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拧紧食品安全的阀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09 21:24 来源: 中国财经报

  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摘自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 本报记者 解希民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

  “瘦肉精”、“地沟油”、“毒豆芽”、“染色馒头”、“橡皮鸡蛋”、“塑化剂饮料”、“金黄色葡萄球菌水饺”……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加深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疑虑,这一问题也不断挑战着人们的心理底线。在两会召开前的网络调查中,“食品安全”位列网民关注的问题前列。而随着两会的召开,食品安全问题也再次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动。增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提高食品安全水平。”言简意赅,直中要害,值得期待。

  记者了解到,今年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带来了提高食品安全的议案和提案。

  食品安全事件缘何频发

  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原因何在?代表、委员普遍反映,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细化、完善以及违法成本过低,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认为,法律失去应有的强制震慑力,是当前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说,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规定见于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产品质量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诸多法律中。这些法律赋予了多个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权和处罚权,但是,这些法律对于同一内容的处罚标准却是不统一,遇到罚没的时候,究竟以哪个法为准,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此外,在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受害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举证难和起诉难。

  违法成本低,以罚代管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一大弊病。尤其是经济惩罚,往往会造成被处罚的个人或企业变本加厉。

  全国政协委员高天乐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对于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主要处罚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处罚,另一种是刑事处罚。对于造假者来说,行政处罚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罚款,但是根据《食品安全法》,在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的过程中,罚款只能根据查处的食品货值来定,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处以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处以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高天乐委员认为,相对于违法所得,行政处罚让不法分子付出的违法成本极低,远不具有威慑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局副局长郭跃进说,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可以说是“以打为主”,没有做到“打建并举”。“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部门执法的重点是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的不法行为;二是食品质量检测主要指向问题食品;三是向消费者发布的信息主要是警示信息,提醒消费者回避风险。“以打为主”的监管模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仅发布有害食品警示信息,缺乏安全食品信息指引,消费者仍然无法放心消费。另一方面,仅有严厉打击惩处,如果不能让诚实守信的食品经营者占领市场,食品安全的长效机制也难建立起来。

  有利可图是企业敢于违规生产的内在动力和现实原因。诸如“染色馒头”、“地沟油”、“墨汁粉条”等事件背后都存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墨汁粉条”的制造者罗某说,他生产的墨汁粉条所用原材料不是红薯淀粉,而是便宜的玉米淀粉,因此墨汁粉条成本比真正的红薯粉条每吨便宜至少1000元,更容易打开销路获利。“为了看起来像红薯粉条,需要加入墨汁、果绿等添加剂。有时还加入少量工业石蜡,从而让粉条更加筋道、有光泽。”

  由此可见,逐利的本性必然诱使一些道德缺失的企业心存侥幸,违法违规。在处罚的低成本与制假售假的高利润之间,一些不良企业更加倾向于选择后者。

  食品安全要从“头”管起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就食品安全“支招”,希望从源头治理,把控住安全阀门,让百姓有一张放心的餐桌。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把“关于食品安全的提案”提交到大会,他说:“国家有40万个食品企业,大大小小都有,小的居多,而现在我们的进入门槛很低,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为此,他建议建立食品生产行业的准入制度,达到一定要求的企业才能够进入,对现有的、小的食品企业,国家要加强辅导支持,使他们能够尽快把食品安全的这一环节做好。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上把控住安全阀门。”全国人大代表严俊波此次带来的议案也是围绕食品安全问题。他建议,从国家立法层面和食品源头“双管齐下”,来确保食品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副校长牛立文提出,让人们吃得放心必须加强源头监管,加大打击力度。他建议,要强化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发挥政府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大投入保障食品抽样检验经费,明确抽样检验样品的目录和数量。在食品安全的源头监管上,必须严格执法检查和坚决打击并重,而且要常抓不懈。他表示,对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流动摊点、大排档的监管应高点定位,并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尤其是社区建设布局之中。由地方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让经营者花钱购买或租赁店面进行经营。

  “不解决食品原料来源的安全性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说,由于食品生产经营链条长、涉及面广,影响和制约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因此治理起来确实很难。宗庆后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食品源头的安全控制和保障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治理环境污染问题,避免污染转移至食品原料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要控制各类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程的能力建设和监管控制。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朱世增说:“不解决食品原料的安全性问题,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他说,《食品安全法》已确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无缝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理念,但是从近3年的实施情况看,我国在食品原材料生产和供应等源头方面的监管仍属薄弱环节。这就需要严格治理环境污染,避免由此污染食品原料;对各类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过程严格监管;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联手合作,全程监管,确保各监管环节无缝衔接。

  全国人大代表、雨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祝义材提出,通过全产业链发展,确保食品安全。他说,全产业链发展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原材料采购、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物流、品牌推广及销售等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从“源头”治理,还需要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联手合作。而“多头分段管理”正是另一饱受诟病的问题所在。我国食品监管涉及食药、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多个部门,在实践中多头执法、职权交叉重复现象严重。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表示,必须解决“多龙治水”的问题,对监管部门“做减法”,做到全程全面监管,确保各监管环节无缝衔接。

  要像严查酒驾那样查食品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提出“食品安全忍无可忍,严格监管刻不容缓,要像查酒驾一样查食品安全”。这个声音在会场内外顿时博得满堂彩。

  在李如成看来,当务之急应该建立国家综合执法办公室,完善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在各个环节上,要摸清食品经营企业的底数,实施分级管理;要检查,实施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严把食品入市关口;要巡查,建立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保证来路透明。

  从土壤到餐桌,环节多、链条长是食品安全难管的一个重要因素。全国政协委员葛俊杰认为,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呈现出多个部门、多种模式、多种途径推进的特点。从水平上看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统一认识,缺乏明确要求,缺乏互相协调,缺乏信息共享。推广追溯管理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既涉及政府、从业者、消费群体,又涉及编码规则、系统建设、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需要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统一认识,突破我国在分段监管、标准制定、信息收集整合与深度利用等方面面临的不利因素。

  全国人大代表汪春兰提出“实施食品安全监管‘首问制’”的建议,就像现在很多医院实行“首诊负责制”一样,如果在食品监管方面也实行“首问制”,可以避免在出现问题后,相关部门“踢皮球”的尴尬。此外,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并非短期内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及消费者的合力协作,形成行政监管、司法保护、社会监督的综合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铁岭市工商联主席金晏山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应从企业的终端产品入手,明确产品的原料来源、加工流程、添加剂成分、产品标志、广告等要素标准,并向社会公开。他建议,建立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相关检验部门应对社会人员报检产品实行免费检测,并充分利用网络等公开平台,让公众切实行使监督权;加快企业诚信信息系统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通过企业与银行、工商、税务、公安、海关、司法以及与各类行业组织、协会、商会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跟踪企业经营动态,及时将企业诚信情况向社会公布。

  全国人大代表辜胜阻呼吁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他建议,保障食品安全要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诉讼制度,提高违法成本,重典治乱,实现行政监管与司法治理相结合。辜胜阻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法律的落实,一方面需要在行政监管方面细化各部门问责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构建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立体式监管机制。要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实行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官员问责制;提高从业者及生产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强化中介组织及社会舆论监督力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特别是消费者协会等中介组织的作用,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在辜胜阻看来,现存的分段监管方式存在着多重监管问题,如部门监管职责不明确,相互推诿,监管末端缺位,部分环节监管缺失,监管体制不顺,过度管理和管理不足并存,监测资源和力量分散,缺乏合力等问题。辜胜阻认为,要合理科学地分配不同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角色和责任,加强各部门在技术、标准、信息、规则、行动等多方面的交流与协同,既减少监管交叉,消除监管空档,又规范监管执法,防止“以罚代法”,推动监管合力的形成。

  增加违法成本、提高法律威慑力,在代表、委员们中间也有很高的呼声。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蔡威建议,在目前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下,必须重拳出击,应当设立违法禁业条款,通过严惩重罚的方式有力打击食品犯罪和违法企业,真正树立起法律的威严。

  但愿在代表、委员的关注下,“食品安全”这个痼疾能早日彻底治愈。毕竟,人们不想整天生活在不安中,质疑身边的每一份包装食品,每一份青菜,每一块猪肉,每一家餐厅和超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