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极端天气催生新一轮农产品炒作

2011年05月27日 23:27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金水 北京报道

   游资再次嗅到新一轮极端天气炒作的味道,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小麦和大豆等农产品期货狂飙,而国内期货市场小麦、玉米和稻谷也蠢蠢欲动开始布局。

   5月26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期货出现12040手增仓,近3000万的资金已经悄然布局,而从5月23日开始,已经有6000多万增量资金布局早籼稻;增量资金的入场带动小麦期货主力合约价格一周上涨1.5%,早籼稻期货一周上涨3.13%,玉米期货的持仓量更是达到70万手成为布局的重点,20亿左右的资金在豪赌玉米涨价。

   中粮期货农产品分析师佟远明注意到中国小麦和稻谷价格一直受政府调控影响,美国市场粮食价格是自由浮动的,遭遇炒作的力度更加猛烈。此前一周,投资者已经将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推高了10%,玉米期货飙升了11.43%,大豆上涨了3.6%。

   新一轮炒作之风来源于全球极端异常天气的叠加效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暴雨洪灾导致300万英亩农田被淹,玉米和大豆播种推迟,而小麦和棉花产区得克萨斯州遭遇了干旱;中国早籼稻主产区长江中下游一直高温少雨,是1954年以来降水最少的干旱天气,西欧小麦和谷物产区也正在经历严重干旱可能减产。

   “投资者沉浸在全球异常天气带来的狂热炒作氛围之中,而大多数去年涨幅比较大的农产品今年全球种植面积扩大这一事实被忽略了,去年小麦旱灾严重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区天气良好。”佟远明告诉记者。

  国际炒作致输入通胀压力大

   北京中期研究院农产品期货分析师马兵干脆把自己发布的研究报告题目就叫《世界各国异常天气频发 农产品炒作因素增加》。马兵告诉记者,国际农产品的炒作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新一轮极端天气和资金炒作是否带来全球粮食危机,继续恶化全球通胀形势呢?实际上,通胀带来的加息压力正在上升,市场已经预计6月初央行会再次加息。

   国际农产品的炒作会不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市场各方分歧严重,正如高盛和摩根大通对于大宗商品走势出现的分歧一样,多空双方争夺激烈。

   眼前的欧债危机、日本地震和核危机、北非的动荡、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中国反通胀的货币紧缩政策等一系列事件正在影响着全球经济基本面,短期内全球收紧流动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必然深刻影响到大宗商品的价格。

   高盛呼吁投资者短期内清仓大宗商品的头寸,而摩根大通认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没有结束需求依然旺盛,依然看好大宗商品的走势。

   大宗商品经历5月初的一场暴跌之后是否已经卷土重来,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张宜生认为,高盛和摩根大通这些国际投行都不可信,他们的言论与自己的仓位密切相关,现在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短期内,大宗商品已经见顶,尤其是有色金属等工业品再创新高的可能性很小,但继续暴跌的可能性也很小,实体经济的需求支撑还是很强劲,大宗商品可能会等待经济形势明朗再做出方向性选择。

   “相比较而言,农产品的表现要强劲一点,极端异常天气必然带来粮食的减产,全球的粮食消费需求不会减少,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还在不断上升。”张宜生认为,粮食涨价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节约粮食,也就节约了土地。

   “目前,我们面临的是输入型通胀,首先,原油的价格不由我们控制,而且价格还会上涨,外部环境和炒作等这些问题中国很难控制。”张宜生认为,通胀难以避免,我们需要进口粮食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只能被动接受含有金融泡沫的大宗商品价格。

  早籼稻对粮价影响不大

   长江流域是中国早籼稻的主产区,去年就因为生长前期的低温寡照和后期洪涝灾害的影响出现减产。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全国粮食产量为54641万吨,连续7年增产,但是,早稻总产量为 3132万吨,比上年减少204万吨。早稻产量前三位的湖南、江西和广西三省区合计占全国减产的76.1%。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今年1月1日至5月23日,长江中下游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成至八成,气温持续偏高,已经导致长江中下游稻谷主产区的严重干旱天气;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长江干流各控制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少25%至70%,5月20日洞庭湖水体面积较去年同期减少约73%。

   “其实,目前旱灾仅仅是影响推迟了早籼稻的插秧,后期有降雨或者灌溉条件后,还可以补,不如去年早籼稻扬花期低温寡照和洪涝灾害对产量影响大。”佟远明说,中国北方的小麦主产区大部分是水浇地,灌溉设施条件比较好,这和欧美农业完全靠天气还是有区别,今年旱灾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很小。

   “去年早籼稻3000多万吨,而稻谷产量是1.9亿吨,早籼稻占稻谷产量的15%,比例很低,主要用于工业用途。”中国粮食储备总公司新闻发言人程秉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储备和消费的重点是小麦和中晚稻,早籼稻是小品种,对粮价的影响很小。

  国内稻谷炒作将昙花一现

   干旱没有对早籼稻现货价格产生太大影响,但已经形成早籼稻价格上涨的市场预期。资金开始潜伏早籼稻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早籼稻期货开始引领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期货出现量价齐升的行情。

   在小麦、稻谷和玉米三大粮食主要品种中,小麦和稻谷中国基本能自给,玉米还存在一定缺口。国储刚刚利用美国芝加哥玉米期货大跌重启了100万吨玉米进口,国际游资借异常天气和中国需求炒作已经导致芝加哥玉米期货的狂飙,市场都在预期一旦中国大量进口玉米将迎来一轮暴涨。

   马兵告诉记者,因为美国玉米种植接近尾声,洪灾导致3%左右的玉米改种了大豆,国内猪粮比一直在1:7处于很高的位置,下一步生猪存栏扩张会导致饲料需求的增长,资金都在等着玉米价格上涨。

   但程秉洲表示,国储进口玉米仅仅是临时补充库存需要,不具有长期性,目前,国家粮食储备丰富,旱灾对粮价影响不大,不会导致新一轮粮价上涨。

   佟远明认为,国内小麦和早籼稻的炒作不可持续,中国是最重视粮食安全的国家,国家储备的小麦和稻谷库存都很多,小麦国储库存至少还有1700万吨,这些还仅仅是可以公开的临时库存,中国还有大量从来不公开的中央库存和隐形社会库存,中国不会发生粮食短缺的问题。

   北京冠通期货总经理刘小红最不看好炒作小麦和早籼稻这些品种,这两个品种的定价受国家调控影响力很大,国家储备充足,自给率很高,不需要进口,炒作只是跟风外盘昙花一现。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