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6月07日 08:55 来源:《新世纪》周刊
受制于诸多因素,短期内银行间市场资金仍将紧张,利率水平很难大幅下降
□ 财新《新世纪》记者 张环宇 | 文
blog.caing.com/zhanghuanyu
受
紧缩政策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持续紧张,而且短期难以看到明显缓解的迹象。
5月下旬以来,受金融机构上缴存款准备金和财政存款上缴国库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缺血”严重,到月末更加明显,主要交易品种利率出现不同程度的跃升。其中,短期7天回购利率盘中报价甚至一度达到6%的峰值,此后虽有回落,但至6月1日,其利率水平仍维持在3.9000%的高位区间,远远高于5月3日的收盘价2.9700%。
与此同时,隔夜利率也由5月初接近2%的水平,跃升至5%附近区间。
此间,央行减弱了货币回笼力度,持续地量回收资金等同于向市场投放资金,但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却改善有限。在经济减速和通胀高企并存的时刻,市场对紧缩政策的预期加剧了资金供求失衡的状况。
与此同时,愈发严格的信贷审核标准,也使得银行持币心理更加明显,短期内,银行间市场利率下行阻力重重。
银根很紧
一直以来,每个月月末的时候,银行受制于存贷比和超储率指标的约束,临时吸收存款且借款意愿不强,造成市场资金的阶段性紧张。
在5月的月末因素消除后,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有所回落。6月2日,银行间市场回购定盘利率整体下行,隔夜和7天品种跌幅显著,资金面紧张状况有所缓和。其中,隔夜回购定盘利率报2.8486%,较上一交易日下跌32个基点;7天回购定盘利率报3.5100%,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1个基点;14天回购定盘利率报4.2100%,较上一交易日下跌4个基点。
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由于贷存比和超储率考核因素影响,银行资金融出的意愿较低,因此推高月末回购利率。进入6月后,随着公开市场到期量逐步增加,预计资金面会有所好转。不过,回购利率很难出现大幅回落。
“现在银根确实很紧。”瑞信证券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称,隔夜和7天回购更多地受短期因素影响,但即使从具有代表性的3个月回购利率来看,资金面同样相当紧张。
从央票和回购到期量看,今年6月到8月,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分别为6010亿元、2720亿元及2060亿元。虽然6月央票和回购到期量绝对值较大,但外汇占款增速可能再度上扬,这很可能会导致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外,银监会也将于6月开始对银行存贷比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管,存贷比由原来的月末考核变更为日均考核,兼之临近上市银行半年度报告期,为满足各项指标要求,银行在资金需求方面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现在大家的压力明显增大了。”一家外资银行的理财经理对《新世纪》表示,目前,银行在存款资源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理财产品的发售频率也大大加速。“以往季末也有压力,但不会像现在这么大。这可能更多就是与新的存贷比规定有关。”
虽然亦有市场人士称,日均存贷比考核制度施行后,金融机构可能采取配置债券的方法来部分替代信贷投放,反而会利好银行间资金面。但新规对短期资金面的冲击难以避免。
“这虽不会引起利率的急速上涨,但短期利率水平可能会增加20到30个基点。” 中信证券债券销售交易业务董事总经理高占军如此判断。
在高占军看来,6月中下旬,随着半年末时点临近,银行的资金需求增加,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可能会再度出现紧张的局面。
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的很多经济学家一致认为,6月市场资金面状况,将受到外汇占款增速和央行是否会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中国新增外汇占款3107亿元,与3月4079亿元的规模相比,环比下降23.8%。外汇占款降幅明显,但却仍处高位。
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强烈,外汇占款再度下降的可能性很小,其一旦反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势难避免。而这对于短期市场流动性的紧缩作用将会相当明显。
国泰君安首席宏观研究员姜超指出,6月仍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但7月以后随着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的下降,准备金率上调的概率将大幅下降。短期内,如果央行保持地量回笼规模,那么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将显著缓解。
“现在的情况是,外汇占款的增速还不得而知,央行是否将在6月再度上调准备金率仍有悬念。”在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进入6月后,很多上市银行将面临半年报的压力,这使银行的持币心理有所增加。
“一般来说,进入6月后,银行都希望把超储率提高点,这基本上相当于提高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在鲁政委看来,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收紧速度,将取决于货币增速是否能被有效控制。“如果M2增速持续在16%以上,宏观调控的压力就会增加。”鲁政委对财新《新世纪》记者称。
鲁政委认为,目前高企的回购利率,更多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在月末时点过去后,相比7天回购利率,隔夜利率回落的幅度更大,说明大家更多希望把钱抓在手中,而不是把钱借出去,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紧缩政策难改
虽然近期资金面紧张带有极强的季节性和事件性色彩,但在当下,即使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通胀压力却仍相当明显。挥之不去的政策紧缩预期可能令市场这种“缺血”的症状变得更加严重。即将于本月中旬公布的CPI数据难言乐观,货币政策紧缩的方向很难改变。
6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5月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至52.0%,虽继续保持在50%以上,但从趋势上看,除3月小幅回升以外,PMI平稳回落趋势明显,显示经济增长动能放缓。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仍然明显,在干旱和电价上调等因素影响下,5月CPI甚至可能再创近期新高。
“PMI环比下降,更类似于经济强劲增长后的调整。”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经济减速是治理通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这不会成为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理由。
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看来,虽然PMI持续回落,但制造业实质性收缩的可能性很低。而通胀不仅可能在6月创出新高,更将在三季度也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货币政策短期内非但不存在放松的基础,反而面临进一步紧缩的可能性。按其判断,从紧的货币政策至少将持续到三季度末。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暨全球市场中国区业务主席李晶亦持有同样的观点。她认为,受制于干旱和电价上调等因素影响,CPI将到三季度才会见顶,届时货币政策紧缩力度才会有所减弱。在此之前,央行仍可能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不过,近期在流动性政策方面,央行更多地表现出中性态度。5月31日,央行在公开市场发行30亿元一年期央票,发行量与前一周持平,发行利率亦保持在3.3058%。与此同时,央行的货币回笼力度也有减弱,在上调准备金率后,央行也连续三周向市场净投放资金。
在平安证券固定收益部执行副总经理石磊看来,短期内流动性政策或将保持中性,即使收紧,其频率也不会很快。
在他看来,6月银行虽仍可能因为半年度指标考核而产生激增的资金需求,但进入下半年后,流动性状况将有所好转。
“7月和8月的状况将会明显好转。而且,一旦经济下滑更加明显,央行在流动性方面的管控也可能放松。”石磊判断。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