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资金难解温州企业之渴 资本日益脱离实业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30 11:28 来源: 深圳商报6000亿的银行贷款,外加1100亿的民间借贷,温州企业还喊“钱荒”似乎有些荒诞。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逐利的本能,加上传统优势产业的不景气,使得曾经促进当地经济飞速发展的温州资本日益脱离实业。
仅两成贷款用于经营
如果看官方的数据,“钱荒”并不存在。根据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上半年《温州金融形势分析报告》,截至6月末,温州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022.78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小企业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小企业贷款余额1419.12亿元,同比增长22.8%。同一机构7月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则称,目前温州还有1100亿元的民间借贷。
然而中小企业主的感受却与此截然不同。模具业小业主陈松仁说:“我知道的几家同行中,没有一家获得银行的贷款。”
部分贷款流向民间借贷
那么钱究竟流向了哪里?根据记者的调查,有部分银行贷款直接流向了民间借贷市场。多位温州放贷人向记者透露,他们通过抵押房产等形式,从银行获得贷款后再转手放贷,从中赚取利差,“这已经是温州金融市场公开的秘密”。有部分放贷人甚至采取集资的形式,说服亲朋好友分别抵押财产再联合放贷,因而数目颇为可观。人行温州中心支行的监测数据显示,在温州的融资中介机构借贷市场中,借贷资金用于企业经营的比例,由上年末的30%下降到20%。信贷资金更多地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领域。
而真正流向企业的资金,也显现出“马太效应”。规模大、资质好、有独立房产、过往记录好的企业容易受到银行青睐;而急需资金支持的小型和微型企业则难入银行法眼。事实上,前述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主,大多也同时是民间资本市场的债主,放贷对象正是微、小企业,其中不少也是汲取银行贷款赚取利差。既是企业主,同时又兼任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角色,温州产业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纠结根源多半在此,这也正是温州民间金融引发忧虑的症结所在。
企业主进退维谷
即使贷到了款,也并不意味着就能高枕无忧。“今年银行贷款的实际月息都在一分到一分五之间。企业就算顺利贷到了款,每年必须做到15%~20%的净利润率,才能保证支付利息,但事实上,以这些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15%~20%的净利润率是很难想像的。”
“早知道如此,就应该关掉厂子,抽钱出来做投资。那些早走的,现在都发了。”温州乐清从事电器生意的林锋感慨道。早几年电器市场红火时,正泰、德力西等温州本土的大型企业曾大量并购小厂,林锋的许多熟人都拿了现金去做投资,在房地产、期货等市场收益颇丰。林锋无奈地说:“要做下去吧,只能给大企业做加工,利润越来越薄;要不做吧,以前的投资和心血是肯定收不回来了。”
转型存在的风险,也令许多温州老板望而却步。有消息人士称,信泰的倒下与在光伏产业上的投资失策不无关联。这位人士表示,投资自己不熟悉的产业领域,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赌博。相比之下,手头有钱的企业主选择放贷、钱生钱,实在是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