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一月一调成常态 存准率与央票齐出鞘

2011年05月13日 23:17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央行又一次“出其不意”。

   5月12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再度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中标利率为3.8%,接近二级市场水平。3年期央票受到市场密切关注,被看做“可替代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长期资金锁定工具。

   市场普遍预期,3年期央票发行后,存准率上调的可能性降低。但当天晚间央行就宣布,从5月18日起,再度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今年第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距离上一次上调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月。同时也是央行自去年以来准备金率的第11次上调,大中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21%的历史最高位。

   当天,央行又在公开市场开展了100亿元的正回购。当周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120亿元,终结连续3周净投放。

   在央票已经可以正常地回笼资金的情况下,央行为何又一次动用达到历史高位的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为对冲热钱

   4月份刚刚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3%,略低于上月创下的32个月的高位。央行同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96亿元,高于预期。

   “货币供应量、PPI和工业增加值等关键数据增速出现了下滑,但从数据来看,通胀压力并没有明显缓解。”山西证券宏观分析师伊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时央行有必要进一步保持调控力度,巩固成果。

   事实上,5月12日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3.8%的中标利率发行了400亿元3年期央票。同时,以2.9158%的中标利率发行了500亿元3个月期央票,以2.88%的中标利率进行了100亿元的91天期正回购。

   “3年期央票恢复发行,可以看做是准备金率工具的辅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伊磊表示,但根据4月份贸易顺差情况,我们预计新增外汇占款或维持4000亿元水平。即使在3年期央票辅助下,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仍然较大,预计5月份会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0.5个百分点。

   当天晚间央行又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按4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75.62万亿元计算,此次准备金率上调将冻结资金3781亿元,与伊磊预计的外汇占款4000亿元基本持平。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他在其微博(http://weibo.com)里表示,再度上调存准率的最大理由是热钱流入超预期。

   至今尚未公布4月份的外汇占款数据,但3月新增外汇占款已经反弹至4079亿元的高位,整个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已超过1万亿元。

   而今年一季度央行上调准备金率冻结的商业银行资金规模,大致在1万亿元人民币,与一季度外汇占款规模相差不大。

   李迅雷推测,重启3年期央票,原本符合加大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央票及外汇占款逻辑。但还是提高了存准率,由此估计4月份至5月份热钱流入量不小。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点“恰逢”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结束,而市场普遍预期对话结束后,人民币将明显升值,因此有专家认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了管理层应对热钱加速流入的意图。

   央行5月初发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已经向市场传达出政策的取向:“准备金工具针对由外汇流入等导致的偏多流动性,其运用力度和调整空间取决于多个可变的条件,因此并不存在绝对上限。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贷款收紧难煞小企业

   存款准备金率和3年期央票重启上调并行,意味着央行对通胀升温的忧虑,甚于对经济下滑的担忧。

   一月一调的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常态,不算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的高位。对已经实施贷存比日均监测的商业银行来说,贷款规模愈加收紧。

   “为了应对存准率上调,众多银行纷纷收紧贷款额度,造成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成本高,企业经营压力大增,不乏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者。”一位贷款公司业务员对记者表示,民间借贷利率之所以火成那样,除了民间流动性宽裕外,更多的是因为有实际需求,在银行贷不到钱的情况下,为渡过钱关企业才“临时”转向高利贷拆借。

   伊磊表示,央行的根本目标是调控通胀,保持经济稳定发展。调控过程中不要紧缩过度,矫枉过正。如何在控制通胀和保持经济稳定增速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考验着央行和宏观调控部门。

   “接下来货币政策可能会进入一段观察期,下一步观察目标是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伊磊表示,调控首要目标是抗通胀,4月CPI还在高位,但4月下旬以来菜价明显下落,4月份货币供应量、PPI和工业增加值等关键数据增速也出现了下滑,通胀已经出现回落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5月11日的黑色“星期三”引发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也将有助于缓解短期通胀压力。

   央行在《201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下一阶段要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巩固和加强前期调控成果,进一步巩固机构及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各家银行钱紧的大背景下,可以想象银行之间拉存款的竞争将会更激烈。”银行业界人士章先生告诉记者,“预计后半年收紧货币政策还将成为常态,恐怕中小银行要贷款的难度就更大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