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掘金灰霾商机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1 10:19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进入冬季,华北区域(尤其在北京)持续增多的雾霾天气,让公众掀起了要求公开空气污染信息的声讨。然而,就在这声讨声背后,“商机”再次成为持续数日的雾霾天气里唯一的赢家。

  如果你一个人开车上山,车轮陷入坑中,四下无人,怎么办?有一个好办法——左脚垫坑里,右脚踩油门。

  “掘金灰霾”,充满戏谑感的说辞像极了这个故事的注脚,以致衍生于重化工业的“灰霾经济”亦是自救或是传统自残式经济模式的助推器,面目有些模糊。刨去这些道德层面的追究,“商机”再次成为持续数日的雾霾天气里唯一的赢家,通过经济逻辑滤清“灰霾经济”下的商机也成为公众舆论声浪中最为清晰的一幅图谱。

  新金融记者 郗岳

  灰霾催热剂

  进入冬季,华北区域(尤其在北京)持续增多的雾霾天气,让公众掀起了要求公开空气污染信息的声讨,被视作灰霾元凶的PM2.5,也在声讨中被国家逐步纳入到了空气检测范围之内。

  尽管国家目前没有对PM2.5浓度予以公开,但是公众对于脏空气的疑虑,已经在市场上有所体现。之前处在不温不火境遇中的室内环保等相关环保产业成了这场争议中的最大赢家。

  “雾霾天气中,我们在北京的网店销售业绩有近50倍的增长,政府采购和地产合作的订单也明显增多。”远大空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忠对新金融记者说。

  12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微博(http://weibo.com)发了一张“猛图”, 每10天清洁一次的空气净化器芯片,依然水黑如墨。这条微博被转载了两万五千余次,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公众对于空气净化器的关注。

  在新七天电器网上,截至12月4日,空气净化器一跃跻身于生活家电销售的前三甲,平日只有20-30台的订单量,在12月4日北京灰霾天气加重后,空气净化器订单量已达到150单左右。

  家用消费是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最初动力,小型家用空气净化设备成了空气污染下第一轮受益环节,而消费市场更是股市利好的直接来源,与洁净空气有关的上市公司开能环保、长青集团、永清环保也被证券分析师们推荐关注。

  这次如同2003年SARS危机中催热了天津泰达和龙头股份两家有抗菌口罩制造业务的上市公司,在家用电器市场中并不起眼的室内空气净化设备也逐渐“热门”起来。不过,随着近段时间华北天气的好转,有人担心空气净化设备销售将恢复到之前的一潭静水之中。

  对此,远大空品张忠并不担心:“每年空气净化设备的销量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增幅比例,预计今年销量是去年的2倍。”

  张忠的自信缘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0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分析调研报告》显示,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空气净化器销售额年均增速高达27%,预计未来5年,我国空气净化器产业将保持30%的速度高速增长。

  空气净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中国空气质量的下降。今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对全球1081个城市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在中国PM10年平均值最低的城市为海口,也仅是排在1081个城市中的第814位,而北京则是排在第1035位,几乎是垫底的位置。

  中国环境科学院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严重的国家之一。“由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材料、室内环境污染检测治理服务和无污染低碳环保材料组成的四大室内环保产业,正呈现蓬勃的发展势头。”国家室内环境与室内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曾在今年6月的一次行业会议上如此表示。

  据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统计,到今年年底,全国空气净化器市场将达到4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

  盈利先机

  多年累积下来的400亿元市场规模,在2010年单年9000亿的家电销售总额中,并不算举足轻重。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指出,目前我国的空气净化设备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有效的产业规模,缺乏行业规则,行业发展也较为混乱,特别是在家用及商用市场,明显才由试水阶段进行过渡。

  我国空气净化设备产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气候和政策的变化,同时也依赖于民众的认识以及环保产业的发展。据报道,目前全球空气净化器年销量超过1000万台,但在中国家庭普及率却极低,不到0.1%,在日本为17%,在美国则达到27%,最大的市场在北美区域。

  “空气净化设备市场并不成熟,过去一直受到重大事件的驱动,红火一阵又归沉寂,这导致众产品本身技术路线处于摇摆之中。”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徐东生曾对媒体表示了上述担忧。

  如何在气候和政策的变动中保证持续盈利,是国内空气净化设备生产商面临的现实问题,而空气净化设备不同于其他电器类别,对资金、技术、人才要求甚高,动辄数亿的投资更像是一场赌博。

  远大空品自2004年开始研发空气净化机产品线,2007年第一台净化机问世,至今累计投资共6亿元人民币,在这几年间,国内室内环保产业先后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蓝天白云”计划、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中国承诺节能减排以及上海世博会场馆的环保诉求,这些事件一方面带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也让业内人士因此担忧,随着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和空气治理机制的改善,室内环保产业能否保证持续的盈利?

  “PM2.5主要来自燃煤化工产业和汽车尾气排放,在奥运会期间,人们享受到的蓝天白云,是北京市限制机动车出行、临时关停污染企业、减排燃煤设施污染的结果,而随着奥运会的结束,这些临时性管制措施取消后,加上污染企业也没有足够的环保投资动力,从现在看来,灰霾天气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张忠表示。

  在机动车尾气治理方面,尽管国家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鼓励政策不断,但是具体到新能源行业,受着行业标准难以出台、成本问题难以压缩等条件制约,依然前景不明,从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数据来看,像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至今总销量不足500辆,销售收入不足4300万元,仅占2010年汽车业务总收入的约千分之二,这些可以说明上述问题。

  由于上述两方面条件的难以改良,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逐年恶化,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数量几十倍于西欧、澳洲。美国环保局和加拿大卫生署通过大量调研证实,人类68%的疾病与空气污染有关;世界卫生组织证实: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空气污染严重5倍。

  这也是国内外家电厂商近年来蜂拥扩展空气净化器产品线动力之一。2004年之前,远大集团已在非电中央空调行业中崭露头角,但2003年SARS病毒通过集中式中央空调传播的案例让远大开始着手在空调室内机中植入空气净化的功能。

  “当时我们发现绝大部分中央空调系统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因为中央空调系统大多只附带简单的过滤装置,长时间使用,会有大量的灰尘、细菌,且末端设备的风管吊装在天花板里,清洗十分困难。”让张忠记忆犹新的是,一个清洁员工清理完中央空调之后,脸上手上都沾满了灰尘。

  公众对于空气质量的重视以及国家对于空气检测体系的修订,对空气检测仪器产业也是个利好,空气自动检测系统预计三年的市场总体规模在3000套以上。如果检测结果能早一点公开,对于相关联的空气净化设备也就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然而动辄5万元-10万元的检测仪器采购成本,让除政府采购之外的居民选购遇到障碍,于是,空气净化设备厂商也开始瞄准这一市场。远大空品正在研发一款自带空气检测功能的手机, 可以检测粉尘颗粒物、甲醛、电磁辐射以及紫外线照射强度,以解决检测仪器售价高、体积大的弊端。

  竞争愈烈

  在400亿元市场规模的逐利进程中,除了亚都、远大这些国内空气净化专业品牌,自然也少不了国内外其他品牌的介入。

  国内家电品牌美的,则更早地开始了大规模布局空气净化器生产线。2010年3月,华北地区最大的白色家电基地——美的邯郸工业园开工建设,工业园总投资50亿元,其中涉及370万套的空气净化器总装线。而美的在2003年开始涉足空气净化器行业,2005年成立独立的公司专门负责空气净化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美的集团方面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空气净化行业目前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各项标准尚不规范。而美的一直致力于完善空气净化的各项标准,并参与编制了多项空气净化标准。这被视作增强行业话语权的有力举措。

  外来品牌也逐步认识到中国室内环保市场在国际市场全局中的分量。

  今年3月,夏普携“净离子群”空气净化器首次进军中国市场,且表示将以中国市场为核心。另外,日本夏普总部决定组建健康环境事业部,把空气净化器作为在华推广的重点产品。

  全球家电巨头飞利浦也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并降低了姿态。今年11月,优质生活事业部首席执行官诺彼德在访问中国时表示,将根据中国人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推出经济型的空气净化器。

  面对外来品牌的竞争,美的方面坦承,国外品牌产品相对成熟,品牌知名度较高,更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对于国内品牌有一定的冲击力,在空气净化行业,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

  “国际品牌在品牌价值以及技术更新上确实领先一步。”不过盘雨宏认为,国内产品在价格上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在市场渠道这一方面,国内企业的拓展较国际品牌更为容易。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大规模的拓展受到区域、渠道、人力、物力的限制,国内企业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远比国际品牌企业更具优势。

  从参与市场竞争主体的数量上来看,美的方面认为,现阶段空气净化设备市场上生产厂家不多,专注于此的更是寥寥无几。

  对此,盘雨宏表示了认同:“由于目前行业并未出现低价竞争,且几大品牌的品牌价值都体现良好,同时,现阶段产品设备盈都面向高端消费者与企业,因此,价格维持在利润较高的水平,设备生产销售盈利状况良好。”

  然而随着市场大规模的发展,竞争对手争夺,市场需求变动,现阶段的市场战略必定不能保障企业的盈利。而国外品牌产品相对成熟,品牌知名度较高,更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对于国内品牌有一定的冲击力,在空气净化行业,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

  从市场规律上看,激烈竞争的衍生品是,跟风仿制者的介入让行业发展陷入无序状态。然而近日质监部门对空气净化器的抽查显示,部分产品并不能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一定的毒性。

  据远大空品张忠表述,河北省有一家生产厂商曾经仿制远大的净化机投入市场,但是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频发故障,最终亏损了500多万,不得不以破产收尾。“这个行业更依赖技术和人才,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美的方面表示,该公司对产品的关键部件和过滤方式都拥有专利技术,这是其他“跟风者”无法模仿的,“跟风者”也许能生产出类似的产品,但是在产品的关键性能和指标,尤其是净化效率、噪音等方面所拥有的技术优势足以保证美的净化器的成长和发展。

  盘雨宏认为,要想保障持续盈利,首先是需要拥有良好的技术,紧随市场需求特征的变化进行产品的调整,契合市场需求;其次,需要加强品牌价值的培养,大浪淘沙,唯有真正具有价值的品牌才能屹立不倒。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