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昨闭幕 签出282.28亿元

2011年06月20日 14:48 来源:深圳晚报

  生物技术签出282.28亿元

  深圳晚报 苏润菁 周灵静等

  生物产业大会现场。深圳晚报记者 温庆强 摄

  深圳晚报记者丁荡新报道 为期3天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于昨天圆满结束。本届大会内容丰富、特点突出、成果丰硕,共组织了各种论坛、会议和活动30余个,现场签署22个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282.28亿元。

  据介绍,本届大会聚焦热点,产、学、研、资广泛对接,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市场培育;围绕“培育生物产业,发展绿色经济”的主题,关注生物领域热点,介绍前沿生物技术,开展多个专题论坛与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同时,大会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加强内地与港、澳、台的沟通,为促进合作与共同进步奠定基础。本届大会成功搭建了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流平台,展示了生物产业技术在新一轮发展绿色经济浪潮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生物产业在“十二五”期间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

  本届大会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吸引了国内科研机构、知名生物企业,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企业组团参展,展商多达293家,突破历届展览规模;并且首次在展览现场举办了5场互动交流会,让观众参与和亲身体验最新生物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健康与便利。

  据统计,大会参会参展人数约13000人,参与论坛会议等活动达8000人次,参观展览达46000人次,创造大会历史性突破;其中来自港澳台地区和海外的参会嘉宾与代表人数也达历届之最。根据参会代表信息综合分析显示,本届大会参会代表多来自生物企业的中高管理层,说明大会已具备较强吸引力,凸显大会品牌效应。

  大会汇集了来自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医科院和农科院以及大专院校的最新技术成果518项,来自生物各领域企业需求102个。大会现场签约22个合作协议,内容涵盖技术成果转化、科研基地共建、国际市场合作等,签约金额达282.28亿元。

  现场声音

  从塑化剂看未来食品安全问题

  政府应对“未知添加物”宣战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王在兴报道 在以后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应该采用哪些手段来杜绝有毒添加剂?政府部门应该如何从源头上控制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在昨天的两岸生物多样性研发成果与商机论坛上,台湾生技产业经贸协会顾问吴启裕分析了此类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最近的台湾食品风暴中,非法添加的塑化剂成为众矢之的。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其中香料、香精类就达1800多种,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吴启裕告诉记者:“二次加工的食品为了维持其品质的稳定,需要添加大量物质;不只是食品,就连一些中草药、西药中也能检测出非法添加剂的存在。”

  吴启裕建议监管部门及一些资金充足的企业配备高灵敏度的质谱仪,对食品“过一遍筛子”,质谱仪高达十亿分之一的灵敏度,可以检出极微量的添加剂成分,比现在通用的光谱仪百万分之一的灵敏度高出好几个数量级;另外质谱仪还可以对未知的微量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的鉴定,据其称塑化剂的检出就是得益于这种质谱仪。

  接下来食品安全方面肯定还会陆续出现一系列新问题,消费者作为被动接受方,几乎没有任何抵御能力。在目前阶段,仅仅依靠生产企业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对食品原料及制造过程中的添加剂特别是有毒物质从头到尾全程监控;完善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管理与处罚的力度。政府方面最好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对未知的食品添加物的检测,以防患于未然。

  相关新闻

  “土中药”难医产权困扰

  “洋中药”返销大肆敛财

  深圳晚报记者黄娜报道 一方面中药涨价让市民,中药行业吃不消;另外一方面却是外资开始进军中药市场狂赚钱;腹背受敌的国产中药出现了很大危机。这是记者昨天在两岸三地中药创新论坛上获得的消息。

  “洋中药”返销赚大钱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并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而作为中药大国的中国,在中药制剂年出口仅有1亿美元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

  以中国民间常见的“六神丸”配方,加上地道中药原材料制成的“救心丹”,立即成为“洋中药”畅销国内,为日本某中药企业带来达1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而在日本,中药生产原料75%从中国进口。牛黄清心丸,同样是中国传统的中成药,但中国要生产牛黄清心丸的口服液或者胶囊的改进型产品,却必须看韩国人的脸色,因为他们已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了这两项产品的专利。

  随着医药市场逐步开放,中国的中医药产业非但没有走出去的迹象,反而呈现出“引狼入室”的态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等国的“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全球性的中医药热正在升温,而在中国,作为国粹的中医药却日渐式微。

  作为中国医药的“国粹”,中药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然而自1985年以来,中国中药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始终未见明显增长,一直徘徊在1700件左右。中国在国外申请中药专利有3000多项,而外国在中国申请的中药专利却高达1万多项,“洋专利”已经占中国医药领域高新技术的80昉%以上。

  据介绍,中药最开始是验方,这种验方在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下难以真正得到保护,所以很多传统中药企业不愿申请专利。据统计,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专家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中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其疗效,申请专利的难度较大。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成为困扰中国传统医药企业的重要难题。

  创新中药更好卖

  中药药浴、天然药材美容、中药电子商务……各种层出不穷的中药需求引发创新中药的销售增长。这是记者昨天从两岸三地中药创新论坛上获得的消息。

  从去年开始,很多深圳的药店就打出招牌,免费加工固元膏治疗亚健康,药店即按一定比例把几种中药饮片组合在一起,作为制作药膳的原材料出售。这种销售成了商家新的增长点。创新产品东阿阿胶的“阿胶原粉”,其目标顾客是那些“知道阿胶,却不知道怎么吃”的人。

  在“中药饮片小包装”领域,康美药业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领跑者。各种各样的中药材被按照3g、5g、10g和15g等规格进行袋装。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改革看似简单,但它却正在试图改变中国自古以来‘手抓称量’的中药用药传统。”由于小包装价格明晰,包装规范,一些本来不抓药的顾客也会买上一些常用的中药饮片用于养生保健。

  现场见闻

  用植物自己的免疫力打败害虫

  通过疫苗制剂也可以让植物不得病。昨天在生物农业与绿色食品论坛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副所长邱德文介绍了这一技术。

  免疫诱抗剂是激发植物自身防御体系的抗病、抗虫能力,激活植物防御酶系统,阻止病菌侵入。植物疫苗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迅速降解,无残留,诱导植物所产生的抗性组分都是植物代谢的正常物质,对人畜安全。

  专家为转基因食物正名

  提到转基因食品,安全就成为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在昨天召开的生物农业与绿色食品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指出,经过严格科学评价依法批准生产应用的转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其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在论坛上透露,对含有防病抗癌等与人类生活健康关系密切的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已成为国内外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新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包括转移了番茄红素合成酶等3种基因金色大米等。对坊间流传的“发达国家不吃转基因作物”的说法,子虚乌有。

  (深圳晚报记者 苏润菁)

  诊断芯片一小时可做百种检查

  在本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事业发展总监汤浩带来了一项名为 EFADchip(电场辅助诊断芯片)的平台技术,能在一个小时内做完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禽流感在内的上百种检查。

  据介绍,相比传统的诊断技术,EFADchip平台技术具有快速(1小时内)、易用(全自动、简单培训)、廉价(百元级别)、不需要其它复杂的实验室设备支持的优势。除了在临床常规检测上的应用之外,EFADchip平台技术还广泛适用于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兽医、国土安全等各个领域。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周灵静)

  现场人物

  深圳北科生物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胡祥:

  “我有一个梦想”

  深圳晚报记者向薇报道 斜背一个黑色登山包、穿着一件休闲衬衫,行走时步履轻快,说话时自信从容,这就是在昨日举行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现场上,笔者眼中的胡祥。

  “虽然全球范围内中小生物科技公司普遍面临‘资金死谷’的窘境,但我们北科向来不缺资金,可以说是大把资金在追逐我们,公司计划在两年后上市。”作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胡祥淡然说出这句话来。

  美国《商业周刊》曾这样评价北科生物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影响:“寻找干细胞科技的前沿,不在剑桥不在斯坦福也不在新加坡,而是在中国深圳。”北科生物的国际知名度也让深圳在国外赢得尊重和肯定。2008年,时任深圳市副市长的刘应力率团考察匈牙利,在首都布达佩斯一家餐厅吃饭时,餐厅老板得知他们来自深圳,当即热情招待,主动要求宴请来自深圳的客人。原来,匈牙利先后有多批患儿慕名前往深圳的医院接受北科生物标准化制备的干细胞救治一事经媒体报道,在匈牙利已是美名盛传。

  胡祥说,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建立起一个更高效的转化医学体系,让实验室最先进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成果尽快应用到临床,造福人类延年益寿。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