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车市缓踩刹车未必不是好事

2011年05月13日 23:17 来源:华夏时报

  赵云

   “希望借中国市场‘东风’的汽车制造商们,今年必须要习惯的是,现在吹来的只是‘微风’。”英国《金融时报》在最近的一篇文章开头就点出了外资汽车巨头们最直接的反应。原因是中国汽车的“气象发布部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刚刚发布了汽车黄色预警:中国车市27个月以来首现负增长,今年4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3.53万辆和155.20万辆,环比降15.98%和15.12%,同比降1.85%和0.25%,而4个月的累计产销,增幅更是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8.71和54.56个百分点。

   一直好似吃了超人图标的小母牛坐火箭的中国汽车在2009年、2010年加速蹿升,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产销增速一直维持在20%以上,中国车企,包括合资企业早已习惯了乘坐高速列车的心理。

   在几天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月度产销吹风会上,中汽协常务副会长董扬发出警告:今年年初中汽协预计的全年10%至15%的产销增速可能不能实现。

   实际上,这是董扬在年内公开发出的第二次警告,上一次正是上海车展期间,彼时所有的参展商正沉浸在觥筹交错,大碗喝酒,大秤分金的欢乐美好气氛中。

   但还是有人关注到了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在上海联合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行业景气指数”,当天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大众汽车优先股股价骤跌7%;在巴黎证券交易所,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标致股价应声而落4.8%。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不取消鼓励优惠政策甚至不发布汽车利空的消息就是利好。但这一次,消息来了,显然这一次中国车市的增速减缓是遇到了“天灾人祸”,是日本地震、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和国家宏观调控带来的影响、燃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及部分城市治堵限购政策实施的综合影响所致。

   在上海车展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明确表示:“虽然近几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5%左右,2010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了1800万辆,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拉动内需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过去十年可能是汽车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高速发展期。”

   十年增长十倍,保持前10年的速度可能性不大,苏波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不会出台明确的发展规划。“十二五”汽车工业最低能实现每年5%的增长速度。

   尽管去年9月发改委曾警告,要防止中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但十年的高速增长已经让这一趋势在厂商心理上变成了习惯,迷信长期高速增长让这次警告变成了又一次“狼来了”。

   “其实我们心里也感觉高速增长的好日子快到头了,但想想所有的人都在拼命扩产,我们不跟就会出局,竞争对手就会蚕食我们的市场份额。”某汽车集团的一位规划部的负责人说,“现在已经是一场豪赌,除了赌实力、技术,也要看胆量。”

   所有的厂商都捆在高速行进的战车上,巨大动能和惯性,令单一厂商无法自拔。

   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长城汽车等主要的国内汽车厂商,几乎提出了2015年产量翻倍的计划,只要将其发布产能倍增计划累加,就已经达到了4000万辆。

   在汽车产业的规划上,汽车厂商和政府部门的出发点无法协调,政府希望汽车产能实现转型,更好地提升质量、技术、性能并进而转向节能环保而非产量的激增,而企业则希望通过产量的放大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对于在2009年产业振兴政策刺激下猛冲猛打的中国车市,暂时放慢脚步歇一歇不是件坏事。FT专栏特约撰稿人江昭融撰文指出,保有量的提高,使得售后环节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需要车企有精力来补充;满负荷运转了三年的产能也需要一些调整;被两年牛市整得过于好看的财报,也需要一个缓冲期来消化;最为重要的是,企业特别是中国本土品牌企业需要在一个相对理性的市场环境中,判断自己的走向和坚持。

   江昭融是想提醒,中国汽车不要因为走得太快,忘了当初出发的目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