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刺激政策进退失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5 13:39 来源: 《财经》杂志

  奥巴马通过扩大开支刺激经济的方案,显然丧失了推动经济复苏的功能。如果美国经济真的进入二次衰退,那么QE3将无可避免

  《财经》记者 蔡婷贻

  8月第一周,美国经济遭受了惊涛骇浪般的冲击。

  8月2日,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最终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共识,但迟来的妥协没有给市场带来信心,反而是冗长的政治戏码压垮了投资者最后一丝信心。8月4日道琼斯指数暴跌512点。8月5日和8日,标普先后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和贷款抵押融资公司房利美、房地美的评级,这不仅冲击了美国经济前景,更在全球市场引起了连锁反应。

  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再度助长了美国经济将陷入二次衰退的疑虑。曾任奥巴马政府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萨默斯(Larry Summers)在《华盛顿邮报》发表文章称,美国经济再度面临衰退风险的可能性超过三成。而一个更尖锐的拷问是:美国经济是否曾经从2008年金融风暴造成的伤害中真正恢复过?

  经济忧思带来了对奥巴马政府一系列刺激政策的质疑。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更在其中掺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共和党内的保守派声称,美国糟糕的经济现状表明,刺激政策无助于经济复苏,只是恶化了联邦财政。

  不过,穆迪首席经济学家扎迪(Mark Zandi)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2009年通过的经济刺激方案在同年夏天发挥了其最大效用,适时阻止了衰退,并将经济拉回到正常轨道;只可惜当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事后被证明稍嫌乐观,加上后来出现的一些其他负面因素,使得刺激方案最终丧失了推动经济复苏的功能。

  刺激过度,还是刺激不足?

  奥巴马政府经济刺激方案究竟为复苏做出了多少贡献,各方一直争论不休。

  去年8月,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欢迎复苏》的文章。他在文中乐观地声称,奥巴马政府大胆的刺激方案已将美国经济带出衰退,引向稳定的增长,并打好了美国经济复苏之路的基础。

  虽然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再度疲软,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但奥巴马政府仍然给予刺激方案高度评价。7月1日,白宫公布的第七季经济刺激方案研究报告宣称,正是有赖于经济刺激政策,美国GDP才从2009年三季度开始正增长;报告还估算,刺激方案在今年一季度增加了240万至36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期的GDP增长率也比没有刺激方案的情况高出2.3个百分点。

  但在共和党成员,特别是其右翼茶党人士看来,这些数据没有实质意义。8月6日,美国保守派报纸《标准周刊》指出,美国股市8月4日一天就跌去了今年所有涨幅,蒸发的市值正好是7870亿美元,与2009年出台的刺激方案规模相当,而这次大跌是因奥巴马政府的刺激方案加深了财政危机所致。

  7月初,该报的另一篇文章则表示,根据当时公布的数据,奥巴马政府用6660亿美元创造了240万个工作岗位,每创造一份工作要花费纳税人约27.8万美元。众议院议长博纳(John Boehner)在自己的博客中援引了后一篇文章,并表示“如果民主党不通过刺激经济方案, 经济形势自身能更快地刺激就业成长”。

  咨询机构亚德尼研究公司(Yardeni Research Inc。)总裁爱德华·亚德尼(Edward Yardeni)告诉《财经》记者,从目前陆续公布的数据和经济实际情况看来, 奥巴马政府推出的刺激经济方案显然彻底失效了。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近日同样撰文质疑政府的刺激政策。他认为,美国经济确实在2009年一度走出衰退,但从未彻底复原过,市场并没有找回2007年至2009年间减少的几百万个工作岗位,今年以来的经济疲软表明过去两年的经济政策是无效的。

  当然,和保守派不同,克鲁格曼认为,刺激政策的失败并不在于花钱太多,在于刺激规模太小,并且政府过快地将注意力转向债务问题,而不是更严重的失业问题。在他看来,刺激方案的效应在2010年就差不多消失了,而政府从2010年初开始考虑削减赤字,致使经济复苏后继无力,债务上限协议达成后,政府更可能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这将重蹈1937年大萧条覆辙。这一看法也得到了扎迪的认可,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初刺激方案的规模“应该更庞大,设计应该更精巧”。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新近公布的修正数据,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克鲁格曼和扎迪的看法。根据最新数据,2008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美国经济的衰退幅度,并非是原先公布的0.5%和3.8%,而是3.7%和 8.9%,而2009年1月减少的工作岗位数量是82万个,远超当时公布的59.8万个。

  外界普遍认为,这些被低估的数据间接导致奥巴马政府下调了刺激方案应有的规模。前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姆(Christina Romer)最初的研究认为,经济刺激方案规模不应小于1.2万亿美元,然而国会最终通过的只有区区7870亿美元。

  细究奥巴马政府当初能否推动更大规模的刺激方案时,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共同创始人贝克(Dean Baker)对《财经》记者表示,2009年的奥巴马确实不可能拿到足够多的政治筹码,以启动更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补足美国经济缺口。但如果奥巴马政府能聚焦就业问题,并配合经济好转时的数据,有技巧地表示刺激方案只是成功地迈出了重建美国经济的第一步,在2010年不那么快地转向赤字问题,那么现在政府手中可能仍握有继续推动其他刺激方案的筹码。但过去两年的一系列政治决定,让奥巴马手中的筹码变少了。

  除了政策设计和政治选择,全球经济观察公司(IHS Global Insight)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Chris Christopher)提醒《财经》记者注意,今年年初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引发的高油价,止住了美国四季度消费强劲攀升的势头,消费者和企业日趋保守;紧接着,日本3月发生大地震,暂时中断了全球制造业供应链, 汽车业更是受到重创。他强调,在检视刺激方案的效用时,必须考虑今年的这些特殊因素,而保守派将目前的经济困境归咎于刺激方案浪费了纳税人钱财,是指错了方向。

  后刺激时代的政策选择

  随着两党达成债务上限协议,奥巴马政府的支出空间受到了极大限制,不得不在扩大开支的刺激政策之外,寻求经济复苏之路。

  由于消费对美国GDP的贡献度超过70%,克里斯多夫仍认为,在短期内确保美国经济增长的手段只有继续刺激消费,而现在看来实际的方法是减税,即延长在今年底到期的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白宫近日表示,奥巴马政府计划在今年9月推动相关法案。

  2010年底,奥巴马政府和国会两院达成一致,延长了小布什政府的全民减税政策。配合去年11月美联储启动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QE2),以及季节性因素,美国消费者在去年四季度显示出了积极的购买力。但进入2011年,美国民众的消费意愿就迅速衰退了。

  贝克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经济长期疲软,导致消费者财产大幅缩水,直接影响其能支配的现金额度和消费欲望,过去两年里“大部分退税都被纳税人存了起来”,因此奥巴马政府应该深思,在经济增长极为缓慢的时期,退税能否真正刺激消费。

  相应地,贝克将目光投向了货币政策。在他看来,复苏美国经济的当务之急是美元贬值,增加美国企业在墨西哥和中国等地的生产成本,进而促使其回流美国,以增进本土就业。

  8月9日,美联储举行会议,以经济增长慢于预期为由,宣布将基准利率继续维持在0-0.25%间,直到2013年中期。道琼斯指数当天应声大涨430点。但不少美国分析师仍批评说,美联储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9月20日,美联储将再度开会,讨论经济情势的发展。据悉,是否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很可能成为这次会议的重点议题。

  扎迪告诉《财经》记者,如果美国经济真的进入二次衰退,那么QE3将无可避免。

  不过,虽然二次衰退的疑虑在标普下调评级后高涨,但不少经济学家强调,以目前美国经济的基本面看来,不太可能出现二次衰退。

  扎迪说,美国多数公司账面都比较健康,手头不缺少现金,只是现在没有足够信心扩大生产而已。随着中东局势对油价的影响逐步衰退,日本地震原因不在,美国企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尽管经济增长的前景并非十分悲观,但对于选战前夕的奥巴马政府而言,就业是一个更难摆脱的窘境。据美国媒体报道,最近几周奥巴马已开始与其经济顾问研究提振就业率的问题。

  长期而言,奥巴马政府深知增加投资和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以及创造就业的重要性。2010年初,奥巴马政府就曾推出“出口倍增计划”,希望通过增加出口来刺激就业,平衡贸易赤字,甚至逐步减少美国经济对消费的依赖。但过去一年里,奥巴马政府的这一措施既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得到多少响应,也没有得到美国国会的支持。美国政府去年分别和韩国、哥伦比亚、巴拿马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但协定迟迟得不到国会批准,这在客观上也阻碍了奥巴马通过出口刺激就业的计划。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美国的高失业率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无法简单地通过政府政策安排得到解决。亚德尼强调说,房市低迷造成的建筑业高失业率和各州政府因削减预算而减少雇员,都是一时无法扭转的问题。政府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如放手让经济自己复苏,以重振就业。■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