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徐洪才:金融机构应支持企业发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6 10:07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央行行长周小川昨天(15日)在“《财经》年会”上表示,央行已经不在把明年的年度新增贷款最规模当做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对于周小川的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徐洪才进行独家观察,他认为周小川的话里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徐洪才:第一层意义,最近几年我们企业融资的渠道多元化了,包括银行的融资、公开资本市场的融资、股票市场的、债券市场的等等,可以说是多元化。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整个社会的融资规模一年大概有14、15万亿左右,银行的贷款只占到50%左右,也就是说在控制银行的信贷规模上显然针对性不强了。

  第二个,现在金融机构通过最近几年的改革纷纷上市,银行机构已经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一个微观市场的主题。它有它的利润追求,它有它的风险控制,有它自身的目标,如果还用过去传统的行政手段来去监管,显然也是不合时宜的。

  第三层意思,央行考虑到现在的金融环境已经今非昔比了,那么它所实施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恐怕也要创新。传统的我们是顶住广义货币供应量,最终的目标是要控制通货膨胀;现在看来仅仅控制广义货币量也不行了,控制信贷规模也不灵了,因为全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概念是一个综合型的,这里面有很多成份。

  另一方面,除了数量型的工具以外,我们还有价格型的工具,在引导货币资金流动方面应该发挥标杆的作用。比如说汇率和利率这两个价格现在我们都是管制的,都没有市场化,这时候我们可以加快加大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这个时机也已经来到了。所以周小川行长讲的这里面可能也蕴含了在这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和工具。

  如何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和工具?徐洪才表示,这也反映了下一步我国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徐洪才:一个可能是利率的市场化我们要加快进程,因为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包括汇率的市场化。那么人民币的国际化,这就是在货币政策里面应该考虑的。另外,金融监管方面我们也要进行一些修正,比如把微观的审慎监管和宏观的审慎政策有机结合起来。

  现在提的比较多的叫逆风险、逆周期的监管,那什么意思呢?比如说经济周期往下行的时候,如果单个的金融机构收紧了信贷,控制了自身的风险好像是正确的,但是所有的金融机构都这样干,加在一起就错了。因为大家都收紧的话,整个信贷金融就进一步恶化了,系统性风险反而增加了,所以这时候应该退一步。金融机构应该支持企业的发展,因为实体经济是根本,只有它渡过难关,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大家才能实现共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