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四部委整治电动车困难重重 细则缺失引发执行难

2011年06月03日 23:31 来源: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四部委联手推动整治电动自行车的行动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困难重重。

  据公安部、工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显示,“时速不超过20公里、整车质量(重量)不大于40公斤”为电动自行车的及格线,不符合该标准的均为超标车,禁止生产、销售、上路。违禁者将受到停业整顿、取消生产许可资格、吊销企业营业执照等处罚。此外,还规定各地政府设定超标电动自行车的过渡期限,限期淘汰超标车。

  尽管口气强硬,但由于监管主体不明,细则不明,实施办法不明,四部委联合发文,很可能重蹈前年覆辙。从前年年底国标委下发通知后,一年中,电动自行车没有受到丝毫影响,现存电动自行车已经超过1.2亿辆。

  主管部门缺失

  6月2日,距离四部委下发文件已经过去近三个月。然而《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后发现,关于电动车整治究竟谁主导,各部门莫衷一是。

  在70万电动自行车超标的石家庄,电动车不仅正常销售,连政府部门对整治电动车都一头雾水。

  石家庄市政府交通局是制定规划及监管交通的部门。然而,该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整治电动车要按照省里统一部署,市内暂无计划。发改委交通处表示自己主要负责道路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交通运输局认为,自己管理的是交通运输方面,违规违纪不归他们管,应该找公安或交警。

  公安局也对整治电动车一事一头雾水,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件事情应该联系治安管理处,而治安管理处随即把电话转至政办室。

  “这个事情我们也是从媒体得知的,并没有得到通知要参与这个事情。”石家庄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政办室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件事应该是由政府部门或质量监督部门牵头,我们配合执法。”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查处超标电动车这个事情很尴尬。“如果是偷的,我们有足够理由去查处。但车主都是通过正规渠道去买的,又不像摩托车有牌照可以查。如果有明文规定,需要我们配合的时候我们才好操作,但现在又没有规定。”他说。

  公安部门不参与,查处违规电动车最终落在交通管理部门身上。但石家庄市交通管理局对整治电动车事件一无所知。该局一位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没有整治。怎么整治?如果说上了机动车道,那就是违规,交警会管。现在对电动车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市内没听说过要整治。”

  而在另一个省会城市合肥,也发生了相同的情况。“把电动车划为机动车?它是非机动车,怎么把它归类为机动车呢?”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信息网车管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2011年6月1日,镇江市交巡警开始查处无牌无证上路的电动自行车。当天共检查电动自行车6000余辆,无牌上路500余起。但对于电动自行车重量、速度是否超标,交警表示并没有开展此类检查,检查中也存在较大难度。

  缺乏行规

  早在去年,就不断有声音表示电动车新国标将出台。5月,中国自行车行业协会理事长马中超透露,国家标准委和国家有关部门将于近期启动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修订工作,新国标有望在年内出台。然而时至今日,电动自行车行业仍然没有等来新的标准。

  “我们曾经多次上书推进新国标的制定。”中国自行车协会负责人表示。但是,上书的效果并不明显。

  此番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电动自行车的生产、销售、使用仍须遵循制定于1999年的国标。对于使用中的电动自行车,通过以旧换新、折价回购、发放报废补贴等方式,鼓励群众主动置换和报废。然而,对于如何换购、在哪换购、销售中的电动车怎样处理等等问题,上述文件中没有任何详细说明。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继上月四部委文件发布后,目前国内各省市电动自行车均停止发放车牌,相关主管部门正陆续与企业及协会调研商讨实行事宜。但镇江对于无牌无证上路行驶的电动自行车车主处以20元罚款后,现场发放牌照。

  据了解,四部委下发的通知只是一个“方向性”政策,其中要求各省自行制定出相关的管理办法。

  “由于超标电动自行车长期处于政府监管的盲区,才导致目前政府、企业、消费者的窘境,如今整治的难度可想而知。”中国电动车协会会长王弋说,他同时表示,“按照现行标准整治,似乎意味着新国标的难产,其出台恐怕无法预期。”

  利益之争

  “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重量并非是容易发生危险的必要条件。”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在电动自行车重量和速度方面的持续争议由来已久。在国外,欧洲的电动自行车限速是25公里/小时,美国的电动自行车限速32公里/小时。

  一场关于速度的较量,凸显了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行业的博弈。

  “去年1月1日电动摩托车国家标准实施,时速要求在50公里以上。从今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燃油助力车也被列入了淘汰类项目。这一系列政策明显有利于摩托车行业,电动自行车行业生存将更加艰难。”王弋表示。

  “去年全国自行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电动自行车分标委会召开了三次大的标准征求意见会议,分别征求各省市行业协会、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各地消费者协会等方面的意见,我们也与汽车工业协会摩托车分会和摩托车分标委进行了沟通。”自行车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新国标没出台之前,关于速度和重量的争论不会停止。”王弋表示。

  然而,由于各地自行制定管理办法,所以“各地的规定和实施细则是有差异的,其中也包括对产品速度、重量等指标的要求”。上述自行车协会负责人表示。而这可能在地方引发新一轮电摩博弈。

  一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电动自行车的能耗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一,今后还可以跟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发展达到协同效应。“这么一个既环保又方便的出行工具,我们应该研究如何使它大发展,而不是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和限制。”他最后说。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财经要闻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