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13日 23:17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李军慧 胡金华 北京 上海报道
如果不是保监会于去年6月颁布《保险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非上市保险公司必须在第二年指定日期4月30日前公布前一年的经营业绩,国内超过100家的非上市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到底如何,外界都无从知晓。据《华夏时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116家保险公司中,除了中华联合保险几家保险公司等因故未披露年报外,其余保险公司均通过自家网站和指定媒体发布了2010年年报。不过,无论是寿险公司还是财险公司,其经营业绩都不能用“漂亮”来形容。
据记者统计,寿险行业集中度依然偏高,行业排名前六位的险资寿险占领了行业八成领地,实现保费收入8189.21亿元,占比84.6%。而合资保险公司近况不佳,去年25家合资寿险公司仅有7家盈利,而亏损公司占比达七成,合计亏损17.2亿元。而同寿险一样,财产险公司的发展也呈两极分化状态。
寿险前六占八成市场
从刚刚全部披露结束的保险寿险公司2010年年报看,行业排名前六位的险资寿险占领了行业八成领地,实现保费收入8189.21亿元,占比84.6%,而全年寿险保费收入为9679.5亿元。
“寿险行业前几家的市场占比逐年有一些下降,但总体上市场集中度还是比较高。”寿险市场研究人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寿依然市场占有率保持了领先的地位,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人寿寿险保费收入为3330.3亿元,占全部寿险保费收入的34%。中国平安寿险行业第二的位置一直十分稳定,增长态势迅猛,平安寿险规模保费增长20.2%,突破人民币1500亿元,达到1590.6亿元。
“从2006年至今,中国人寿市场份额从45%下降至34%,寿险行业市场集中度虽逐年下降,但仍维持垄断竞争格局。”国信证券如是评价目前市场格局。
比较有看头的是行业第三至第六的排位,显示激烈竞争态势,规模效应一时难以拉开差距。从披露的情况看,新华人寿获得915.8亿元、太保寿险获得878.73亿元、人保寿险获得824.25亿元、泰康人寿获得649.53亿元。
“人保寿险发展速度惊人,在过去的3年,人保寿险超常规发展,年增长率达到300%。从披露的情况看,人保寿险已经冲进寿险前列,去年保费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增量市场占比从2007年的第七升至第三。”业内人士介绍。
两家准上市公司泰康和新华同样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从披露的情况看,两家公司的内涵价值表现出众。其中泰康人寿去年公司总股本8.52亿,净利润20.95亿元,每股收益2.45元,为目前行业最高水平。而新华人寿去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亿元,成绩不菲。
寿险行业另外一个变化就是,随着保费规模的扩大,包括中国人寿在内,不少保险公司如新华人寿、泰康人寿、中意人寿、中法人寿等险企2010年的偿付能力充足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偿付能力是个动态指标,达到监管要求即可。维持一个过高的偿付能力水平,其实有时候意味着资本的闲置和浪费。”一家保险公司人士表示。
而在财险业中,记者了解到,两极发展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越是大型财险公司其盈利状况就越好,各大经营险种占比市场份额也越大,承保利润也会比较丰厚,但是这些公司只有十来家,其中还包括了已经上市的四家保险集团,而对于超过20家的中小财险公司,则无论是盈利还是投资状况都不容乐观,连续两年出现承保亏损的财险公司不在少数,而有些小型财险公司在投资方面除了银行存款之外几乎没有其它投资渠道。
七成合资保险亏损
记者统计发现,综合寿险公司2010年的整体经营情况来看,大多数中资寿险公司均实现盈利。但合资保险公司近况不佳,去年25家合资寿险公司仅有7家盈利,而亏损公司占比达七成,合计亏损17.2亿元。
7家盈利合资公司为:保罗中宏人寿、太平洋安泰人寿、信诚人寿、中意人寿、友邦保险、招商信诺人寿和中英人寿,其中中英人寿盈利最高,为2.18亿元,太平洋安泰人寿盈利最少,为3749.3万元。
“依照国际惯例,寿险公司盈利周期往往为7-8年,而外资保险巨头在中国的投资远远超过这一期限。”分析人士称。如中德安联人寿与金盛人寿均于1999年开展业务,由于长期没有实现盈利,业务拓展所需资本金只能由股东增资,去年两公司分别亏损2.94亿元和7689.2万元。
在2005年及以后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仍处于成长期,无一例外在依赖股东增资拓展业务,部分公司随着业务发展亏损额不断加大,其中中法人寿由前年盈利270.1万元滑落至去年亏损1642.8万元。
“在过去10年涌入增长迅速的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集团,如今正面临着关键的抉择:如何或是否发展其在华业务。”业内人士表示。
2010年11月普华永道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调查,有31家外资保险公司降低今后3年市场份额的期望值,寿险公司预计其市场份额到2013年将保持目前5%的水平。
普华永道中国保险业主管合伙人林同文表示:“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试图拉升业绩,增加市场份额,但是没有成功。激烈的竞争局面导致一些外资合伙人开始考虑稀释他们的持股,并将运营机制本土化。”
记者统计发现,2010年一些外资保险巨头选择了群体性撤出,其中包括了法国安盛保险、荷兰国际集团、加拿大宏利金融、澳大利亚联邦银行。而发生股权变更的合资寿险公司达到9家,在合资寿险公司中达到三分之一。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