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治理城市病要减少物理空间的浪费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14:04 来源: 杭州日报

  “城市病”集中爆发期渐行渐近警醒世人 经济发展亮起一盏绕不开的红灯 治理“城市病”要减少物理空间的浪费把脉处方应综合治理切忌“药不对症”

  策划/一舟

  文字/记者 刘乐平 实习生 朱天婕

  最近,新浪微博(http://weibo.com)上流传这样一组照片:在北京某公交站台,一群人围着一辆公交车,候车的人和下车的人从车子两侧的窗户里爬进爬出……

  我国有超过一半的人生活在城镇当中,他们享受着城市的丰富、便捷;也不得不忍受着它的各种问题:日益拥堵的交通、糟糕的空气、受污染的水资源……这些城市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被称为“城市病”。

  近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发布了《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称中国大型城市正步入“城市病”集中爆发期。为什么会出现“城市病”,既然是病,它能治吗?怎么治?上周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金珊、浙江财经学院经贸学院副教授金通走进本报《财经三人吧》演播厅,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一个疑问

  “城市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吗?

  各国都有发生,病情因城市不同

  吧 主:城市人口“爆炸”,中国人的生活、生产总是要现代化的,人口往城市积聚也是必然的,这是否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病”是必然发生的?

  李金珊:“城市病”从某种角度来说也可谓是一种必然,就像人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不适应,都会生病一样。“城市病”在世界各国都有发生,例如欧美国家,在整个城市发展过程当中也出现过“城市病”。可是病症远不如我国严重,就像两个体质有差异的人,在面对同一种疾病时表现的症状也大不相同。譬如伦敦曾经发生的毒雾事件,发生后英国社会各界就对这一事件做了深刻的反省,并进行及时治理,于是类似事件就没有再发生。

  金 通:首先,城市化可以说是一种社会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一定需要工业化,工业化一定会带来城市化,城市化也必然意味着大量的人口将涌进城市。如韩国的城市化高达96%,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也很快达到了75%-76%。如今我国城市化达到了51.76%,城市人口已超过农村人口,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化则程度更深。所以城市化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到城市中来,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外来人口涌入的速度,自然会造成一定的拥堵。

  一种现象

  道路变宽,人们在路上时间变长

  城市物理空间浪费值得警惕

  吧 主:不但是大城市,十几万人的县城,也已经开始出现“城市病”。请问为何城市越变越大, 生活空间在变小呢?

  李金珊:美国的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1%,日本占4.2%,而我国只有0.33%。但是我国建成区内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的程度却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持平。这说明我国城市建成区内土地利用率极低。我国的城市如今已经存在“动脉硬化”(城市交通)、“骨质增生”(城郊结合部过多)、“腰肌劳损”、“糖尿病”(精神状态营养不良,水质富营养)等病症。交通道路越来越发达,道路越来越宽,但是人们在道路上的时间却越来越长。此外,城市的硬体建设越来越好,可是软体建设却越来越少。人们的精神空间越来越狭窄,社交圈越来越小等等。总的说来,我国城市的物理空间十分浪费,精神空间却十分贫瘠——这是我们“城市病”的具象体现。

  金 通:物理空间是大了,但很多没必要。比如,有的学校因为远离市区,老师课间休息室建得很大,可以摆下一张大沙发,其实很没必要。从某种角度来说,城市物理空间的浪费加剧了“城市病”的出现和恶化。从合理利用物理空间的角度说,把一些公共设施建在远离市区的地方不是很明智。比如,有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如果每个单位都拥有若干大巴用于员工上下班接送,这些车流无疑会加重道路的负担,而且浪费时间。

  一个误区

  治疗过程常出现“药不对症”情况

  缺的是维A,补的却是维生素C

  吧 主:所谓“城市病”的表现有各种各样,而且目前还看不到明显改善的迹象,请问这暴露了什么问题?

  李金珊:我国的“城市病”常常出现同一症状不停反复的情况,并且越反复越严重。就像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早已存在,可是现在却越来越严重。类似的还有地铁拥堵,雨水无法外排;石化污染,城市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等等。这说明我国有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并不注重城市的匹配发展,就像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味地追求孩子的身高一样,如今的城市建设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增长,却忽略了其他因素的协调发展,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的关照度等等。

  由于我们对城市建设中其他因素的关注和治理不够,导致我国各种“城市病”越来越严重,最后以一种综合病症的方式爆发出来。而这种综合征的治理可谓难上加难,甚至令人无从下手。如今我国在城市发展中也开始注意匹配发展,如新农合、医保、社保等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有时我们在建设过程还常常出现“药不对症”的情况,明明缺的是维生素A,补的却是维生素C。

  金 通:城市化是不可逆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来舒缓因为人的集聚而导致的负面影响。如今,我们解决“城市病”的措施多样,可是这些措施是否从根本上舒缓和解决了“城市病”却值得推敲。城市化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某些生活方式。比如,过去由于人们的居住分散,垃圾可以通过自然净化的方式处理,可是由于城市化,这种自然净化的处理方式被打破,城市垃圾不得不选择集中处理,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将城市发展的配套设施落实好。

  一种理念

  走得太快就没时间调整和休息

  放慢城市发展步伐,人们需要“减长”

  吧 主:既然是病了,就要治。请问化解“城市病”,从何下手?

  李金珊:我们用三五十年达到了发达国家用两三百年才达到的城市化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在用这三五十年承受着发达国家用两三百年承受的城市问题。这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不可承受之重”。过快的城市化使我们没有余力去切实解决城市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如今,我们需要“减长”——放慢城市发展步伐。“减长”有利于我们的心态,也有利于我们的环境。

  城市化尚未结束,甚至在未来十年还将掀起另一股城市化热浪。城市建设的整体观是我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避免城市问题严重化的关键。在城市新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规划好硬体建设,更要规划好软体建设、社会建设。在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人们交流和生活的空间。如果我们能有整体建设,我们的城市就不会如此拥堵。

  金 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的建设质量需要均等。如今我们所谈的“均等化”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其实我们应该把它拓展到质量概念上。可能新城区也有其配套的服务设施,菜场、超市等,但是这些服务设施与市区相比就相形见绌了。在那里,人们只能享受一种相对低端的服务。这使得很多有条件追求高端服务的人们都涌入市中心,由此恶化了城市交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例如,道路建设中需要为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都预留均等的空间。这些都是城市软体建设的重要部分。

  【微博语录】

  这样的城市,即使你明知它不宜居……但你没办法,因为资源的垄断导致你不得不依附于它,并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这就是“城市病”的内生机理。

  “关注观点背后的逻辑和智慧”

  《财经三人吧》视频见杭报在线www.hzrb.cn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