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在欧元的投资外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1:55 来源: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是冬冬

  在欧元区经济前景尚不明朗,欧债问题迟迟未拿出解决方案之际,欧盟依旧希望能看到来自中国的实际支持,包括增持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券和投资基建设施。

  外界风声不断。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16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中国在G20财长会议期间暗示愿意斥资数百亿欧元投资欧元区的基础建设,中资银行也会增加购入欧元区的主权债,以支持欧元区。

  根据《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中国在提供援助的同时,也希望欧盟成员国能削减赤字并进行改革,“中国要确定欧洲了解目前危机的状况,并保证状况不会继续恶化。”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对此表示怀疑,“这个投资不太可能,连德法等国都迟迟未动,更别说是中国。”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昨日向早报记者表示,应谨慎执行此类“外交投资”。

  “从纯商业角度考虑”

  尽管《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报道听起来更像是传言,但中国企业对于欧洲投资确实一直颇有兴趣。有报道称,海航集团有意收购希腊雅典机场的部分股份。(编注:今年5月,海航曾宣布收购西班牙连锁酒店经营公司NH Hoteles 20%的股份,NH Hoteles在17日表示将以较最初协议低24%的价格向海航集团出售股份,约为3.3亿欧元。另据报道,海航集团目前正计划参与竞购另一家酒店——安缦居。)

  事实上,欧盟本身也打算通过投资基础建设而创造就业。英国《卫报》称,欧盟本周将启动一项计划,投资500亿欧元用于实现数字、能源和交通网络的现代化,将在未来几年内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

  欧洲投资银行行长梅斯塔德称,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的基础设施项目融资就遇到了挫折。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种种消息传出之际,本月下旬中欧领导人峰会将在天津召开,欧元区危机将是话题之一,预计双方还将就投资协定展开谈判,期望达成欧盟首个与外国签署的泛欧投资协定。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陈新透露,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是金砖四国中占比最小的。

  “好多欧洲企业缺乏流动性,中国企业从纯商业角度考虑,可能觉得这是一种机会。”陈新认为,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并非是政府意愿。

  陈新说,泛欧投资协定更像是从规章制度的角度出发考虑,用该投资协定代替原来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条约,“就算没有欧债危机,这也是要谈的。”陈新称,由于各成员国之间尚未就此理清关系,预计谈判初期不会太顺利。

  “需知欧债窟窿有多大”

  欧洲媒体一直对中国投资欧洲表示担忧。英国《金融时报》曾表示,中国企业对欧洲战略资产的大举收购,这一前景使欧盟官员们震惊。

  冯仲平表示,收购欧洲一些有形资产比较稳妥,比购买债券更安全,“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援助欧洲,但另一方面也要谨慎面对,简单说,就是要知道欧债危机的‘窟窿’有多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邹至庄在17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中国在援助欧盟时,需要防范违约情况的发生,可以让借债国以一些特定资产作为抵押,如自然资源及资源开发权等。

  邹至庄认为,在全球衰退之际,以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和资源应采用更合适的外交政策来帮助其他国家。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夏季达沃斯年会上曾表示,中国愿意加大对欧洲的投资,但也希望欧盟及欧洲各国领导人能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的地位。

  危机解决方案难产?

  无论中国对欧洲采取何种态度,关键还是要看欧元区本身的自救措施,欧元区首脑定于本月23日召开领导人会议,原本外界期待将在此次会议上公布一项救助方案。

  但德国财长朔伊布勒17日的一番表态让人怀疑周日的救助方案或将“难产”。

  朔伊布勒称,此次领导人会议不一定能够达成有关解决欧洲债务危机的最终协议,而是要等到下个月初的G20峰会中形成。

  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天也表示,不要指望有立竿见影的方案出台,寻找解决方案的努力“肯定会延伸至明年”,受此影响,欧美股市17日全面大跌。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论坛主席、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监事长金立群17日称,中国关切欧元区债务危机形势,在债务解决框架不明朗之前,中国不会买入高风险的欧债资产。

  “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压仓货’,用来保持船只航行稳定,但现在船只负担过重,有可能下沉了。”金立群说。“欧洲需要改革现有福利制度,欧洲人工作时间可以长一点,工作可以更努力一点。”

  看来,如果欧洲期盼中国购入大量欧债,首先就是要拿出解决方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