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对股合资南骏现代商用车一波三折终着陆

2011年05月13日 23:16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高薇 北京报道

   在合资道路上曾历经坎坷的现代商用车终于在这个春天收获到“甜蜜的新婚”。

   4月28日,现代汽车与四川南骏汽车集团在成都签署了商用车合资经营合同。按照合同,双方将在四川资阳市成立合资双方各持股50%的“四川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并在未来的经营中全面实施南骏、现代的双品牌战略。

   这是韩国现代汽车在华的又一重要战略布局。根据这家韩国公司的未来十年发展规划,2020年其将与丰田、大众并列,位列世界第三,而中国市场则将是该集团的海外最大市场。因此,“现代汽车将以与南骏的合资为契机,在中国构筑起商用车生产线,并且依托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平台,与现有乘用车部门形成协同效应,继续创造‘现代’神话。”现代汽车负责人称。

   只是,现代虽然野心勃勃,但中国商用车和外资公司之间近20年来的博弈故事却提醒现代:与乘用车市场不同,由于中国商用车市场特殊的游戏规则及独特的产品结构,外资公司想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并非易事。

  “闪婚”南骏

   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现代并不是一个陌生人。从1998年开始,现代汽车便与江淮汽车陆续在客车、商务车和重卡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合作。不过后来,由于技术泄密、抄袭等传言,双方不欢而散。

   随后的2005年,现代汽车又与广汽集团签署了成立商用车合资公司的协议。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这一项目也被迫流产。广汽不得不将合资合作的橄榄枝抛向日野,并最终与日野成立了商用车合资公司。

   不过,两次挫折却并未因此而阻止现代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寻求合作的步伐。直至2010年8月,现代汽车中国事业部理事李仁九对南骏汽车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后,现代商用车在华的合资之路又重现曙光。

   据亲历合资谈判的人介绍,当时双方初次接触后便明确表达了推动合作的强烈愿望。随后,现代汽车高层便奔赴南骏考察并明确了合作目标和推进计划。2010年10月21日,韩国现代汽车在四川与南骏汽车正式签署合作合资协议。从相识到签约,二者仅仅用了短短72天的时间。

   据悉,合资公司目前确定的产品包括巴士、卡车、发动机,并计划中长期制造符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电动车、节能环保车、CNG等新能源车。而“追加推出各种满足中国当地需求的车型”也被列入到了合资公司未来的产品规划中。

   汽车分析师钟师认为:“南骏不仅有一定的商用车基础,又由于规模有限,在双方的合作中,韩方更容易占据主动。”或也是现代在经历两次合资阵痛后,选择名不见经传的南骏汽车的原因之一。

  南北布局

   “我们将利用最新商用车技术和核心资源,在四川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商用车基地。”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副会长崔汉英说,“合资项目一期将投资36亿元,一期力争在2013年前形成年产15万辆商用车生产能力,2017年前形成年产40万辆商用车生产能力,2020年前形成年产70万辆商用车生产能力。”

   随着现代汽车与四川南骏合资公司的成立,现代商用车的中国战略开始浮出水面,而现代此前与内蒙古包头北奔重汽合资项目的推进情况也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年底,现代曾与内蒙古包头北奔重汽签署合资协议。根据协议,中韩双方将共同投资4亿美元,各控股50%建立一家合资企业。该合资公司以占领中国重型卡车市场为目标,预计年产量达到4万辆。双方还制定了2014年在中国市场销售10万辆重型卡车的目标。

   “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厂房及技术产品规划也初见雏形,合资公司应该会按照既定的计划成立。”现代商用车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据其介绍,现代商用车有望在今年实现正式合资。生产基地将于两年后建成投产。

   钟师称,在完成了南北合资商用车企业布局之后,现代很可能对于产品线的规划实施错位经营。北奔重汽偏重于重卡,而四川现代将轻型车作为重点。这种南北布局有利于现代商用车今后在市场上的互补和呼应。

  巨头抢滩

   事实上,现代汽车的野心仅仅是目前中国商用车市场竞争态势的冰山一角。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壮大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此前未受到公众太多关注的商用车市场正热闹非凡。除了现代与南骏和北奔重汽的合资项目之外,一汽与通用、江淮与NC2、中国重汽与曼、北汽福田和戴姆勒、长安与PSA、华晨与丰田、长安与大众等多个商用车合资项目均已经或即将签署合资协议,形成了一轮商用车合资的新高潮。

   “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基础建设多给商用车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这是国际品牌纷纷寻找国内企业合资的内在驱动力。”钟师表示。

   不过,在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看来,在此轮商用车合资热潮中,中国商用车企业话语权的增强却成为了一个颇为值得关注的现象。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黎雪荣认为,现在我国商用车合资项目正呈现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大部分企业采取的合资模式是50:50的对等持股;二是在合资的前提下,中国商用车保留了自主品牌;第三,“技术转让+股权投资”正逐渐成为中国商用车企业和外方合作的主要模式。

   “这正体现了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内企业话语权的日益提升,外方正在逐渐失去制定游戏规则的资本,双方的合作也更趋于公平、互利的行业现状。”一位业内人士称。

   上述业内人士介绍,在我国,市场对商用车的需求首先看重“经济性”而非“舒适性”。而中国和欧美商用车使用环境的差异,也导致了外资商用车及商用车零部件公司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因此,正是由于占据了市场主导权,在此番商用车中外企业“合资潮”中,中国的商用车企业变得格外有“底气”。

   不过,这种现状也让钟师对目前的商用车合资项目持谨慎态度。“国内自主品牌在商用车领域获得长足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政策对自主品牌商用车的技术和产品要求低于国际标准,因此外来商用车品牌通过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并不会迅速占领市场。先进的技术和产品附加的是高昂的产品价格,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国内用户的认可。”钟师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华夏时报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