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京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一 慢速挑战待破解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8 10:05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如何破解“慢速挑战”这一课题,使得北京再度成为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风向标与焦点

  记者 张庆源

  北京,纠结在新旧GDP指标的反差之中。

  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GDP增速8%,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中倒数第一。与之相伴,北京市财政收支正面临“最为尖锐的局面”。

  从2006年至今,伴随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北京市GDP增速排名便连年排在后十位以内,2008年也曾倒数第一。

  然而,在国家统计局内部一项各省市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北京从2000年到2009年,已经连续10年位列第一。

  反差背后,是理想与现实间更深层次的矛盾:中国经济要想健康可持续发展,增速放缓大势所趋,转型阵痛不可避免;然而,各地仍然千帆竞流。

  当GDP增速事实上仍是考核地方官员政绩最有威力的指挥棒的时候,数据“落后”就可能面临强大的隐形压力,面临慢速增长的挑战与考验。

  作为中国的“心脏”,北京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各省区市的目光。迈入人均GDP1万美元城市之后,北京的下一步走向、所面临的境遇、如何破解“慢速挑战”这一历史必答题,将再度成为整个中国经济转型的风向标与焦点。

  “该舍的我们舍了”

  北京上半年8%的经济增长,完全吻合北京给整个“十二五”期间确定的增长目标。

  “敢不敢把经济增速放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其实反映的是对经济规律的把握,调结构转方式的巨大决心。”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说。

  多年的结构调整与今年宏观调控政策集中发力相叠加,催生了北京上半年经济增速垫底的现实。

  汽车对北京市消费的支柱作用达到了60%以上,是全市消费的最大支柱。房地产投资多年占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半壁江山,税收占地方税收20%以上。“而这两方面,北京市都主动采取了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张工说。

  北京市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该市房地产业增加值下降5.5%,影响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30%左右降至20%左右,影响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

  另一显著事件是首钢在今年上半年搬迁调整完毕,对全市的经济增速影响是0.4个百分点。

  粗略计算,上述三项调整,累计影响了北京-2.1个百分点的增速。

  用张工的话说,“该舍的我们舍了,舍是为了更好地得”。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1994年三产首次超过二产,2006年到70%,2010年实现了75%,今年上半年占比已经达到了76.9%。北京市“十二五”期间三产的发展目标是80%。

  “与其他省份对比来看,北京的转型其实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约束,早就在逼迫北京转型。”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赵弘对记者说。

  北京市还将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与在京津冀的区域定位联系在一起。

  从以往的京津冀区域格局中不难看出,北京一直是绝对的核心城市,京城周边地区的“灯下黑”则是外界对首都发展指责最多的地方——未能实现辐射,反而更多产生虹吸效应。

  张工说,北京将在这方面做出重大调整,即从过去更多关注功能向北京积聚,向功能的适度积聚和适度疏解并重来转变;从过去的更多单方面关注外围的城市保障北京,朝实现双向共赢的方向转变;从更多地关注于服务北京自身的范围,到服务区域,服务全国,甚至逐步影响和服务世界的方向转变。

  而上述战略,一定时期内都将影响到北京GDP的现实增速。

  财政:绷得最紧的弓

  “转方式过程中,要处理好长痛和短痛的关系,早调整,早主动,早见效,目标是去抢占下一个城市竞争中的制高点。”张工说。

  最现实的痛,就是财政收入增速的锐减。

  上半年,北京市财政收入实现1654亿元,增长27.9%,这个数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将前6个月的增速进行解析,也经历了从1月份的43.3%到6月份27.9%的明显回落。

  与此同时,北京市上半年一般预算支出1175.2亿元,而在诸多民生方面都实现了财政支出的全面增长,教育支出204亿元,同比增长2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7.3亿元,同比增长28.5%;医疗卫生支出74亿元,同比增长21.3%。

  “我从事财政工作也有很多年了,现在是财政收支矛盾最为尖锐的时候。”北京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对记者说。

  杨晓超认为,下一步影响北京市财政支出矛盾的因素,包括新个人所得税法、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加之房、车调控效果不断显现,特别是在控制通胀任务紧迫、总体流动性不断收紧的背景下,全市房地产业、金融业税收后续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替代的产业和消费热点的成长尚需时日。

  “接下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还要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以及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发展给予引导和扶持,收支矛盾继续加大。”杨晓超说。

  北京财政正面临着深度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中淘汰落后、传统、高污染相关产业带来的是原来的支柱产业税收的减少;此外,收入分配结构正在进行调整,据《财经国家周

  刊》记者了解,北京市正在酝酿一份增加全市居民收入的实施意见。 “现在表面看财政收入很大,但要求支出的方面越来越多。”杨晓超说,“此前曾有过北京发地方债试点的动议,但现在来看尚没有进展。现在大的背景是中央在清理融资平台,但总要给我一个资金的出口,让我有地找钱去。”

  政绩考核新命题

  在北京市公布上半年数据7天后的7月29日,中国科学院的一项排名给了正在为调结构而经历GDP困惑的北京一个较大的安慰。

  中科院首次完成了中国大陆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北京、上海、浙江、天津和江苏位列中国各地区GDP质量排行前五。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在国家统计局做的一项各省市发展的综合指数中,北京从2000年到2009年,都位列第一。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说,其实核心是不应该用GDP这一个单一标尺来衡量地方的发展。

  这个综合指数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几个维度,分析了31个省市9年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鲜祖德在评述此指数时指出,开展综合发展指数研究,是为了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弱化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评价考核”的要求,涵盖经济、民生、社会、生态、科技、民意等领域。

  北京市统计局局长苏辉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北京统计局正在与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进行联合研究,试图建立一个更为立体全面的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北京的综合发展水平。北京市统计局建言,针对北京这样发展阶段的特大城市的特点,可在“十二五”期间公布数据时,进行更为综合立体化的经常性公布。

  苏辉注意到,东京、香港等世界城市的发展都有些相类似的规律,在进入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会进入一个发展速度放缓的时期,将经历服务和消费主导的一个阶段,通过三产占比不断提高,提高服务的效益,提高智力的效益来实现,而不再是靠大量的项目投资来拉动经济发展。

  GDP的核算主要以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来反映,如何考核评价“调整减速期”?留给北京的,不仅仅是一个发展命题,同时也要思量外界如何看待自己。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