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新泰联合联合化工战略中毒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15:17 来源: 《董事会》

  文I高天宇

  在进行产业板块扩张之时,必须要考量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前景,抛却企业发展未来一味追求产能的做法是相当错误的

  如果不是爆炸事件,位于山东新泰市的联合化工(002217)子公司新泰联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泰联合)也许不会为人所熟知。2011年11月19日,新泰联合在组织人员进行设备检修时,三聚氰胺装置的道生液冷凝器在已经停产的情况下发生爆燃,并造成15人死亡,此事故引发相关安全生产部门的高度关注。联合化工随后公告称,爆炸事故对密胺(即三聚氰胺)车间造成固定资产损失额预计在100万元左右,并将2011年盈利预计增幅由原来的 50%-80%下调为40%-70%。

  这难道仅是一起单纯的安全事故吗?笔者通过多方查证发现,新泰联合三聚氰胺项目是在全球三聚氰胺产能面临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匆忙上马的,项目本身面临“投产即落后”的尴尬。新泰联合三聚氰胺项目事故,不仅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更折射出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的严重缺位。

  急功近利

  从完成收购到三聚氰胺项目上马,用时仅9个月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2月2日,联合化工以4690万元拍得楼德化肥厂、双丰公司的相关破产标的,包括总面积14.71万平方米的7宗工业用地使用权,年产10万吨尿素、8万吨醇氨、1万吨浓硝酸、1.5万吨甲醇、12万吨碳酸氢铵等多条生产线,以及一条铁路专运线等。而仅仅9个月后,新泰联合就宣布为拉长产品链条,拟投资建设年产3万吨的三聚氰胺项目,投资额不超过9000万元,计划2011年第三季度建成并具备试车条件。

  新泰联合的前身是原为军工企业的楼德化肥厂。楼德化肥厂于1975年转入地方,成为隶属泰安市化工局管理的国有中型二级企业。1999年,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楼德化肥厂停产,后由泰安双丰化肥有限公司(下称“双丰公司”)租赁经营。

  2011年5月,年产能达3万吨的三聚氰胺项目试车成功,历时仅7个月,比原计划的第三季度试车提前了2个多月。而在时隔不到半年的11月19日,该项目道生液冷凝器就在停车检修过程中发生了喷射燃烧事故。

  关于这场引发全国关注的爆燃事件的发生原因,业内一直颇多猜测:有的认为是技术及设备质量问题所致,还有的说是为了赶施工进度缺乏相关安全措施所致。有消息显示,为新泰联合年产3万吨的三聚氰胺项目提供技术和设备的公司,是河北辛集市九元化工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新兴的现代化化工企业,拥有生产三聚氰胺的全套技术。该公司一位与该项目相关的人士曾表示,该公司提供的技术没有任何问题,目前他们共出售了六套技术图纸及设备,除了联合化工之外,并没有发生过任何问题,他推测此次事故是由于联合化工职工操作失误以及内部管理失当造成的。

  而新泰联合一位内部职工却给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此次燃爆事件可能是设备质量不过关导致的,此次购买的设备价格低到了让人震惊的地步。本来是以最低价中标的方式锁定了一些设备提供商,在签购买合同时,新泰联合又砍掉了一部分价格,此外,公司还不能够按时给设备商回款,在这种情况下,设备商提供的设备质量很难有保证。

  且不论引发这场事故的究竟是设备原因还是人为操作原因,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联合化工为何下大力气在短期内急于上马该项目。从公开资料看,在收购新泰联合之前,联合化工于2008年实现了51%的快速发展。然而在2009年,联合化工却突然陷入了发展困局,主营业务增长呈现持续负增长态势,全年增长率下滑28%。在这一年,联合化工股价也跌到了近年来的最低点。

  选择在2010年出手并购楼德化肥厂(即新泰联合)或许是联合化工通过资本操作手段提振市场信心的举动,而资本市场的表现恰恰也沿着这一“设定”的曲线发展。自收购事件达成后,联合化工走出了此前的低迷市场表现,形成了短线持续走高的态势。由此看来,与其说并购楼德化肥厂(即新泰联合)是一条产业版图扩张之路,还不如说这是联合化工的一场急功近利式的资本棋局。

  战略短视

  选择在此时上马三聚氰胺项目的确不是明智之举。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三聚氰胺产能过剩格局逐步显现,2011年和2012年新增的生产厂家有13家,新增产能45万吨,2013年还要新增产能28万吨。近期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三聚氰胺生产厂家约有28家(单产超过6000吨/年),产能为104.47万吨,主要分布在四川、山东、河南、山西、河北等拥有丰富煤炭和天然气资源的地方。未来几年,国内三聚氰胺总产能将达到177万吨。

  众所周知,我国三聚氰胺主要用于层压板、木材黏合剂、表面涂覆、模塑料、纸张及织物处理等领域。但从目前市场状况看,全球市场需求低迷以及中国楼市的急剧降温都使国内三聚氰胺产能面临着过剩危机。在产能短期急剧增加、下游需求增长有限以及出口空间不断被压缩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我国三聚氰胺产能过剩将加剧。

  即便在全球市场,三聚氰胺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尴尬。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三聚氰胺生产国和出口国,出口量占国内总产量的三成左右。去年我国三聚氰胺出口量为13.46万吨,占全球出口总量的35.16%。数据显示,去年全球三聚氰胺过剩量达到57.8万吨。与此同时,欧盟反倾销已经影响了我国三聚氰胺向欧盟出口,同时卡塔尔、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各6万吨/年生产线投产强烈地挤压了国内三聚氰胺出口市场,如果国际市场价格持续难以提升,国内出口空间将缩小。

  如前所述,联合化工着急上马三聚氰胺项目是为了解决企业运营状况不佳、资本市场表现低迷的难题。据其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今年前三季度,联合化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为1.1亿元,而同期其短期借款及应付账款却高达3.3亿元,相对恶化的财务状况迫使公司加快了三聚氰胺项目拓展的步伐。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依靠产业板块的扩展放大规模从而推高业绩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仅考虑这一点不能称之为高明的决策。就像当前中国彩电业的处境,国内企业下大力气上马的多条面板生产线面临着“投产即落后”的尴尬局面。联合化工匆忙上马三聚氰胺项目并引发爆燃事件为企业安全生产与经营敲响警钟的同时,更提醒其他企业,在进行产业板块扩张之时,必须要考量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前景,抛却企业发展未来一味追求产能的做法是相当错误的,这种短视的举动不仅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还很可能将企业拖入新的战略危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