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3日 09:57 来源: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李保元
核心提示
就在国内太阳能光伏行业进入“寒冬调整期”、河北厂商召开誓师大会之际,传来一个海外“中长期利好”——— 德国默克尔政府作出决定,在2022年之前放弃核电。消息致使晶澳太阳能、英利等上市冀企股价大涨,然则本地业内人士也指出,中长期利好暂时无法即时兑现,光伏冀企仍需做好应对眼前市场洗牌的准备。
■宣布弃核
德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市场。今年前4月,河北厂商对欧盟出口了价值7.2亿美元的太阳能电池,占到全部出口的八成。而德国市场吸纳了3.3亿美元的产品,占到全部电池出口的36.7%。河北太阳能电池巨头英利集团相关人士证实,尽管已经开始挖掘美国、东南亚等市场,但是德国仍然是第一大海外市场。
受到日本福岛核泄漏危机的影响,5月29日,德国默克尔政府以及各执政联盟党派在长达12小时的讨论后,作出到2022年关停所有核电站的决定。
其中,198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8座核电站将永久性关闭(其中7座已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暂停运营),其余的6座核电站原则上都将于2021年前关闭,另外3座将在新能源无法满足用电需求的情况下“超期服役”一年。
实际上,德国政府在2002年即确定在2022年关闭全部核电站,不过默克尔去年修改法令,将最后一座核电站的关停时间推迟到了2035年,此举引发德国国内反核抗议。
■利好冀企
目前,德国电力总供应的23%来自核电。在未来20年内,德国需要用其他能源来取代核电,而德国政府一直不遗余力推动的太阳能发电将扮演主角。德国媒体称,政府未来将会投入数十亿欧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建设天然气发电厂等。
在优厚的上网电价补贴之下,利用屋顶光伏系统发电,在德国居民社区中已经十分常见,家庭发电也成为一项不错的私人投资。尽管从去年下半年德国开始下调发电补贴,但是目前德国的市场容量依旧是全球最大。
据行业机构分析,如果德国一半的核电能源被光伏取代,则未来十年内德国光伏装机量每年需要达到8.75吉瓦,而德国去年处在高位的装机量,也才有7.5吉瓦。替换核电的市场容量可以支撑“五家英利”的产能。
德国放弃核电的决定,无疑构成对全球光伏行业的巨大利好。美国时间5月31日(周二),中国概念太阳能股票纷纷大涨,河北晶龙集团控股、在宁晋设有制造基地的晶澳太阳能上涨了6.35%,收于6.03美元,保定英利股价上涨5.03%,收于9.18美元。无锡尚德、赛维LDK、美国第一太阳能等公司的股价也都出现了大涨。
■远水近渴
记者注意到,从二季度开始,随着意大利修改发电补贴政策,加之国内电池及组件产能急剧扩大,产品价格明显下跌、光伏行业进入一个低谷,甚至是“严冬”。德国“弃核”,是否能够给本土行业带来改观呢?
英利集团新闻宣传部王志新对记者表示,这一决定是国内光伏厂商的利好消息,这样一来,德国当地的光伏市场,光伏产品需求量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可以缓解之前削减补贴的隐忧。不过,这是一个中长期的利好,难以彻底改变对今年光伏市场的低迷预期。
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组件价格大跌,国内一批中小太阳能组件厂商已经关门停业,这将是英利、晶龙(晶澳)等河北巨头扩大行业领先优势的良机。
据记者了解,就在5月29日德国政府讨论“弃核”的同一天,英利集团召开全面进攻欧洲市场、美国和新兴市场、中国市场“三大战区”誓师大会。英利掌门人苗连生称,光伏行业迎来了洗牌时期,面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市场格局变动,集团必须主动出击应对市场变化,积极引导光伏行业回归理性。
王志新表示,未来18个月光伏市场可能面临调整,不过考虑到成熟市场的稳定增长预期、新兴市场崛起等因素,再加之瑞士、德国等“弃核”,全球光伏市场仍然蕴含很多商机。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