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北方瓷都淄博的外迁之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05 14:04 来源: 新金融观察报

  作为“北方瓷都”的山东淄博,其建陶产业从产能、规模而言,位居全国第二,然而,却长期饱受环保之困。2009年,淄博市出台《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以下简称意见),其具体目标是,淄博建陶“淘汰一批,转移一批,提升一批”,3年后即2011年年底,生产能力由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有关业内人士当时对此分析认为,“意见”传递出了淄博建陶产业优化升级大提速信号。

  如今,大限已至,当地政府的宏观调控之手却显得格外苍白。“建陶产业还是老样,小企业倒闭也是市场竞争所致”,企业负责人与当地政府官员对此一致认为。

  无疑,当初高调的“意见”“三部曲”显然陷入僵局,反而,更多地则由市场这一杠杆自由发挥。

  新金融记者 柴刚 淄博报道

  苍白的“关停之手” 

  向左,向右?

  这是宋棣(化名)在2012年春节后的必答选择题,但答案却不是升级或转型,而是被兼并或者退出。

  宋是淄博一家私营陶瓷企业的老板,企业以生产地板砖为主,拥有一条生产线,占地60余亩,年产值6000余万元,从产能规模来说,在淄博建陶产业中仅是一家小企业。 2011年10月中旬,正值原本建陶产品传统的销售黄金季节,宋棣的企业却悄悄地关了门。

  “市场竞争大,日子不好过了,2011年太特殊了。”1月13日,在淄博一家茶楼内,宋棣仍旧一脸心事。

  工人虽然早早地放了假,宋棣自己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在当前建陶产业整体不景气的环境下,像他这样的小企业走转型或者升级的路子已经被堵死,而关门或被兼并却心有不甘,给予他思考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在宋看来,他如今的处境与当地政府的“意见”并无联系。

  “与它(意见)没关系。”宋坦言,淄博“意见”的出台,最初只是原则性框架,并没有明确哪些具体企业在被淘汰或者转移之列。在2010年,淄博全市建陶业进行了摸底调查,整个行业人心惶惶,但最后仍旧“相安无事”。宋所说的“意见”,是淄博市2009年出台的《淄博市建筑陶瓷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2009至2011年)》,其具体目标是3年后,即2011年年底,淄博建陶生产能力由12亿平方米控制到7亿平方米以内。意味着,3年内淄博建陶产能减半。

  作为当地人的宋棣,2004年进入建陶产业,此时正值淄博建陶产业发展高峰。宋回忆,那是一个“出砖就赚钱”的时代。据公开数字统计,2008年淄博市建陶行业实际产量10.11亿平方米,占全国总产量18.3%,完成工业总产值3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利税59.4亿元,生产规模实际产量均仅次于广东佛山,居全国第二位,成为“江北瓷都”。

  淄博政府脸上有光,心里却苦。2008年淄博市建陶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而综合能耗却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耗能13.3%。可见,建陶行业高耗能是淄博市政府部门颇为头疼问题。而“意见”的出台则充满了“山雨欲来”的紧张,采取策略是“淘汰一批,转移一批,提升一批”。

  “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本是被列于淘汰范围的。”宋棣说,但最终并没有对中小建陶企业起到淘汰作用,即使部分小企业倒闭、关门,企业产能不足,也是市场大环境的因素。

  淄博市建材冶金管理办公室有关人士告诉新金融记者,建陶产业“淘汰一批”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这位人士坦言,其中涉及当地财政税收、人员就业、社会安定等各方问题,如建陶重镇淄川区双杨镇,凭借建陶产业,镇级财政收入一度位居淄博市前列。

  无法实现的外迁

  “(建陶转移)没有进展。”1月14日,淄博市经济合作局经济合作科负责人直言,现在没有企业愿意走出去。

  其实,早在2008年左右,淄博建陶自身迫于生存压力,曾北上辽宁法库、西进宁夏石嘴山、南下江西等,最终无一例外地败走,业界称之为“水土不服”。

  据了解,几年前,淄博市建陶生产所需长石、石英、黏土等原材料煤炭等燃料95%以上靠外地购进,采购、运输成本高,而且供需矛盾突出。淄博建陶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缺乏自主开发能力,仅仅抄袭模仿,造成行业内无序竞争。“现在走不出去的根本原因是风险大。”淄博市建材冶金管理办公室上述人士称,风险包括当地政策变动、产品销售、能源供应等,淄博此前已有深刻的教训,如今,即使在政府调控下,企业在外迁的路上也是望而却步。

  “作为企业,要外迁也要有经济实力做后盾。”淄博狮王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狮王陶瓷)副总经理张武广向新金融记者介绍,企业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根据当前最高标准投资,投资一条生产线6000余万元,在外迁路上,规模小、产能落后的建陶企业,即使在政府的支持下,自身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很难走出去。新金融记者了解到,2009年,淄博一家颇具经济实力的建陶企业计划在外省投资建厂,最后因种种原因取消该计划,但该企业考察费用就高达100多万元。张武广说,狮王陶瓷在当地颇具规模实力与影响力,但在当前大环境下,没有必要走出去。

  淄博的外迁之举,让人似乎看到了产区老大佛山多年前的身影。

  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自2006年起,佛山市政府开始对陶瓷行业进行硬性调整,对200多家佛山陶瓷企业的升级转移,随后佛山陶瓷企业在全国各地走马圈地。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重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用行政手段引爆了佛陶外迁扩张的市场规律。

  外迁浪潮在此之后迅速波及各地。

  国际工商业经营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高级顾问张有卓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认为,佛山确实曾经走过外迁之路,并走的非常成功,但淄博的外迁之路与佛山大不相同。

  在张有卓看来,佛山采取的是“退二进三”,二指建陶业,三是服务业。淄博建陶产业虽然经过几十年发展,但没有完善的产业集群,没有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如果转移出去,最后能给当地留下什么?仅仅是污染。

  佛山外迁时,正值建陶产业发展高峰期,凭借其拥有的品牌优势,带动效应大。而如今,全国陶瓷产区遍地开花,产能100多亿平方米,严重过剩,更为严峻的是,淄博建陶一直为他人作嫁衣裳,贴牌生产,没有品牌,自然在外地政府那里的受欢迎程度大打折扣。他介绍,建陶企业走出去必需的土地、资金等也都受到严格控制,与以往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张武广说,对于很多建陶企业来说,走出去与留下来相比,死得更快。“不再考虑(建陶企业)外迁了。”专门负责产业转移的淄博市经济合作局上述官员称。

  转型难

  1月14日,临近春节,淄博建陶产区内的企业在气温的影响下,已全部停产检修。

  袁国梁则一直往返于淄博、北京、天津之间,用他的话说“我在忙着做规划”。

  其是山东统一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统一)董事长,而另一个身份则是山东电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盾科技)董事长,他更希望别人称呼他后者的身份。

  “我正在逐步与原来的核心业务进行剥离。”刚刚从北京回到淄博的袁国梁仍旧一脸兴奋,所说的“核心业务”是指统一陶瓷。

  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他的身份一直是统一陶瓷董事长。统一陶瓷成立于2003年12月,目前拥有5条生产线,年产能力1200万平方米,在淄博建陶业界,少有人望其项背。让其名声大振的则是防静电陶瓷砖的研制,其产品在运用到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控制装配中心后,一炮而红。

  袁国梁坦言,他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联合,组织庞大的科研队伍,从2006开始做防静电研究,直到5年之后才找到发展方向,但做起来并不轻松。

  2011年12月23日,他投资3亿元成立电盾科技,目标是凭借防静电技术,研制的产品进军国家重点扶持的石油、航空、医药、医疗等领域。在袁看来,这是他的一次华丽转型。“别人提到我时,我更愿意提电盾(科技)的身份。”他认为,建陶企业“做好了是印钞机,做不好是火葬场”,而现在,如不转型,更多的企业则是一步步走向火葬场。

  在袁国梁的印象中,他当初的选择也是作为一个跳板,进行建陶转型。后来对市场拓宽增加了认识,这一领域涉及多个尖端科技领域,并且都在国家政策重点扶持之列。

  “这也算是刚刚开始。”袁国梁说,他是在没有债务的基础上,轻松上阵。

  张有卓告诉新金融记者,对于淄博产区而言,企业转型是最好的出路,但不能模仿佛山的路子,抄袭转型模式。佛山陶瓷行业协会一负责人对此同样认为,佛山建陶企业当初转型更多的则是进军房地产,如东鹏陶瓷、新明珠陶瓷等大牌企业均在房地产领域大有建树。

  “两者转型没有可比性。”张有卓说,毕竟两者在不同时期面临的环境不同,建陶从业者的群体素质不同,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更需要胆识与思路。

  淄博市建材冶金管理办公室前述官员介绍,淄博建陶长期以来处于粗放式发展,无法聚集、留住人才,而佛山产区技术力量强大、成熟,企业决策者基本上大学毕业后做老板,管理水平高,思维超前,淄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尝试适合自己的转型路。

  “(淄博产区)像统一陶瓷那样,意识到转型的企业少之又少。”该官员说,大家仍旧挤在“价格战”这一条船上。

  建陶紧缩期的明天

  “淄博产区做出的抉择是正确的。”张有卓认为,其规划方向也是必然。

  新金融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初,佛山建陶产业转移的首选目标是淄博,要在其建设建陶工业园。2008年,佛山政府官员带领建陶企业进驻淄博,承诺首批进入5亿元的产业规模,被淄博市主要领导拒绝。淄博市说,要是在3年前,也许答应接受产业转移,甚至认为是机遇,但现在即使投资10个亿,淄博也会拒绝。看得出,此时,建陶已成为淄博的一块心病。

  “很快,其他建陶产业也会面临淄博今天同样的境况。”前述佛山陶瓷行业协会负责人介绍,2011年,“东北瓷都”辽宁法库的建陶企业早早地关门,而且关门时间越来越早。他称,产区过度集中,早已打破原有的几大传统产区格局,遍地开花,造成产能过剩,产区、企业面临困境的时间大大提前。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陶瓷品种多达500种。而在建筑卫生陶瓷领域,陶瓷企业数量就超过6000家,企业资产约5000亿元,其中,建筑陶瓷产量占全世界建筑陶瓷产量的三分之二,卫生陶瓷产量占全世界卫生陶瓷产量的40%以上。在2011年1月-7月,国内建筑陶瓷产量接近5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了28%,其中,甘肃、安徽、河南三省的建筑陶瓷产量在总产量上涨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张有卓分析称,在“十二五”期间,建陶产业将处于紧缩期,企业日子愈发艰难,但建陶企业对此不能一走了之,或者简单关门。他建议,转型、提升是建陶企业生存、发展的硬道理,与其腾笼换鸟,不如筑巢引凤。并一再强调,其他建陶产业更不要学佛山,其更无法具备佛山的规模、品牌等优势,应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把现有产业提升。

  “现在就开始准备应对了。”张说。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