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希腊式恐慌

2011年05月13日 23:18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兰晓萌 北京报道

   “买于传言,卖于事实。”这句传统的投资名言似乎已经过时。5月6日,星期五,一条传言之后,全球多数投资者本能地选择了卖出。

   这则传言的主角是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发布者是德国著名的《明镜》周刊。该杂志网站“明镜在线”于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刊文称,德国政府的一位知情者透露:“希腊帕潘德里欧政府正考虑放弃欧元,自行重新发行德拉马克。”受此意图的惊吓,欧盟当晚紧急召集欧元区财长和财政部高级官员在卢森堡召开秘密会议,“就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及加速重组希腊债务进行磋商。”

   “明镜在线”披露的细节极其详尽:德国财长在出席当晚的卢森堡会议时,带去了德国财政部专家对希腊放弃欧元所产生的可能性后果做出评估:希腊的新货币兑欧元将大幅贬值50%,债务将因此大幅增加,占GDP的比重将上升至200%,一场债务重组不可避免。换句话说,希腊会破产。而且,希腊这样做会给欧洲经济带来灾难性冲击,“转换货币会导致资金外逃。”而希腊也有可能在接下来几年被阻挡在资本市场之外。

   一个恐慌的黑色星期五,就此形成。

  市场惊魂

   在货币市场,欧元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多头迅速抛售,导致欧元短时间内大跌。希腊财政部随后很快在网站上张贴声明,用罕见的严厉词汇否认希腊退出欧元区报道的真实性,将报道斥之为“不可理喻的轻率”,只会“服务于投机者的利益”。

   但希腊官方的澄清,没能阻止投资者赶在周末闭市钟声响起之前加紧离场,锁定获利,规避风险。当天纽约尾盘,欧元兑美元下跌1.3%,报于1.43480美元,加上此前一天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且未暗示下月加息的消息重挫欧元,当周欧元兑美元创下1月以来最差单周表现。

   在纽约市场,投资者抛售欧元进一步拉底了试图企稳的原油和白银价格。5月6日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交割期油价格每桶下跌2.6%至97.18美元,银价则下跌3%,至每盎司35.21美元。

   在债市,全球最大的货币与期货经纪公司ICAP发现,美国国债5月6日的交易量突然加大,接近近期日平均交易量的两倍。基准10年期美国国债价格上涨,收益率降低3.14%。

   因4月非农就业率创近一年最大增幅消息而欢欣鼓舞的美国股市,在传言影响下变得沮丧。午后冲高受阻。欧洲和亚洲股市,在3天后也用补跌支持了这一被否认的传言。

   一年半以前欧元区债务危机爆发之初的场景意外重现。希腊式恐慌再次成为搅动市场的关键因素。

  信谣“有理”

   人们相信希腊会退出欧元区不无理由。

   自去年5月接受欧盟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1100亿欧元援助以来,作为交换条件的一部分,希腊政府通过采取严厉的紧缩措施,将预算赤字从GDP的15.4%削减至10.5%。希腊还改革了税法、加大打击逃税力度并大幅精简公共部门,即使如此,它现在仍远远落后于自己描绘的赤字削减蓝图。

   希腊目前的债务规模达3270亿欧元,为其GDP的142%,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欧元区官员估算,希腊明年需另外融资270亿欧元,可事实越来越明显:希腊没有能力从市场上筹到这么多钱——其国债收益率已经涨到欧元面世以来最高水平。

   而猛砍开支的副作用已经显现。欧盟委员会、IMF和欧洲央行最近的评估报告显示,希腊经济的萎缩程度大于此前担忧,而“严厉的紧缩措施正是导致经济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

   2010年,希腊经济下滑4.5%,超过专家的预期,预计2011年的经济收缩幅度也将大于此前3%的预估。并且,希腊的公共赤字也将高出预期。

   付出了痛苦的代价,希腊的努力却没有起到多大效果。根据欧盟委员会、IMF和欧洲央行的评估,希腊的财政问题解决方案已进入“关键阶段”——只有经济复苏、政府收入增加,希腊才能独立解决债务负担,但这两者目前一个都没有实现。对于陷入如此尴尬境地的希腊来说,退出欧元区,重掌货币政策制定大权,的确很具诱惑。

  单行道与多米诺

   退出容易吗?欧元区会付出高昂代价。德意志银行资深欧洲经济分析师莫伊克(Gilles Moec)的比喻是:“欧元区是一条单行道。”不能退出,就只能进行债务重组。

   德国媒体报道,在4月初的一次高级别电话会议上,几位欧元区财长已在小心翼翼地建议,有鉴于当前的形势,允许希腊进行债务重组。一直公开反对债务重组的IMF也被曝光曾暗中要求希腊重组债务,并提议扣减、债务展期或降低利率三种途径。这三个选择都可以为希腊免去一部分债务,但对债权人意味着放弃一部分收益,或承担一部分损失,特别是扣减,也即减少偿还本金。

   德国与希腊官员设想的是债务重组的弱化版——“自愿重组”。例如,鼓励债权人将手中风险更大的希腊政府债券以大约市场价与由欧元区担保的更安全的债券做掉期互换,或者成立欧元区信托——可能是欧洲金融稳定机构(EFSF)——通过其购买债券、延长债券期限或偿还旧债。

   但标普认为,自愿重组将构成选择性违约。5月9日,标普发出了警告并再次对希腊“出手”,将其主权信用评级由BB-下调两级至B。受此影响,当天,希腊银行股受到打击,投资者买进德国国债避险,欧元兑美元跌至3周最低水平。

   希腊危机一日得不到解决,欧债危机就一日无法解除。考虑到美元是欧元主要的交易对手,而且资本有很长时间一直是从美元流出,进入欧元作分散,因此欧元相对于美元走弱有可能成为常态。而美元相对反弹,会对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造成打压。

   在这次随希腊起舞的市场波动中,欧元、美元和大宗商品的互动一直在证明这一点。5月11日,希腊债务问题继续在市场发酵。欧元遭到抛售,对美元汇率跌至3周以来最低,美元兑其它主要货币全线上扬。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当晚普遍重挫,多个商品创5月5日暴跌行情之后的新低。

   与此同时,国内关于经济是否硬着陆的争议声音渐起。尽管4月份的CPI数据仍在支持着治理通胀是首要调控目标的必要性,但是,一些变数正在浮现。

   如果希腊危机裹挟欧元继续走弱,强势美元就将抑制大宗商品价格的飙升态势,从而减缓国内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希腊债务危机作为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正在越来越严厉地考验宏观调控政策的灵活性。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