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预测称2035年中国养老金资产将达79万亿元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2 07:53 来源: 华夏时报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 刘云龙

  2000年前后,世界银行率先对中国未来养老金资产规模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是:“到2030年,中国的养老基金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大养老金市场。”如果按照2000年1美元兑换8.28元的平均汇率来计算,届时养老金资产将达到14.9万亿元。最近,笔者在构思“中国长期资本发展战略”的框架时,对我国2011-2035年养老金资产规模进行了新的预测,获得了新的预测结果。

  到2035年,我国养老基金总资产将达到79万亿元。其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达到27万亿元,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达到2.7万亿元,即第一支柱养老金资产总额为29.7万亿元。企业年金基金资产达到37.7万亿元,职业年金基金资产达到2.5万亿元,个人退休储蓄计划资产达到9万亿元,即第二支柱养老金资产总额将达到49万亿元。第一支柱与第二支柱的资产之比为1∶1.64。

  企业年金将占比最大

  到2035年,我国养老基金资产规模将十分庞大,成为全球第二大养老金市场。届时,养老金资产占GDP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4.8%提高到2030年的51.2%,随后小幅下降,到2035年养老金资产占GDP的比重将为47.3%。

  笔者认为,我国当前应该优先发展税收优惠型的个人退休储蓄计划,将我国居民持有的流动性和闲余资金动员起来,转变为养老金。而且个人退休储蓄计划不与雇主(通常为企业)挂钩,有利于克服“分配不公”的担忧。笔者甚至设想,该项退休储蓄的权利可以延续到劳动者退休,其权利运用不足部分还可以由其子女继续享受。果真如此,则个人退休储蓄计划资产将是养老金体系中的最大资产。

  笔者考虑到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已经建立,如果企业年金制度可以快速地扩展覆盖面,能够得到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响应,雇主能够积极地给雇员进行匹配性的缴费,则企业年金资产应该成为养老金体系中的最大资产。

  所以,在预测的结果中,笔者将企业年金基金资产置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实际上,企业年金基金和个人退休储蓄资产之间,存在此长彼消的替代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79万亿的养老金资产,不是依靠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即养老金第一支柱作为主要的承担者,反而是第二、第三支柱成为养老金资产积累的主角和主力。也就是说,即使未来我国需要面临庞大的人口老龄化风险,但是养老金支付的财政压力并没有因此而加大,反而通过企业、个人分担养老责任,来减轻财政压力。

  79万亿亦不够

  到2035年时,我们假设将居民开始拥有养老金的平均年龄设定为25岁。

  假设养老金资产在积累期是平均积累,在领取期是按照预期寿命平均领取,并且,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对城乡居民的全覆盖。到2035年,拥有养老金的人数大约为10亿人,每人平均拥有的养老金数量为其退休时养老基金账户资产的一半。

  假设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中单位缴费为工资的20%,纳入统筹账户;个人缴费为工资的8%,纳入个人账户。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中个人缴费为农民平均纯收入的8%,纳入个人账户;政府补助为农民平均纯收入的20%,纳入统筹账户。个人账户全部做实,统筹账户的基金积累为统筹账户资产总额的10%(可满足3年的领取要求)。那么,到2035年我国居民养老金账户名义资产总额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退休储蓄计划+(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5÷1.5≈133万亿。

  它意味着到2035年,每个居民退休时养老基金账户的名义资产平均大约为26.6万(=133万亿÷10亿×2)。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为78岁,那么退休后平均生存年数为13年(假设退休年龄到2035年时提高到65岁),那么每年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大约为2.7万元(假设折现率为5%)。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每年2.7万元的实际购买力还将贬值。

  如果考虑到城镇和农村的差异,城镇居民每年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将提高,假设到2035年城镇化率达到65%,那么城镇居民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大约为3.9万元,农村居民每年可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仅为4500元。

  这样,79万亿的养老金资产,从总量上看它十分庞大,但是从人均数来看它十分细小。可以说,笔者的预测还是比较保守,并没有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制度性突变和发展路径的转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