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如何看待国际收支双顺差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9 11:26 来源: 经济日报

  本报记者 刘 畅

  8月1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1年二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二季度,经常项目顺差696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含净误差与遗漏)顺差67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402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外汇储备继续积聚,二季度再增1369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总规模突破3.18万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98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793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2777亿美元。

  “双顺差”对我国而言可谓喜忧参半。海关总署8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对外贸易意外增速,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创下了自2009年2月以来的新高。在欧美债务危机沉重、欧美经济普遍疲软的时候,我国外贸数据却攀新高,让人感到意外。对此,渣打银行经济分析师李炜表示,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尚未反映在当期外贸数据上,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且欧美经济尽管疲软,但仍在缓慢复苏,从欧美经济数据来看,尽管GDP增速走低,但进口并未下降。此外,在复苏初期,中国商品由于低廉的价格优势,可能更受欢迎。

  另外,“双顺差”也给我国货币政策执行带来“隐忧”。“双顺差”直接导致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对冲外汇占款的人民币在不断增加,这无疑加大了我国的通胀压力,这也是我国近段时间宏观调控和制定货币政策的一大挑战。

  “双顺差”格局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我国经济中储蓄大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最终消费率从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9年的48.6%,降幅为13.5%。消费不足首先会带来储蓄过高,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情况下,高投资形成的过剩产能通过对外出口得以释放。其次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这些政策在利好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发挥,出口增速加快。第三是鼓励外资进入的各种优惠政策也使得国外资金可以通过合资和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带来的外汇并非通过经常项目逆差的形式流入,而是将外汇直接卖给央行,然后用换来的人民币购买国内资本品,投资生产的产品再通过出口产生经常项目顺差。另外,由于信贷资金收紧,一些企业从国外银行贷款,这也导致了国际收支顺差进一步扩大。

  如何促进收支平衡,改变长期处于“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状况?业内人士给出了几点建议:深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实现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的使用途径;完善国内金融市场和投融资体系,以及价格形成体制,使国内储蓄能顺利转化为投资的同时,充分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放宽外汇管制,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引导资金有序流出,鼓励企业在国内上市,同时鼓励新兴企业、中小型企业到海外发行上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