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汾酒调价违令被发改委约谈 百亿目标上演突围三部曲

2011年05月13日 23:1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胡志强 太原 汾阳报道

   5月4日,《华夏时报》记者一行驱车从太原出发,一小时后到达山西汾阳杏花村。当“杏花村”三个字跃入眼帘时,飘香四溢的汾酒味也伴随而至,沁人心脾,未曾入口已销魂。

   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3000年以前的商周时期。在杏花村,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无与伦比的传统酿造工艺,造就了千年传世佳酿——汾酒。

   而汾酒集团酒产品系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被冠名“国藏”汾酒。不过,当下的汾酒集团已被竞争对手抛下一段距离,汾酒集团提出到2015年实现100亿元的发展目标。“涨价是市场逼迫的。”汾酒集团负责接受记者采访的赵国华称。

   然而,汾酒集团的系列产品一涨价,便成为发改委约谈的对象,一时有关汾酒的议论四起。“发改委前脚一走,汾酒的系列产品又涨价了。”杏花村某小酒厂老板暗自窃喜。

   汾酒这位在酒类企业掉队的小弟,在竞争激烈的酒类企业中如何异军突起实现其宏伟的目标呢?近日,本报记者为此展开一番调查。

  领先——调价被约谈

   “汾酒集团的汾酒系列产品不同程度涨价,是最近发改委最后一家约谈涨价的酒类企业,汾酒涨价幅度‘过头了’。”山西证券一位分析师说。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对酒行业提出“不集中搭车涨价”的要求,尤其是要求上半年必须保持价格稳定。“禁令当前,酒类企业中价格循规蹈矩者几乎没有,涨价者大有其人,只是幅度有差异。”上述分析师说。

   “最近一周,汾酒集团系列产品均涨价,上调了30%的酒价,压得我们这些小厂的酒价没法上市。”在杏花村汾酒集团大道对面,一家汾酒批发店老板极力向《华夏时报》记者诉苦,涨价带来的压力不小。

   根据汾酒集团旗下核心企业山西汾酒(600809)近日的一则公告称,对30年青花汾酒系列产品售价上调20%左右,对40年青花、20年青花、20年老白汾酒系列产品售价分别上调10%。

   汾酒集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刘志强告诉记者,与五粮液和茅台相比,汾酒价格还是太低,上不了台面,临时涨价是被市场逼迫的,但我们未来重心转向重塑汾酒的酒文化。

   他不得不承认,在发改委约谈汾酒集团涨价事宜之后,我们正在不断提高汾酒质量,呵护汾酒品牌,才是最关键的。

   然而,“酒好不怕巷子深。”汾酒集团拥有“杏花村”、“竹叶青”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年产名优白酒5万吨,资产总额达31.8亿元。

   在此之前,汾酒也有过辉煌的一面,上世纪90年代初与茅台抗衡,那时被冠以“汾老大”称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最近十年汾酒落伍了,汾酒这个一流白酒文化底蕴与一线的品牌,排名陷入三线行业的尴尬局面。

   在白酒行业,贵州茅台是名副其实的“一哥”,无论是从销售收入、品牌及垄断优势等都是行业内的翘楚,汾酒难与之匹敌。

   汾酒被落下也是有故事的。自1998年山西文水假酒案发后,汾酒一路衰退,利润下降到44%,直到2006年汾酒获得外围支持,利润以48%速增。

   2010年汾酒集团完成销售收入53.73亿,同比增长41%左右,创造了汾酒发展史上最好的业绩;2011年一季度又完成28亿元,同比增长92%。

   与酒类企业老大茅台相比,汾酒的表现可谓乏善可陈。2010年,贵州茅台白酒实现销售收入155亿元,实现净利润50.5亿元;贵州茅台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21亿元、净利润18.84亿元。贵州茅台预计,截至2015年,茅台酒生产达到4万吨,销售收入突破260亿元。

   记者同时注意到,汾酒集团子公司山西汾酒近日还公告称,今年一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将增长50%以上,源于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带动。预测2001年营业收入计划保持30%以上增长,但并不轻松的是营业成本同比增加30%。

   基于这种成本的压力,汾酒是否只有涨价,才能弥补得失?

   山西杏花村大道边汾酒专卖店许强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店里95竹叶青已经涨到4000元/件,而青花汾酒2005涨到3030元/件,2010的3000元/件。“95竹叶青、青花汾酒2005断货了,价格上涨30%。”许强说,“如果你要,我可以帮你搞到一两箱,在10天以前95竹叶青3070元/件都能拿到。”

   而事实上,近年来,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品牌的毛利率,节节攀升,汾酒一味靠涨价能解决问题吗?值得思考。

  追赶——小进则退

   “汾酒这么大品牌去年才50多个亿,根本无法与茅台抗衡。”山西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在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改变汾酒规模不大的现状。

   本报记者在山西28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发现,汾酒的目标描述较为雄伟,仅2011年汾酒产量要达到2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产量上有些激进。”记者在参观汾酒博物馆时碰见的某小酒厂老板李军辉评价。

   事实上,汾酒的尴尬折射出整个清香型白酒的窘境。记者采访的情况是,在30年前,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一度占据整个白酒70%以上的份额,但最近10年左右清香型白酒市场份额一路下滑,最糟糕的时候仅占10%。

   “而今,汾酒集团汾酒系列产品再次赋予国内清香型白酒崛起的使命,试图走出特有产品的创新之路。”山西当代晋商品牌文化研究院院长卢渝对汾酒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卢渝说:“面对白酒行业激烈的竞争,汾酒应规划好自己的五年发展目标,重点集中在发挥规模优势,调整产品结构,形成至少20亿元的强势产品。”

   卢渝考察汾酒集团时直言,山西酒企在数量上绝对算得上“可观”,然而这些小酒厂拖累汾酒,汾酒必须要在突围中崛起。

   记者在杏花村采访获悉,仅杏花村里的白酒企业就有上百家,只有三五家企业产能在5000吨以下,稍大一点的达到8万吨,内外夹击之下汾酒显得举步维艰。

   与国内其他走在前列的酒类大企业相比,“前四名白酒企业,正在将汾酒抛得越来越远,一些二流酒企业也是奋起直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比谁都清楚“小进则退”,而如何改变汾酒在山西省内和省外销售比例失衡的现状,带动汾酒的整个销售成为李的一大难题。

   李秋喜在对其内部员工的培训会上称,“实现汾酒大跨步的前进,需要加强品牌保护战略,进一步清晰目前的品牌定位,优化结构、强化汾酒的价值,对任何影响汾酒品牌声誉的言行予以坚决打击。”

   他现在的一个观点是,文化是汾酒发展的核心价值所在,着力于强调文化转型战略,从企业、品牌文化多个角度深度挖掘汾酒的内涵,“将创新持之以恒,贯穿于汾酒发展的始终。”

   在去年汾酒经销商大会上,李秋喜郑重提出,到2015年实现100亿元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再翻一番,实现200个亿。与汾酒2010年、2009年完成销售收入53.73亿、40亿元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

   翻倍的目标,意味着汾酒产能的扩大,名白酒基地将达到5万吨生产规模,而保健酒基地竹叶青、白玉汾酒、玫瑰汾酒达到3万吨的成品酒规模。在此基础上,李秋喜重申汾酒“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战略定位。

   事实上,早在2009年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李秋喜就提出,“今后集团要以青花瓷汾酒为主推产品,国产汾酒为形象产品,老白汾酒为基础产品,稳步开发省外市场。”

   “具体的计划为青花瓷每年以800-1000吨的速度递增,特汾每年以3000吨速度递增,确保汾酒每年销售收入以超过10个亿的速度递增。”汾酒集团内部人士说,汾酒为摆脱“前有狼、后有虎”的困境,李秋喜提出“追赶、超越、领先”的三步赶超计划。

  超越——既改制也上市

   “大部分低端产品留在汾酒集团,而核心产品如汾酒、竹叶青却放在旗下的上市公司山西汾酒,要实现整体上市,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位熟悉汾酒的财经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手里的内部资料显示,汾酒集团“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将汾酒集团建设为一个体制机制、管理体系、人才结构和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等国有集团整体上市公司。

   山西省国资委主任朱晓明曾为此专门到汾酒集团调研,朱要求汾酒集团把握山西“综改区”的契机,做好整体上市前的准备工作。

   随后李秋喜在企业内部多次要求,要加快汾酒的体制改革,整合低端白酒产品,改变汾酒低端产品过多困扰改制的现状。

   有例为证。记者在参观汾酒一个生产车间时发现,衣衫不整的工人们有的穿着布鞋,有的穿着高跟鞋,有的穿着胶鞋,各式各样的鞋穿梭在作业车间。“很不卫生,酒糟放在水泥地上,应该适当隔离与参观者的距离,参观者在散发着热气的酒糟上踩过,随后这些发酵酒糟被放进箩筐里,搬到前面一间房屋的地下酒缸发酵。”一位参观者当场对汾酒的这一做法提出质疑。

   显然,要改变汾酒集团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打造此前确立的特汾、普汾、杏花村、青花瓷、国藏产品的塔形结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产品至上,卫生更为重要。”上述参观者说,想起那个车间的事情,喝酒就得掂量选择谁了。

   与此同时,股权设置方面,要考虑在汾酒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抑或中层管理人员应持股,或者还考虑是否全员持股,或者还是部分员工持股等等,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协调。

   不过,有关人士建议,汾酒要改制,首先要让市场决定汾酒的生死;其次是汾酒集团要完全自主经营;最后是量化考核企业经营者。

   “汾酒通过转变机制,理顺母子公司体制,才能更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专家认为,这样的汾酒才敢说去重组小酒业,做大做强。

   刘志强这样回应记者,即便是要重组小酒厂,绝不是将那些众多的小酒厂强行收编,冠之以汾酒的品牌,而是需要实现双方的互惠互赢。

   据了解,山西政府正在酝酿名为“酒九九条”的一项新政策,为改制后的汾酒整体上市开辟道路。“有了规模效应,汾酒集团的上市也并非一帆风顺。”北京一位食品行业的专家认为,如果汾酒集团还坚持自己既有的产品模式,要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目标恐怕很难,因为这还算不上整体上市的一小步。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