投保率低,使得按照大数法则运行的保险业不敢轻易接单。

  记者在北京市内潘家园等一些古玩城走访中发现,基本没有私营业主为自己的藏品或售卖品购买保险。艺术品交易的模式仍然因循传统:眼观,面授,出门不认账。古玩经营者胡先生告诉记者:“运送贵重东西都不太信任物流公司,一般能带的都自己随身携带,否则出了问题,快递公司根本不会理赔,邮政EMS设了最高赔付限额,几万元钱的东西只能赔几百元,根本一点保障都没有。”

  其实,不止物流方面存在霸王条款,即使是拍卖行,很多时候也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真假不辨,良莠不齐,拍卖法也没有明确的条款对此作出规定,买家只能靠自己或懂行的朋友的眼睛去辨别。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