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贸易代表谈中国入世:难忘与中方谈判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7 11:19 来源: 南方日报(新浪财经注:本文为南方日报2011年8月29日文章)
◎中美两国能够成功签署入世协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我们在谈判中都在往同一个方向努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什么困难是突破不了的?
◎中美贸易协议的签订是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后中美关系又跨出了重要一步。
◎我从没把龙永图当作"对手",我们只是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根本利益。我们之间非常默契。
■精彩语录
十年前,多哈WTO部长会议上的一锤定音,改变了中国与世界。中国入世这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迈出新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与世界分享繁荣、实现共赢的十年。
站在中国入世十周年这个重要的节点,南方日报联合广东省外经贸厅、中国银行广东分行等,共同启动入世十周年大型跨国访谈,并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跨国访谈,我们得以走进那些精彩的人和事,寻找深藏在历史深处、尚不为世人熟知的中国入世细节,倾听当今世界政商界风云人物对中国入世的真实看法;世界500强总部行,我们与全球顶尖企业家对话,共同梳理中国入世后世界政经大势发展的最新脉络,还原他们眼中真实的中国、真实的广东。
近日,南方日报记者专程飞赴美国华盛顿,专访中国加入WTO的重要见证人--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在位于华盛顿的威凯平和而德律师事务所,巴尔舍夫斯基就中国入世等问题侃侃而谈两小时。
谈入世谈判细节 谈判结束在洗手间给克林顿总统打电话汇报
南方日报:回想与中国进行入世谈判的那些日子,您印象中最深刻的细节有哪些,尤其是在1999年11月签署协议前的冲刺阶段?听说您为谈判做准备,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
巴尔舍夫斯基:记忆中最深刻的情节是最终的谈判结束后,我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给克林顿总统打电话,向他汇报谈判已经结束了。我想了一下,这个会场唯一安静的地方可能就是洗手间。
当时因为中美这个历史性的协议达成了,我太兴奋了,忙着把好消息告诉克林顿,声音有些大。当时洗手间里有人,她可能会想:为什么洗手间里这么吵?为什么这个女人的情绪这么激动?
听说谈判结束、协议也签好了,克林顿总统的心情也和我一样兴奋。其实,谈判过程中,我和他天天都会通电话,有的时候甚至一天打几次电话,虽然具体结束的时间谁也不确定,但是他对我这边的情况还是很了解的。
对我自己而言,谈判的最后环节确实非常疲惫。有一次我和谈判团队一起在酒店吃晚餐,等点的菜上来了,我也握着刀叉趴在桌上睡着了。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那段时间我的睡眠时间非常短,因为谈判的过程本来就非常紧张。即便很累,但我不希望丧失一丁点的机会。谈判的关键是不断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时间,需要集中注意力,而不是睡觉。
南方日报:我们知道,中美贸易谈判的过程一波三折,经历了重重考验。尤其是1999年5月谈判因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美国轰炸一事而停止,后来双边关系经过艰难修补,当年9月,谈判才重新开始。当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克林顿总统那边有没有给您施加压力?
巴尔舍夫斯基:他从没给过我任何压力。克林顿总统在我心目中是美国最为出色的总统之一,用人不疑。正因为如此,我的工作是非常自由的,签署协议之前的那个晚上,他对我说:"只要你认为是对的,就去做。"
谈判的艰难,之前我就有心理准备,艰难是肯定的。但好在中国有江泽民、朱镕基、吴仪和龙永图,他们都希望中国能够强大起来,并且为之付出努力。同时克林顿总统也看到美国、美中关系以及国际社会能够从中国入世获益良多,因此不断去促成这件事。双方都在往同一个方向努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什么困难是我们突破不了的?
南方日报:记得1997年3月,当您刚刚被任命为美国总贸易代表同中国进行谈判时,就有媒体因您之前在国际贸易谈判领域中强硬的作风赋予您"龙女士"、"石墙"等封号,您认同这样的解读吗?您又如何评价自己在谈判桌上的性格?
巴尔舍夫斯基:实际上我在做贸易代表副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两个"称号"了,没想到成为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后,外界还是这样称呼我。让我自己总结的话,我性格是强硬而理智的。中美两国能够成功签署入世协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实事求是,注重实效"。
这一特点使得双方代表非常灵活,惯于采取新方法和新思路来解决问题。当然,解决方案必须要符合双方利益,否则就无法实施。
我的想法非常实际,就是达成一个双方都愿意遵守的协议比什么都重要,这就要双方不断寻找解决方案,并且相信问题一定能够解决。谈判很多年之后,你会发现,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是很少出现的。
谈入世十年成果 履行协议承诺,中国已经做得非常好
南方日报:在您之前的谈判代表费希尔曾说:"我们不愿意为了达成协议而去达成协议,除非是一项好的协议。"十年后来看,您如何评价美国同中方达成的入世协议?是一份好的协议吗?
巴尔舍夫斯基:当然,这确实是一份好的协议。中国实现了协议中所作出的承诺,虽然没有完全执行其所作出的承诺,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执行记录是完美的。中国已经做得非常好。协议中条款要求很高,有些行业的过渡期较短,有些则较长,其他国家在有些方面获得了利益,而中国则在其他一些方面能够进行得比较稳妥。总的来说,这份协议不需要什么原则上的改动,同时也满足了双方领导人的设想。
这一协议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发展,同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大量的机遇。就像(上世纪)80年代一样,人民能够摆脱贫困,同时也为下一代设置了更为远大的目标。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中国,才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
对克林顿总统来说,这也是一次政治上的赌博,因为还有很多美国人对快速发展的中国是心存恐惧的。但最后事实证明,克林顿的想法是正确的。正是因为中国将贸易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取得这样的结果。中国更加富裕,不仅能为城镇居民,同时也能为农村人口服务。也就是改善社会结构,为下一代提供更好的机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这个目的。美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人民提供机遇,中国现在也是如此,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南方日报:中国复关时间长达十余年。据说您曾在谈判后长舒一口气说,"再也不要有这样的谈判"。您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了美国从"阻挠"到"推动"中国入世的转变?
巴尔舍夫斯基:当我还不是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的时候,从1993年到1996年,那时中国就开始考虑从政治层面进入WTO,这让我非常惊讶。从政治层面进入WTO需要履行的义务较少,但是由于中国是这样的一个大国,所以要进入WTO还是可以的。当时美国的首席谈判代表对中国清楚地表明了态度,也就是以政治为基础进入WTO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中国进入WTO签署的条款和其他国家不同,那么别的国家也希望能够以优惠的方式进入WTO。如果这样的话,整个体系到最后将会崩溃。
中国必须要对经济继续进行改革,包括商品服务行业和农业,遵守一系列的法律协议,才能够进行国际贸易。这一系列法律协议是所有WTO成员国都必须遵守的。我成为美国贸易谈判首席代表之后又更进了一步,向中国提供了一个解释性的文件,明确了中国未来需要做的,比如农产品的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等各个方面。
这是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切实看到了WTO的范畴是多么广泛。可能就是在我提交了这个文件的一年之内,中国的领导人就下定决心进行谈判加入WTO,虽然谈判过程中一定会有问题,但是整个事情还是可行的。因为这一解释性文件与中国自身的改革联系了起来,所以加入WTO对中国的领导者来说就成了一个熟悉的概念。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谈判就是在这之后才开始的,应该是1996年、1997年。
美国是中国加入WTO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所以花费了很长时间,同时我们对其他的贸易伙伴也有责任,因为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也在等待,欧洲也正在与中国谈判,一旦我们在某些方面取得进展,就会通知欧洲方面,这样就不需要重复谈判了。
推动中国入世的动因很多,例如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仅凭这一点,中国就应该加入WTO,但也要签署相适应的条款才可以。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发展就更加透明,世界也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同时对中国发展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
南方日报:在谈判之初,中美在知识产权方面就摩擦不断。面对西方的质疑,中国前副总理吴仪曾表示,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是在变化中逐渐发展的。您认为,中国入世后这些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哪些进步?两国在这一领域未来如何加强合作?
巴尔舍夫斯基: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美国、欧洲、日本和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家都非常担忧,认为中国现代化和向价值链上游发展的努力虽然成果显著,但是在很多方面侵犯了知识产权。世界上很多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认为,对中国来说加强相关法律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中国在这两方面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中国在自己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的同时,仍然应该继续努力确保其他人的知识产权能够受到尊重和保护。
南方日报:您如何展望未来十年中美的经贸关系?在您看来,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巴尔舍夫斯基:我觉得未来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会越来越好,实现共赢。因为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的重中之重,双方应该继续加强经济合作。
中国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创造就业机会。就业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持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就业问题非常严峻,不仅仅是普通工人的就业,还有每年将近600万毕业生的就业。
最后一个挑战,就是为人民和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大量机遇的问题。中国人民渴望成功,也希望下一代能够成功,所以国家应该为人民提供大量的机遇来实现他们的梦想。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经济继续发展,那么全世界人民共享这些追求一定会成为可能。这也是中美两国未来发展的目标。
谈个人职业生涯 与中国团队的谈判是"难以磨灭"的记忆
南方日报:刚刚举行入世谈判时,中国好多老百姓或许不知道什么是WTO,但经过媒体的"普及",老百姓开始明白,这是一件"举国大事"。中国人民也因此而认识了您。这十年在您职业生涯中意味着什么?
巴尔舍夫斯基:可以说,我因这场历史性谈判与中国结缘。现在我也会时常因公务去中国,走在街上经常被人拦住问:"你就是巴尔舍夫斯基吗?"这让我非常感动。因为有这么多人都愿意了解WTO,也对美国的努力表示认同,这当然有媒体广泛报道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促进中国发展的经济政策的成功。
我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签署了成百上千的贸易协议,双边的、多边的协议都有。其中包括全球电信协议、全球金融服务协议、全球信息技术协议等。但对我来说,与中国的谈判可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因为其历史意义对中国以及美国两个大国的重要性都是不可估量的。在我的印象里是"不可磨灭"的。
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了三个联合公报,促进了中美关系的继续发展。可是这与入世比起来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可以说中美贸易协议的签订是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之后中美关系又跨出了重要一步。这也意味着中美谈判并不是简单的谈判,双方还肩负着历史重任。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当年中美入世谈判场上的中国团队?
巴尔舍夫斯基:中国整个的谈判团队非常出色,尤其是朱镕基,他可以说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不执著于眼前的利益,反而能够准确地抓住未来的走向。他的执行能力非常强,一旦认定一点,就着手实施,即使遭遇挫折,在中国、美国甚至是欧洲遭到了批评,也无所畏惧。
当选副总理之前,很多年来吴仪一直都是中国的谈判代表。她是一个才能出众的谈判专家,她善于倾听,以行动为导向,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强硬,在谈判之前都已经考虑得非常周到。
石广生可以说是会议召集人,将各方都周密地安排在一起,他经常会给我们出难题。他的眼光独到,一旦事情的发展脱离了控制,就会立刻采取行动。
这些人和记忆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从来都未经历过像中国这般强大的谈判队伍。整个团队谈判技巧全面,确保中国能够维护其自身利益,同时也确保了中国的现代化能够实施下去。
龙永图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我与龙永图一样,也是如此。但我们非常默契。虽然我们代表了各自国家的根本利益,但我们最终的预想是一致的,都希望能够最终达成协议。有了这种动力和共同的意愿,即使谈判的时候出现了僵局,我们也能继续将谈判进行到底。
■人物特写 "女强人"肩头流转花丝巾
"感谢那场历史性的唇枪舌战,让那么多的中国人认识了我。每次去中国都有人拉着我问:你就是巴尔舍夫斯基吗?我心里充满感动。"
她坐在对面谈笑风生,语调轻柔,语速有些慢。让人很难和印象中那个谈判场上尖锐凌厉的女强人划上等号。"强势只是工作中表现出的一面,生活中的我最多算比较理智。"干练却不失优雅的她给出这样的答案。十年来唯一不变的标志,是她肩头流转的各式"花丝巾",那曾是WTO谈判场上最鲜明的一抹色彩,也成了中国人民心中她的代名词。
她就是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1996-2001年间美国首席贸易谈判专家和主要贸易政策制定者。哈佛法学院授予她"伟大谈判专家"称号。
1996年,因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反华的议员们高调鼓噪美国政府应在中美最惠国待遇上让步。克林顿一面左右应付,一面对中美入世谈判行动迟缓忧心忡忡。压力之下,克林顿决定"不换脑袋就换人"。于是,巴尔舍夫斯基临危受命。
回忆中美谈判的艰难历程,她目光笃定:"我相信两国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没有困难是我们突破不了的"。
■寄语广东 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创造广东可以发挥带头作用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可以说勇气可嘉,因为在实践新思想的时候,要成功,压力就会非常大;如果失败,就会一蹶不振。广东省的这种勇气让我非常钦佩。现在中国沿海的制造业正在向内地转移。这给内地带来大量的机遇,提高了内地的收入水平。农村也变得更加稳定,不需要到沿海打工。
中国应该由中低端的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向高科技产业主导的经济转变,这包括制药、生物科技、计算机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清洁能源等,由于这些产业都是以科技为主,所以可以集中发展。这需要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开发区、高附加值产品制造业、大量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创造。
广东在这方面可以起先锋带头作用,广东应当自然而然地迈出这一步。尤其是现在考虑到中国教育以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会有大量的人才涌入城市,这是重要的一步,当然也需要花时间,要实施起来也不容易,这也将有助于中国保持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寄望中国 可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架桥
南方日报:国际谈判常会提到一句西方耳熟能详的谚语,叫做"魔鬼藏在细节中",WTO的诸多条款正是如此。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肯定无法避免不平衡和不公正的现象,像抗议者就曾让西雅图会议中断。当时可能很多中国人在想,我们这么费劲挤进去,怎么还有那么多人抗议?WTO和发展中国家究竟该如何彼此适应?
巴尔舍夫斯基:我认为,并不能仅仅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划分,应当分为: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也就是最为贫困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较为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同时还可以从收入或其他指标来划分。比如中国,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中国与中等收入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的相似之处很多。
对这些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重点在于能够履行哪些义务,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是否能够确保国家稳定,因为加入WTO的目的并不是破坏国家稳定,而是促进经济改革与发展。
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不一样,对贫困的国家来说过渡期可能会比较长,而较为发达的国家过渡期就比较短。但是所有的国家都可以从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履行各自的义务中获得利益,这对整个世界来说也是有利的。
南方日报:十年来,中国的出口产品多次被WTO裁定违规。尤其是近来WTO正在对中国裁决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面对多方面的质疑,要在国际组织中有所作为、提升中国的影响力,中国还需要继续做的是什么?
巴尔舍夫斯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已经对国际组织有了较大的影响,虽然人均生产总值还不能算作一个比较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从经济总量上来讲,中国是非常富有的。中国可以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桥梁,在未来继续扩大其在国际社会的积极影响。
因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中国不会走上两级分化的道路,相反,可以成为沟通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的桥梁。中国可以在这个方面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影响力,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大国。未来中国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当然这需要时间,但可以说这条道路是最富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