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股月跌5.77%基金调研备战六月建仓

2011年06月03日 23:31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付刚 北京、上海报道

   “这几天大跌时,我已看到有机构资金在大笔申购我的基金。”6月2日下午,上海一位主要管理指数基金的公募基金经理透露。

   经过8连跌后,5月沪市累计下跌5.77%,创11个月来最大单月跌幅。摩根大通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5月末在上海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A股的下跌是非理性的。

   “市场的主要担心在于,一是中国经济会否硬着陆,二是世界经济是否二次探底。我的观点非常鲜明,两者可能性都不大。尽管市场仍会经历痛苦的筑底过程,但目前已是买股票的好时机。”

   记者调查获知,市场的疲弱带给更多的个股挖掘的时间和空间,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基金经理,近期不少都忙于调研,在他们看来,大量股票当前的市盈率都在历史低谷,而如何寻找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景气度依然高涨、业绩有超预期可能的公司,是当务之急。

   他们认为,在近期连续下跌后,若经济不出现重大意外,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已是大概率事件。

  暴跌后产业资本潜入

   5月累积下跌5.77%的上证综指有点悲催。不仅创11个月来最大单月跌幅,在亚太主要股市中表现更是仅仅略胜越南,排在倒数第二。个股也呈大面积普跌,当月共有1916只个股下跌,其中有1072只跌幅超10%。

   复杂的局面沿袭至6月。6月最初的两个交易日再次上演了近期市场频现的“隔天套”走势(前一天大阳线,第二天大幅低开,隔天损失超5%以上)。

   为何市场变得如此复杂?持续大跌并跌破2700点的原因何在?

   海富通风格优势基金经理牟永宁向记者指出,此番市场超调反应,部分源于市场对控制当前通胀局势的信心有所降低,由此产生了预期的不确定性,让市场总体比较悲观。再加上创业板、中小板的持续杀跌挫伤了市场信心,进一步导致国内市场总体表现弱于海外市场。

   然而,在多数投资者陷于恐慌时,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抄底”热情却逐步升温,增持公告此起彼伏。

   同花顺iFinD统计显示,3 月以来,有29家公司获得控股大股东增持;在5月,共有15 家公司出现43宗增持,累计增持市值为15.55亿元,创今年新高,接近前4个月增持的总和。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A股市场上一次产业资本大规模增持现象,出现在金融危机期间的2008年。当时,A股跌至2000点附近,上市公司大股东纷纷增持流通股票,随后不久,A股市场在1600点附近筑底并重回上升趋势。

   在牟永宁看来,大股东及高管的增持行为虽不会就此改变股指的运行轨迹,但至少是对市场低估值的一种认可。“目前2700点附近的动态市盈率,与2008年1600多点、2005年1000点相差无几。在近期的连续下跌后,若经济不出现重大意外,市场处于底部区域已是大概率事件。”

  调整或延续至6月底

   记者综合采访公募、私募基金经理及券商分析师观点发现,他们多数认为,5月股市出现较大的下跌行情,确有些偶然因素,但就基本走势而言,应该是正常的。“这里并不存在所谓的错杀”是他们向记者不断强调的一句话。

   华富基金研究总监陈茹就向记者强调,市场对经济景气的分歧很大,无法形成统一的预期和看法。在她看来,在紧缩预期下,A股市场无场外资金进入,场内资金的腾挪主导了市场走势,市场处于窄幅波动,只有下跌才有机会,因此,这部分场内资金也选择了暂时离场。再加上国际板推出的可能性越来越高,部分场内资金担心供求关系而离场。

   交银施罗德基金权益部副总经理史伟则表示,虽然目前通胀高企,但从流动性来看,最紧的时候正在过去,货币供应量增速已降至目标区域,实体经济资金紧张态势亦有所缓解。

   国投瑞银稳健增长基金经理朱红裕向记者分析称,此轮调整可能延续到6月底7月初,7月左右将成为判断下半年甚至明年行情关键的时间窗口。届时需要观察三个方面:7月能否看到总需求和通胀的回落、小盘股的调整是否基本到位,7月左右是决定下半年信贷等货币政策的关键节点。

   “6月份应该是以进一步消化利空、在调整中寻找底部支撑为主,在谨慎之余,操作上也就不至于像5月份那样轻仓观望,而是可以考虑适度试探性建仓。”

  高端制造业受青睐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经过市场大幅下挫后,适度建仓和“抄底”情绪正在蔓延。

   6月2日下午,嘉实基金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有关基金定投的投资者见面会让记者大出意外,参加的投资者多达800多人,以至于甚至让人产生目前市场处于牛市的遐想,很多投资者还向记者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在这个点位是否还需要基金定投?是不是就一次投入更好?”

   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林宁6月2日下午向记者透露,市场的疲弱带来了更多的个股挖掘时间和空间,近两个月以来,他加大了调研力度,调研和走访了30多家上市公司,“可以看出,不同行业受经济放缓的影响大不相同,不少细分行业和公司的景气度依然高涨,相关公司的业绩有超预期的可能。”

   林宁认为,到四季度,乐观按照明年估值,很多股票会显得更有吸引力,因此,静下心来精心选股才是关键。“在仓位上会一直保持在八成到九成。”

   朱红裕也透露,市场跌破2800点之后,他主要增持了部分进攻性的品种,如保险股;而如果市场越往下探底,他将会继续增持部分弹性较大的品种;前期较为看好的医药、食品饮料等会从配置角度考虑稍作调整。“着眼更长的周期,从目前看到年底的话,周期股和消费股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过去两年,市场流动性宽裕,股票投资主要是炒作中小板、创业板,但是今年流动性紧缩,如果没有前瞻性的适应,就要承受中小板、创业板腰斩的风险,”嘉实基金研究部总监詹凌蔚向记者指出,“短期这种转折正在反映到实体经济中,只有优质的企业才能在这次信贷紧缩中不受伤或不破产。”

   对于如何度过这个过渡期,詹凌蔚表示,不会有大的牛市机会,未来仍看重结构性机会,将寻找能够最先、最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的先导行业和企业进行投资。他较看好工程机械装备、广义的装备制造业、家电设备、通讯设备等。

   史伟也认为,目前不同行业表现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他较看好先进制造业的前景,“先进制造业将有望成为带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在史伟看来,从国际实践看,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瓶颈,是抢占国际竞争有利地位和带动经济转型的关键。“随着我国开始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布局,重型机械、核电、高铁、航空、中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等领域已成为产业发展热点,各项扶持政策已开始陆续出台,目前这个时点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投资良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