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经营模式遇巨大挑战 武汉城众多菜场举步维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0-19 09:43 来源: 汉网-长江日报

  偌大菜场内只有寥寥无几的经营户卖菜,近日,本报刊发《长华菜市场关门欲卖手机》连续报道后,不少菜场致电本报喊难,记者连续走访后发现:坐收摊位费的菜场经营模式正遭遇巨大挑战,一些菜场徘徊在生死边缘。

  位于球场路54号的一个菜市场经营面积近700平方米,昨日,菜场内贴出清场公告,只有几个经营户仍坚持卖菜。

  菜场负责人刘建国告诉记者,房产为企业自有,去年经过调查想盘一个菜场。去年底菜场开张,开始时出租率高达98%,谁知道过了几个月,经营户们就开始撤退,市场除开张时预收的近20万租金外,几乎就再没有收入,“光装修就花了30多万,熬了10个月,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只好清场再想办法。”

  在古田四路的永利生鲜市场建于2008年,属于“农改超”新建项目。昨日,记者现场看到,虽然市场周边满布新建住宅,但3000平方米的经营大厅内依旧冷清,除了几个摊主外,几乎看不到顾客。

  市场负责人卢丽霞告诉记者:“市场建设标准很高,从排水到室内装修,都达到了超市标准,总投资1000多万,政府还补贴了几十万元。”

  与堪称“豪华”的大投入相比,永利生鲜市场经营现状更显凄凉。“现在只有不到20个经营户还在卖菜了,我们完全靠楼上的保健品等几个其他市场的补贴才算撑到现在。”卢丽霞向记者诉苦。

  此前,本报记者还走访了陈怀民市场和唐蔡路市场等,他们也都表示经营困难。这些菜场经营者十分困惑:本来办菜场,即可以解决企业生计,又能方便老百姓买菜,应该是双赢的好事情,现在怎么就变得如此惨淡?

  不少市场经营者将原因归咎于马路市场的冲击。陈怀民市场经理说:“马路市场都喜欢‘傍’菜市场,他们没有摊位费,菜价便宜,分流了我们大量客源。而现在房租、人工都在涨,菜场收的摊位费几乎是入不敷出,我们也无利可以让给经营户。”

  目前,我市菜场均依靠市场化手段运营:由社会资金或投资新建或租赁房屋开办,然后向摊贩收取摊位费,而且摊位费已成为菜价的“最后一根稻草”。有调查显示,摊位费等菜市场成本可占到菜价三成。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