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洲极寒:春天怎么还没有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0 14:08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资料图。 资料图。

  已是2月中旬,寒冷却依然在继续。即使情人节的浓情蜜意,都没能融化这冷冰冰的天气。严寒和大雪自2月初以来侵袭欧洲和东亚地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寒冷天气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增至600多人,还有数万民众因大雪封路而被困在家里,面临食品短缺的困境。据报道,已经有22个国家发出极寒警报。气象专家表示,新一轮极寒天气不会很快结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有人说这意味着人类将告别暖冬进入短暂的小冰河期,而全球变暖的说法也因此难以自圆其说。但很快有气象学家予以了反驳,认为不规则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更有力地证明了全球变暖这一事实的发生。

  但无论如何,真实的寒冷已经具体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一辆被埋住的汽车,一块烧起来的红碳,一件穿在身上的棉衣,一句充满期待的歌声——“春天怎么还不来”

  不寻常的天气,不一样的生活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刘向、李芮、张诚、黄莹莹、杨梅菊发自柏林、伦敦、东京、北京

  这些天,对于韩国中学生来说,穿衣的多少不再仅仅关系到冻人还是动人,而是直接决定了学分的高低——每天上学路上,你都能看到穿着单薄的校服、冻得瑟瑟发抖的学生们。不少中学校规定,校服外面不得穿其他外套,女生的裙子里面也不能加穿裤子,否则将扣除一定的操行分数。“实在太冷的话,我上学的路上会披一个毯子。如果穿着外套忘了脱的话,一进校门就会被扣分。”恩惠是首尔一所女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零下五度的清晨,她的下半身只穿着一条刚刚过膝盖的裙子和一双薄薄的袜子,清秀的脸冻得通红。

  与此同时,身在慕尼黑新闻中心大厅的本报记者,则因室外零下18摄氏度的低温,一改往日的毛衣装束,不得不裹上大衣开工。

  “威尼斯水道结冰了!一下降了10℃不止,这地方真是神马怪事都齐全了。”“下午只是出去了半个小时,回来耳朵竟然长冻疮了。”看看最近赴欧洲旅游的网友纷纷吐槽了些什么,你就能明白情况有多严重。

  本该是冷空气大撤退的冬末春初时节,但此刻整个北半球的主题词却除了寒冷就是大雪。

  “极寒”带走数百条生命

  在日本,今年的雪比往年都要大。山形县和青森县的积雪超过4米,创下了历史记录;岐阜县的积雪深度是往年的10倍,达到30厘米;兵库县的积雪深度也达到往年的7倍多。这段时间以来,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因大雪致人死亡的新闻报道。自1月起,日本全国大范围降雪,日本海沿岸地区的北陆地区和东北地区更是接连遭遇暴雪,有些地区的大雪目前仍在持续。

  据日本总务省消防厅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14日,大雪已造成25个道府县的98人死亡,1476人受伤。而在欧洲,因寒冷致死超过500人。

  当料峭的春寒与这些残酷的数据发生关系时,人们也许才能前所未有地理解“极寒”的意义。而事实上,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又远比一组组数据更细微、琐碎和复杂。

  百姓与总统,同此严寒

  当整个欧亚大陆被寒冷包裹个严严实实,空中与地上交通遭遇重创首当其冲。

  连日暴雪导致克罗地亚部分地区被封锁,一名叫玛尔塔的产妇因为助产医生无法赶到而不得不在邻居的帮助和医生电话远程遥控下生产。经过数小时紧张奋战后,玛尔塔随后诞下一名女婴,她给自己的女儿起名“Snjezana”,意即克罗地亚语的“白雪公主”。

  新生命的降生与逝去同时在这场严寒中发生,据德国媒体报道,严寒天气已在德国造成至少两人死亡。结冰路面也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此外,多日严寒使德国河运交通几乎瘫痪,易北河由于结冰,马格德堡至汉堡河段已经无法通航。易北-哈维尔运河以及美因-多瑙运河也被迫停运。2月10日,由于降雪和路面结冰,德国西部北威州发生无数交通事故和大堵车,多人受伤。而据日本大田市交通部门的统计报告显示,最近一个月内因天气寒冷导致机动车故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有200余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将近十倍。

  在寒流袭击下,日本流感患者激增。据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10日公布的统计结果,5日之前的一周时间里,日本全国共有211万人感染流感,其中约6成为14岁以下的儿童。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介绍,全国约有8578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停课或关闭。

  英国最大机场伦敦希斯罗机场5日预计起飞的1200架航班中至少三分之一被取消,伦敦盖特威克机场飞往苏格兰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的所有航班至少延误4小时。而希斯罗机场花费8000万英镑购置的除雪装置这次也派上了大用场,首场大雪过后没多久,机场就恢复正常运营。

  寒冷面前人人平等,面对恶劣天气,连连叫苦的不仅仅是普通百姓,还有总统——本月3日前往亚霍里纳山出席会议的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和克罗地亚总统约西波维奇被大雪围困,当地政府紧急调用多台铲雪车紧急作业,直到4日两位总统才得以下山回国。

  比南极还冷?这才是冬天

  虽然天寒地冻,但银装素裹的英国在6日迎来了女王登基60周年的纪念日。在伦敦海德公园、伦敦塔桥、爱丁堡城堡等地,英国皇家骑兵卫队不畏严寒,鸣放礼炮向女王致敬。

  在湖面已经结冰的伦敦海德公园,不少冬泳爱好者打破冰面,跳进刺骨的湖水中游泳。虽然有报道说“英国比南极还冷”,但很显然,在这个即将第三次主办奥运会的国度,人们的脚步并没有被极寒天气所禁锢。

  而在德国,柏林城里郊外随处可见溜冰、滑雪橇、推雪人、打雪仗的人群。持续的严寒使得汉堡市中心的Alster湖结上了厚厚一层冰,许多地方的冰层有22厘米厚,最薄的地方也有15厘米。在经过管理部门安全检查后,时隔15年后,Alster湖冰上欢庆活动10日终于可以再度上演。截至12日中午,警方统计,有大约70万人在这个周末光顾Alster湖,享受冬天的情趣。

  韩国人喜欢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饭,而今年预计将持续到二月底的寒流,使得汤饭餐厅的营业额比往年提高不少。首尔一家汤饭连锁店的社长向本报记者介绍说,今年1月份汤饭的销售额比上个月有了30%的增长。这场寒流也为许多韩国的地下商城或是位于地下通道的商家带来了持续的销售高峰。为了躲避室外的低温和风雪,相较于价格昂贵的百货商场,更多的人愿意在较为暖和并且价格相对便宜的地下商街逛街购物。

  即使是遭遇创纪录大雪袭击的日本民众,似乎也乐在雪中。一位来自新潟县的网友在博客中说:“遭遇雪灾以来,我收到很多南方朋友的问候。在他们眼里,几米厚的大雪是很可怕的事情,但对于从小生活在雪国的人来说,大雪也能带来很多乐趣。人们可以用积雪做冰窟,可以看到屋檐悬下的细长、透明的冰溜溜,只有享受自然才能活得快乐。”

  而德国杜伊斯堡运河上的一只海鸥可能要惨一些,由于夜间在水面上睡觉时未发觉气温骤降至零下10度,它不幸被冻在冰层中无法动弹。路过的警察发现海鸥被困,赶忙上前施以援手。警察将冻住海鸥的冰块取出放进温水,等待其慢慢融化;一边还给海鸥喂鱼,保证其不会因为寒冷饥饿丧失体力。最后,海鸥幸运获救。

  更有趣的是,欧洲极寒甚至导致有着“比利时第一公民”之称的小尿童雕塑因低温而“罢工”,比利时政府于本月初使其“停尿”,待气温回升后再恢复正常。

  穷人咋过冬?烧钱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和法新社报道,罕见寒流席卷欧洲多个国家,各国正想方设法救助受灾民众,匈牙利中央银行想出一个好办法——“烧钱取暖”,为穷人提供旧钞票焚烧取暖。

  匈牙利央行将旧钞票压制成“钱砖”,提供给帮助穷人的慈善机构。匈牙利东北部贫穷地区一个援助中心的负责人称:“这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慈善措施,帮助我们节省了供暖费用。据悉,匈牙利央行的“钱砖燃料”为该慈善机构每月节省了5万-6万福林(约合1433-1719元人民币)的供暖费用。据悉,这些“钱砖燃料”含有很高的热量,只需加一些木柴就可以使屋子变得非常暖和。匈牙利央行在过去四年中一直在压制“钱砖”,今年当地慈善机构开始接受这种特殊的燃料援助。匈牙利央行负责人介绍说,最初他们只是焚烧钞票供暖,但随后他们决定将钱压成砖块以增加热量利用率,大约有2000亿福林(约合57亿元人民币)的废旧钞票被压制成了“钱砖燃料”,对贫困地区的民众来说这非常有用。

  严寒天气下,德国的流落街头群体如何熬过去呢?据德国媒体报道,全德国有近2万人无家可归,每天露宿街头。多年不遇的极寒天气降临后,德国各慈善组织立即行动起来,向流落街头的人提供了紧急避难所。无家可归者可以到当地社会福利部门报到,出示身份证后就能进入一种简易的带暖气房间或者是帐篷。这里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不能饮酒、不能吸毒。因此有不少流浪人员,宁愿选择整夜游走,也不愿意进入温暖的收容所。德国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们每晚都会开车在街上寻找无家可归者,或者带他们到收容所,或者送上热茶、热汤和衣服、毯子。

  韩日大白菜价格飞涨

  而说到“烧钱”,数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还带来了物资的短缺和短暂的物价上涨。据韩国媒体13日报道,因为受到55年来最强的寒流和日照量不足的影响,韩国多种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在本周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被认为是物价涨跌标准的白菜价格,则比上一周上涨了35.6%。

  “以前到了傍晚,1500块钱(1000韩元约合5.6元人民币)可以买两棵打了折的大白菜,现在一棵要将近2000块钱,还全天不打折。”首尔市民尹女士基本上每隔一天都要买两棵白菜,而最近日渐上涨的白菜价格,让她有点吃不消。

  同样的情况发生也在日本,由于气温较低,蔬菜生长发育缓慢,出货量下降,外加大雪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今年冬天的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东京超市里出售的白菜价格已经涨至去年的两倍。

  钱袋吃紧的还有日本的政府部门。尽管生活在“雪国”的人们在应对雪灾方面已有较成熟的经验,政府在除雪装置和除雪设施等方面也下了很大力气,但面对如此厚的积雪,新潟和青森等重灾区均面临人手和除雪车不足的难题。由于2011财年的除雪费早已用光,这些地区的政府不得不向国土交通省和总务省求援。总务省也于10日决定向遭受雪灾的22个道府县追加发放101亿日元道路除雪费。日本政府已经将应对雪灾提升至与地震灾害重建和提高消费税率同等重要的级别。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专门召开内阁会议商讨对策,民主党内成立“暴雪灾害对策本部”。

  对于日本那些因大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而正在临时住宅内避难的灾民来说,这个冬天更是不好过。福岛、宫城和岩手县这几个重灾县,近期气温几乎每天都在零度以下。因福岛核电站事故,从很少下雪的福岛县大熊町搬至会津若松市临时住宅的渡部夫妇感慨地说:“才出去一小时,雪就能积起20厘米厚,由于雪太大,人走在路上几乎都看不见前面道路。今年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寒冷,真希望春天早点来临。”

  来自西伯利亚的极寒证据

  每年冬季的西伯利亚寒流形成后,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向东南推进,而这股气流所途经的区域天气便深受影响。而也正因此,任何发生在西伯利亚广袤土地上的微小变化,都值得关注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吕国栋、杨梅菊发自伊尔库茨克、北京 暖冬过后遭遇极寒,天气真的疯了吗?

  对于2012年初的异常严寒天气,世界气象和物理学界的专家普遍认为,其发源地就是在西伯利亚,而后才开始入侵更广阔的欧亚大陆。而作为这股寒流的发源地,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气温最近也一直在最低点徘徊,部分地区气温甚至降至零下50度。

  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西伯利亚”更像是一个气象学名词,每当寒流来袭,“西伯利亚”总会频繁地出现在天气预报里。所以,人们总会把这片乌拉尔山以东的亚洲大陆北部地区和雪域、严寒、空旷、野蛮联系起来,但真实的西伯利亚却因它的无限辽阔而多变、美丽。当然,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这里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风像刀子一样刮着脸”

  每到冬天,伊尔库茨克就成为银装素裹的白色之城,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在这个城市感受的话,那就是“冷”,如果再加上一个字,那就是“美”。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伊尔库茨克,被称为“西伯利亚的心脏”、“东方巴黎”、““西伯利亚的明珠”。该市位于贝加尔湖南端,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

  伊尔库茨克的特点就是树多,特别是市中心与居民区间以天然白桦林连接着。就城市的色彩而言,伊尔库茨克一年中只有2种颜色,即绿色和白色。

  夏天从飞机上或者从高处俯瞰这座城市时,满眼皆绿,青翠欲滴。然而,没到10月下旬,整个城市便披上了银装。伊尔库茨克冬季漫长寒冷,所有形容冬天严寒的词汇在这里都尽可以使用。你可以切实感受到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也能找到“风像刀子一样刮着脸”、“脚冻得象猫抓的一样疼”的感觉。

  去年冬天伊尔库茨克的第一场狂风暴雪是10月31日到来的。笔者11月2日从北京飞到伊尔库茨克,下飞机之前我在保暖裤外面套上了一条驼绒裤,上衣在羊绒衫外加了毛背心,外面是一件短的羽绒服(这些都是我在乌兰巴托分社工作时冬天曾穿过的,乌兰巴托被称为世界上最冷的首都)。飞机在伊尔库茨克时间晚上8点半到达的,然而,一走下飞机,西伯利亚的寒风袭来,在从飞机舷梯到机场大巴车不到20米的距离里,衣服裤子一下子都被风打透了。

  羊绒衫和羽绒服在风小的地区还可以显示其保暖性能,可是在寒风凛冽的西伯利亚,就很难抵御当地的严寒。

  冬天在伊尔库茨克男性一般穿里面带毛的皮革大衣,女性一般穿里面加一层棉的裘皮大衣。大衣上都有比较宽厚的毛领子,起到对肩部和颈部的保暖作用。裘皮大衣除了抵御寒风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沾雪。不过,一件皮草大衣的最低售价为1550美元,而当地人每月平均收入为600美元。于是,当地有一种“皮草大衣银行”,专门提供分期付款或是贷款购买御寒衣物的服务。

  “高跷”上的房屋

  冬季在伊尔库茨克的市场上除了皮大衣之外,更多的是毛袜子、厚毛毡鞋垫、皮帽子、皮手套等御寒商品。到户外仅一会儿工夫,从嘴里和鼻孔里呼出的热气就会变成一层层霜花,冻结在眉毛上、围巾上和帽子上。

  在伊尔库茨克,我才理解为什么当地人喜欢吃巧克力。作为一个不吃巧克力不喝咖啡的人,在伊尔库茨克期间每天从外面回来,都要靠这两样东西为身体回暖。

  严冬也使伊尔库茨克成了冰雪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基地。而普通人也可以尽享严寒和冰雪带来的快乐:乘坐马拉雪橇、狗拉爬犁,驾驶雪地摩托,堆雪人,打雪仗等。

  就整个西伯利亚来说,伊尔库茨克并不是最冷的,因为其气温得到了贝加尔湖和安加拉河的调节。

  在伊尔库茨克,你会注意到一件事:当地房屋都建在以混凝土和钢铁材料浇筑的“高跷”之上,离地面差不多有2米。对此,俄罗斯冻土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瓦伦丁·斯佩克特解释说,这种建筑建构缘于当地的冻土结构,当夏天温度升到40℃以上时,长年冻土的表层会变暖解冻,出现沉降。一些地方的表层厚1米,一些地方厚达3米,对于建筑物来说,这种“活性土壤层”极其不稳定,直接建在上面的建筑,很容易在夏季倒掉。斯佩克特补充说,俄罗斯65%的领土居于这种长年冻土之上,而在西伯利亚一些地方,冻土层可达1500米深,即便是炎热的夏天,土壤表层甩掉寒气还是得花很长时间,而当地的耕种季节更是短到从一整年时间里“勉强掐出几周”。

  冻土正在融化

  这里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大荒野,永久冻土带从435英里长的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一直向北极延伸。1000年来,涅涅茨人在半岛上往来迁徙。夏天,他们带着驯鹿一路向北,横跨沼泽和池塘,穿过灌木从和桦树林。冬天,他们再转向南方。然而,这一切都因全球气候变暖开始发生变化。以往,人们会在11月穿越结冰的鄂毕河到南部的森林里扎营。然而,去年这一行程被延迟到12月下旬,因为河上的冰面厚度始终不足以承受人们的重量。

  放养驯鹿的Jakov Japtik表示,“没有足够的牧草,我们的驯鹿被迫忍饥挨饿。和以往相比,雪融化的速度更快,驯鹿在春天拉雪橇都费力。”半岛的天气越来越难以捉摸,每年5月的驯鹿出生期开始出现反常的暴风雪,秋天变得更长更暖。过去冬天气温常常低至零下50摄氏度,现在则只有零下30摄氏度。

  Jakov Japtik表示,“我们当然喜欢高一些的温度,但这对驯鹿没什么好处,毕竟归根到底对驯鹿好的才是对我们有利的。”Jakov Japtik和妻子、母亲一起生活在驯鹿皮做的帐篷里,平常靠吃生鹿肉和面团为生。他说,“我一辈子都生活在冻土地区,对我们来说,驯鹿就是一切,为我们提供食物、交通和住处。我唯一的希望是能够继续这种生活。”

  然而,在这个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之一,已经可以清楚看到环境变化的种种迹象。去年,人们抵达每年夏季宿营的地方时,发现这里的湖泊消失了一半。科学家表示,有确凿证据表明亚马尔半岛的永久冻土层正在融化。人们还看到了其他反常迹象,比如蚊子减少和牛虻增加,北极熊开始频繁从北部栖息地到南方来寻找食物。绿色俄罗斯组织负责人Vladimir Tchouprov表示,“这些都是全球变暖的证据,就像北极水域航运开启一样。”他同时指出,冻土层融化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届时原本被冻结在土层中的数十亿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将被释放出来。英国能源气候大臣米利班德最近访俄时也曾指出,“这里有5000英里的铁路修建在永久冻土地区,冻土融化会造成铁路中断”。

  作为地理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变暖的速度是世界其他地区的1.5倍。如果全球气温像许多科学家担心的那样升高4摄氏度,那么对俄罗斯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俄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变成沼泽。

  而早在2006年,西伯利亚地区就出现过“冬暖花开”的反常景象。虽然已经进入11月,但是居住在西伯利亚西南部森林附近的居民至今仍然可以听到熊的嚎叫声。事实上,生活在西伯利亚的熊以往都通过冬眠来度过漫漫严冬,它们从每年的10月~11月开始进入冬眠状态,直至来年春天才苏醒过来。但是随着全球变暖,俄罗斯克麦罗沃地区一带的天气出现反常,甚至有一冬无雪的情况,导致生活在当地的熊根本“无心睡眠”。

  资料显示,伊尔库茨克西南部的图瓦共和国境内的图瓦盆地上空有一个对周围气候起着巨大影响作用的高气压中心,被称为“西伯利亚气压最高区”,加上俄罗斯西北的北极圈内另一个类似的气压中心对其的作用和影响,形成每年冬季的西伯利亚寒流。寒流形成后,在西北风的作用下,向东南推进,而这股气流所途经的区域天气,便深受影响。而也正因此,任何发生在西伯利亚广袤土地上的微小变化,都值得关注,因为这里的蝴蝶扇动翅膀,便可能在整个北半球演变为一场风暴。

  极寒极热,都是全球变暖的错

  【作者】丁明虎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博士

  全球变暖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容易造成极端事件:例如暴风、暴雪、暴雨、干旱、热浪等异常天气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连日来,欧亚大陆遭遇的极寒天气引发了许多媒体和科学家的关注与讨论,有声音认为这次冷事件意味着“全球变暖已停止并开始冷化,近来北半球的酷寒只是全球天气变冷的开端,这样的冷天可能会持续20年甚至30年”,部分媒体甚至宣称“小冰河期来临”。

  事实上,“小冰河期”一词并非第一次被提出,一直以来,在科学界就存在这个说法,就像在气候变化上也分为支持派和反对派一样。但严格来讲,小冰河期这个概念没有存在的科学依据。

  “小冰河期”并不存在

  在气候学领域,所谓冰河期一般以万年来计算,而比较短的冰河期也是要以百年或者千年来计。根据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的气候变动取决于太阳轨道的远近(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有时离得近,有时离得远,有时照射的角度不一样也决定地球摄取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从而形成冷热变化。

  如果冬天吸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小,下雪结冰程度较高,会反射比较多的太阳辐射,导致夏天无法完全融化冬天所结的冰,这样就形成所谓的冰河期。而直到地球轨道持续改变到下一阶段,冰河期才会结束。以往这样的冰河期可能是10万年或者更久才会发生一次,但直到大约100万年前,星球变动节奏的加快使得冰河期变为每4万年一次,而后缩短为1万年。

  按照科学计算,最近数百年内或者几十年内,正是人类可能要进入下一个冰河期的时段。而由于冰河期以万年计,其产生和消亡在计算中可能产生误差,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所谓误差放在人类生存的时间坐标中也是几百年或者上千年。所以说,现在人们认为即将进入冰河期的说法没错,但既可能是未来100年,也可能是未来1000年。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就不存在以二三十年为期的“小冰河期”。

  短期冷事件,不足以推倒气候变化说

  那么人类进入冰河期就能否定全球变暖这一事实吗?这是说不通的,因为气候变化与冰河期遵行的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计量标准。气候变化一般以百年为尺度来观察人类生存环境,关于其所带来的全部影响和后果的预计都是发生在数百年内,这与冰河期的万年完全是两个概念,就像是一个玩乒乓球,另一个玩篮球,中间不存在逻辑上的辩倒和证伪。至于这次短期冷事件,更不足以推倒气候变化之说,天气是短时精确变化,而气候则是百年的趋势走向。

  一直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主流科学家们都认为,人类活动某种程度上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而人类必须为了保护家园提前行动。但也有少数科学家站在反对方,反对的声音分为两种:一种认为,全球变暖是事实,但由于地球在周期上属于温暖期,因而变暖完全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另外一批人则认为随着地球即将变冷,所谓暖化最终会停止。但由于目前全球在气候变化上所掌握的数据和科学事实都有强有力的支撑,而反对者给出的证据仍然不值得信服,例如后者用所谓的“小冰河期”来解释此次严寒天气的说法。事实上前些年发生的所谓“黑客侵袭科学家电脑发现全球变暖之说是骗局”,也在后来被证明纯属子虚乌有。

  极寒原由: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

  而这次冷事件从机制和原理上来讲,依然是全球变暖造成的,全球变暖的一个明显的危害特征就是容易造成极端事件:例如暴风、暴雪、暴雨、干旱、热浪等异常天气,值得提醒的是,所谓极端事件除了极热,还有极冷。所以,全球变暖其实并不意味着一味变暖,而是带来的全球冷热上的异常变动。

  所以这次冷事件依然要放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来分析,全球变暖造成的北极海冰大面积融化,格陵兰岛冰盖也越来越小——去年美国海军潜艇经过北冰洋时雷达测出的冰盖厚度也证实了这一结果。海冰在减小过程中自然要吸收热量,热量的来源要么是大洋底部要么是上层空气,而大洋底部的热量最终要靠上下传输,所以空气中的热量损耗会导致空气变冷,就会形成异常的冷高压,就是所谓的AO(北冰洋涛动)指数偏向负值,冷高压向外扩散,从而带来这次欧亚大陆大面积的冷事件。

  事实上,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多后果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陆续浮出水面。例如据测算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一米,预计会有43个岛国消失,目前这43个岛国都在策划移民方案;由于温度变暖,原来在稍微低纬地带的生物出现在南极海底,这就会造成生物链的破坏,例如科学家已经在南极海底观测到肉食性帝王蟹的存在并且数量越来越多;在北极,因为冰面融化无法捕猎,从来不吃同类的北极熊开始互相残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审视今年初的极寒天气,会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人类保护家园行动的刻不容缓。(本报记者 杨梅菊/采访整理)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