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菜价拉低4月CPI宏观调控难加码

2011年05月12日 07:18 来源:东方早报

  综合新华社电 同比上涨5.3%,增速小幅回落;环比重现涨势,上涨0.1%。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物价形势牵动人心。

  5.3%的增幅比3月份创下32个月历史高点的5.4%略有回落,但依然运行在5%以上的高位。

  延续今年以来物价上涨的特征,4月份CPI翘尾因素的影响仍大于新涨价因素,在5.3%涨幅中占3.1%。

  尽管国家一系列稳定物价的宏观调控措施效果正逐步显现,特别是有关部门对一些关系民生的重要产品的价格上涨意图进行了及时干预,对稳定价格预期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综合考虑国内外情况,未来我国仍面临较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多位经济学家判断,未来几个月CPI将进入高位盘整态势,预计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维持在5%水平上下波动,年中将触摸本轮通胀高点,下半年通胀将有所缓解。

  专家认为,近日蔬菜价格大幅下降,缓解了物价上涨压力,但CPI仍在高位运行,国家物价调控应“有保有压”,谨防农副产品价格再现“过山车”波动。

  4月CPI增5.3%,宏调难加码

  国内物价涨幅再超预期 但工业增加值大降暗示经济已降温

  早报记者 肖中洁

  4月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昨日如期揭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代表通胀形势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4月同比(较上年同期)上涨5.3%,高于市场预期,显示中国通胀形势仍然未见明显减缓。

  但与此同时,代表企业生产情况的工业增加值数据在4月出现明显回落,仅较上年同期增长13.4%,这一数据引起经济学家们的高度重视,部分经济学家担忧,宏观经济已经明显降温,但通胀形势却未见好转,整体经济形势更趋复杂,中国货币政策料将进入沉默观察期。

  非食品因素“发威”

  物价上涨压力仍大

  关于宏观数据,各方最关注的显然还是CPI数据。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4月份CPI同比涨幅为5.3%,仅较上月5.4%的同比涨幅小0.1个百分点,高于此前各方预期的5.1%,显示通胀压力仍然很大。值得关注的是,4月CPI逆转了3月CPI环比(较上月)下降的势头,变为环比上涨0.1%,这更加剧了各方担忧。

  如果细观分项数据,CPI数据中还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趋势——食品价格环比有所回落,但非食品类价格尤其是居住类价格出现上涨。这意味着后期构成物价上涨的因素更多。

  对此,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也没有回避。盛来运坦言,从构成来看,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下降了0.4%,对CPI影响程度是64%,食品价格对4月份CPI影响的程度在下降;但居住类价格今年4月份同比上涨6.1%,从同比上涨来看,涨幅出现回落,可环比还是上升了0.4%。

  昨日多位学者也提醒,除了居住类价格,事实上,考虑到未来水费、电费等都可能上调,因此对于非食品类价格的上涨因素确实需要密切关注。

  “现在关于物价的情况,虽然说价格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的遏制,但是从国内外的情况来看,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还是比较大的。”盛来运昨日再次重申,国外流动性充裕,国内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短期内难以降低,通胀压力仍大,“仍然要把维持物价稳定放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

  和上次一样,国家统计局昨日也再度公布了CPI测算细节。统计局在新闻稿的附注说明中披露,采用新权数计算的4月份CPI同比涨幅是5.344%,环比(较上月)上涨0.138%;采用旧权数测算的4月份CPI同比涨幅是5.398%,环比上涨0.132%。

  工业增加值回落

  经济降温态势明显

  虽然CPI仍处高位,但昨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决策层面采取的宏观紧缩政策或许已经见效,宏观经济正在迅速降温。

  显见的是,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上升13.4%,明显低于3月份14.8%的同比涨幅;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6.8%,涨幅也低于3月份的7.3%。

  “工业产出和价格两方面的数据都显示出,中国经济在4月份开始降温,工业产出增幅下降了超过1个百分点,是2010年中那次急剧减速以来,最快的一次下降。”环球通视分析师阿拉斯泰尔·桑顿(Alastair Thornton)说。

  此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也低于市场预期;在几个重要指标中,只有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高于预期。

  “工业增加值和消费下滑过快仍需要引起关注,尽管目前并没有趋势性的变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说。毕竟,此前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3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已经引发关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

  综观专家表态,一部分专家认为目前经济降温是从紧政策见效的表现,但另有不少专家提醒,考虑到接下来两个月通胀仍在高位,而宏观经济却已经明显降温,需要警惕宏观形势更趋复杂以及宏观政策超调的可能。

  或进入政策观察期

  8月可能适当放松信贷

  事实上,昨日已有多位专家预判,考虑到目前的经济形势,接下来一段时间或进入政策观察期,紧缩步伐可能放缓。

  新华社援引多位专家的话说,货币政策并非是治疗中国目前复杂通胀形势的惟一手段,如果将物价上涨单纯地认为是货币超发一种原因,将“治疗”手段单纯地放在收紧银根上,可能导致政策的被动和滞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也认为,当前物价上涨主要属于输入型通胀,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因此不能仅仅依靠货币政策,要动用包括降低能耗、管理流通成本等方面的综合手段。

  新华社的稿子最后称,“专家们认为,在今年的第三季度宏观政策应该有所微调,尤其是信贷政策。信贷政策的效果要在一年半以后才会慢慢反映出来,因此今年8月下旬至9月可以适当放松信贷,这样才能实现全年既保障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又能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总体目标。”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