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分析称6月CPI或破6% 滞涨担忧再次降临

2011年06月13日 08:19 来源:南方日报

  周二,国家统计局将公布5月份经济运行数据。多机构预测,中国5月CPI预计较上年同期上涨5.4%,追平3月份创下的32个月高位。

  专家分析认为,真正令人担忧的情况可能发生在6月份,受旱灾和比较基数较低两方面因素的影响,6月份的CPI升幅可能达到6%。在通胀预期逐渐增强的趋势下,一些专家认为,今年的全年通胀率可能要达到5%。

  通胀可能还会加剧,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创50年来新低,旱情至今仍未出现缓解的迹象。有分析人士担忧,未来央行为了抑制通胀将采取更加严厉的紧缩措施,中国经济“滞涨”的苗头或许即将显现。

  国内经济学家群体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分歧加大。上周日,在“第五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会议上,目前关于滞涨的说法仍然不是普遍观点,很多专家仍不赞同这一看法。

  通胀还在加剧6月份可能达到高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表示,2011年物价总水平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难度很大。2011年前四个月CPI上涨率是5.1%,其中新涨价的因素达到2.3个百分点,按照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计算,2011年全年翘尾的因素是2.67个百分点。

  这就意味着从5月份开始,即使不再有新涨价的因素加入,全年CPI上涨率还会达到近5%。从现在的情况看,5月份的CPI仍然将在5%以上,6月份因为翘尾因素最高,根据宏观院的预测,6月份翘尾因素会达到4个百分点,因此有可能达到高峰期。

  张卓元表示,2011年物价总水平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难度很大,全年CPI上涨率可能要达到5%,而受到翘尾因素影响,6月份CPI可能会突破6%。

  他分析说,由于这轮通胀是比较长时期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包括产品成本增加积累的结果,受到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上涨影响,因此这次通货膨胀可能要延续一段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胡乃武也认为,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通胀的高点将出现在第二季度,之后将在略有下降的基础上趋于稳定,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的预测,2011年全年的通货膨胀率为4.6%,2012年为3.3%。

  滞涨风险不定经济学家出现明显分歧

  4月经济数据刚刚公布时,就有部分专家开始提醒,滞涨苗头可能会在中国出现。农行高级经济师何志成当时就表示,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问题是高通胀、高库存并存,经济减速趋势形成,货币政策继续紧缩的余地越来越小,宏观调控遇到高库存,处理不好不仅企业受不了,宏观经济也很可能失控,滑入滞涨深渊。

  持有这一观点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滞涨高危区,中国式通胀远远看不到拐点。未来中国经济遭遇硬着陆的风险很大。

  上述专家认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已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民营企业会彻底萎缩。明年房价会下跌,一定会导致中国经济急速下滑。

  但是,在这些滞涨风险担忧的背后,更有一批专家则认为,中国经济不会滞涨。他们的理由是,之前的投入和增长还没有消化,经济增长不会下滑。

  实体经济的冲击全部归因于货币紧缩政策不公平,不会导致大面积失业。房价下跌和货币政策没有关系,不会出现暴跌。现在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从紧的政策,把信贷增长率降下来。今年不会宽松。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刘树成在上周六的会议上就驳斥了中国即将出现滞涨的观点。他认为目前阶段是又进一步转向新一轮合理的“适度增长区间”,而不是转向滞胀。

  刘树成表示,虽然目前统计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各地的固定资产增速有所下降。但是,“从我国经验来看,每个五年规划一般都是在第二年固定资产投资幅度才会加快。此外,地方政府换届因素的影响对于经济增长偏快会带来拉动作用。

  刘树成表示,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平稳回落的过程,而不是像一些媒体和业内人士解读的那样,已经处于滞胀状态或者是面临滞胀的风险、将陷入硬着陆。刘树成认为,从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看,2011年是稳物价。

  加息或悄悄逼近收紧货币政策趋势不改

  加息与提存准,都是央行政策篮子中的备选项,目前看来,加息的可能性要大于提存准,政策“跷跷板”更偏向于加息。宏源证券研究所研究员李伟杰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是,随着公开市场回笼压力的减轻及外汇占款压力的释放,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得过“猛”,而加息更具主动性和灵活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在论坛上表示,基于目前巨大的货币存量,今后一个时期一定要实行适度偏紧的货币框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驻华代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亚太部主任助理阿罗拉·维韦克:亚洲的经济增长前景依然非常强劲,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过热”的压力。亚洲地区国家特别是中国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同时我们需要一系列的组合,而不是单一政策,包括收紧货币政策、收紧财政政策以及采取人民币升值的措施。

  张卓元指出,通货膨胀往往造成负利率,而负利率又带来对资金的需求过旺,不利于通胀的治理。因此,如果真的是要把治理通胀和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要改变负利率的政策,尽快使实际利率转为正值。

  夏斌说,“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相对来说偏紧的货币政策是有利于结构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始终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应该用更多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货币政策上适度还是偏紧一些为好。”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吕天玲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