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幼儿园禁收赞助费难治本 专家称制度关键在执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06:57 来源: 北京晨报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4日联合印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

  “入托难,难于考公务员;入托贵,堪比大学高收费。”——面对此种现状,禁令发布的出发点得到公众认可,但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多数公众却心存疑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儿并不少见,这项禁令会不会也在“三分钟热气”之后即被渐渐淡忘?

  担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禁伸手难敌被自愿

  “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的呼声不断,幼教阶段的“天价学费”成为践踏教育公平的一大顽疾,民众叫苦不迭。一些地方的幼儿园设立名目繁多的收费项目,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一些幼儿园以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名义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一些幼儿园以开设象棋班、围棋班、珠算班、舞蹈班、绘画班等各种兴趣班名义,在规定的收费项目外变相强制向家长收取费用。此次三部委叫停幼儿园乱收费,确实是减轻民众负担的务实之举。

  不过,要看到“禁乱令”的操作性不强,难免遭遇各种对策,甚至徒有观赏价值。尽管相关办法要求畅通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将严肃查处,但在现实生活中,民众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很不容易了,有的报个名都要半夜蹲守,托门子找关系,好不容易挤进幼儿园,谁敢“大处不算小处算”,因为多收费而惹恼了幼儿园?尤其是那些条件好的幼儿园,本来就相当紧俏,当初抓着大把钞票都难敲开大门,如今人家收了些“小钱”,还能不忍气吞声?于是“被自愿”便成为乱收费的最好托词,更是逃避查处的挡箭牌。因而,禁止幼儿园乱伸手的长效不在于“运动式查处”,而在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化教育。

  梁江涛

  追问    

  民办园会严格执行吗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模式畸形化,偏离了正常轨道。公办幼儿园难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势头却非常生猛。在大中城市,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公办幼儿园的数量,比如2009年的数据显示,深圳市民办幼儿园数量占到总量的94.4%,全市91%的幼儿在民办园上学。在一些小城市,公办幼儿园甚至连一所都没有,哪怕就是能够找到一所,也难免已经被“民办化”。在这样的情境下,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会不会严格按照《办法》规定收费还真是一个问题。

  事实上,目前幼儿教育收费普遍高,甚至高得离谱,一年学费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的并不少见,有的地方甚至还衍生出诸如“贵族幼儿园”、“天价幼儿园”等极端案例。面对物价不断上涨,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一再进行涨价,提高收费,其理由也非常充分:亏损,教师无工资发,幼儿园运转不下去。这又尤其以民办幼儿园为甚。此外,诸如办兴趣班收费、“被捐款”等等被巧立名目的收费项目也是日趋常态化。尽管有规定,但基于生存的需要,基于利润的追求,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拒绝或者抗议自然就成了必然之举。

  此外,新规要求畅通举报电话,及时受理群众的投诉举报,监管部门将严肃查处。但不少孩子挤破了脑袋才能入园,如今谁还愿意没事找事,把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赶”出来啊!“违反规定的幼儿园,政府将不再核发收费许可证”这样的惩罚规定看似不错,但其实操作有困难,没有具体的细则,执行力自然大打折扣,看看现实中究竟有多少因为违反规定而没有核发收费许可证的,很少吧!几乎没有吧!

  陶功财

  分析    

  入托难入托贵

  非只校方责任 

  就最终效果而言,许多家长仍然对幼儿园乱收费现象能否得到根本的遏制持怀疑态度,甚至有网友直接下了定论——入托难、入托贵问题不可能单单靠《暂行办法》就能解决好。理由有以下两个:其一,在义务教育阶段,大量中小学仍然存在择校费、赞助费等乱收费现象,学前教育也不可能令行禁止药到病除,显然,政策的落实,还是需要严格的监管,没有监管,一切都是空谈;其二,市场决定需求,有时候,择校费并非只是学校一方的责任,一些大城市的幼儿园,尤其是一些机关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有着明显的优于其他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对于许多家长而言,他们想通过缴择校费、赞助费的方式让孩子进入学校,那么家长的问题怎么解决?

  应该说,网友们的质疑不是没有道理。规定是规定,政策是政策,遇到下有对策,是在所难免的事。要让百姓们享受到真正的惠民政策,还需要落实到位才行。就像我们在18年前提出的“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我们喊了18年仍然未能实现。更何况,入托的问题又不单单是一个收费问题,而是关系到教育资源是否平均分配、城市流动人口、农民工子弟入学等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

  规范收费,只是解决入托问题一个方法。除此之外,加大政府投入,让幼儿园回归公益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但是,在教育投入达4%目标未实现之前,这样的希望只像是公众的集体幻想。一个校车问题,都难以解决,无论在资金上还是制度上,都遇到了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解决入托难与贵的问题,就更像是一种奢望了。这些年来,单单看一看各地政府在建形象工程、供养公车等方面的花费,就知道一些政府官员的兴趣不在教育而在其他。但是,回归公益是学前教育的大势所趋。不能因为当下的义务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就否定了义务教育的全部。要知道,放眼全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还是享受到了义务教育制度中的免费政策。因此,及早让学前教育回归公益,也才能为更多的孩子解决入托难入托贵的问题。

  王传涛

  评判

  不如广建幼儿园

  幼儿园乱收费之所以有“底气”,关键的地方,并不是他们学前教育的质量高,而是看好了自身资源的稀缺,物以稀为贵。经济学领域有个原理,就是当市场竞争充分,供求平衡时,商家才不会胡作非为。否则,就等同于自讨苦吃。我看这个原理同样适用学前教育。如果不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眼巴巴看着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入园而煞费苦心而不顾,却只是在规范有限的几个幼儿园收费上做文章,就未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什么“不再核发收费许可证”?这不是使有限的资源更有限了吗?

  因此,政府真要下决心彻底解决幼儿园乱收费的问题,就不能停留于一纸“办法”,也不能停留于“办法”的落地,还必须拿出治本的举措行动来。这就是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和师资配置,解决供求矛盾。事实上,严禁乱收费不如广建幼儿园。无论公立的还是私家的,只要幼儿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需求,做到资源配置均衡,能够形成一个竞争态势,我看,就是让他们乱收费,他们也不至于。个中道理,自不待言。

  张国栋

  ■三言两语

  ●制度规定的生命力在哪里?在贯彻执行!而生命力是否强劲,关键就在执行的力度大小。而执行力度大小,则关乎群众利益维护的优劣。

  ——余明辉

  ●对于孩子来说,乱收费自然要治,但最“痛”的却不是乱收费,而是没有幼儿园可以上。

  ——王军荣

  ●各地政府应当不断加大对于幼儿教育事业的投入,更多地规划建设优质幼儿园,通过增加幼儿园数量缓解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魏文彪

  ●幼儿教育收费高、乱收费的现象根源在于政府财政投入少。一位幼儿园园长的话说明了一切:“看各自占多少比例,如果政府投入大,老百姓相应分担就少,相反,百姓就分担多。”

  ——济北南

  ●如果没有严密的制度设计,没有严格的教育管理,即使学前教育公办化了,也同样会有乱象存在。推进公办与加强管理并行不悖,如果坐等学前教育义务化,那则是对家长对孩子的不负责任。这一意义上,三部委出台幼儿园收费办法,不分公办园、民办园一律禁止收取赞助费,可谓是走对了路子。

  ——毛建国

  ●出台严苛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是一项教育善政,绝不能在落实中走形变样,谁也负不起把好经念歪的责任。因此,期待能够及时出台更具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落实细则,形成对地方政府的有力鞭策。

  ——禹海君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